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3-03-28杨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观物陶渊明古诗词

杨娜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师大谈到教材编写时说到的,体现出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一、品读诗歌语言,强化语言建构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古诗词的语言精简,平仄对仗,富有一定的韵律美,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国家语言文字的魅力。

金圣叹曾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却不理会文字,只记得事迹,便算读过一本书了。”运用炼字法能对文字背后的情感进行推敲、感知和探索。《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而”,原本上下两句分开来看都是平淡无奇的大白话,车马盈门、金钱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读书人普遍追求的,但陶渊明却恰恰与之相反,用“而”字转折以后,陶渊明对世俗名利、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跃然纸上,这句诗的韵味就大有不同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自”也值得细细推敲,身处之地并不需要多么偏远,只有心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历史上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之说,陶渊明身处闹市却仍然能活得潇洒自在,显然已经达到“大隐隐于市”的境界了。本诗中还有一个关键字“见”,在这里读“ji3n”还是“xi3n”具有争议性,前者意为“看见”,能够体现出作者自身的主动性,后者意为“出现”,寓意着南山是自然的呈现在诗人眼前的。用炼字法来推敲语言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情感。

二、立足多元探究,注重思维发展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古诗词历史文化悠久,诗人喜欢用艰涩难懂的意象来象征和暗示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师要注重發展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饮酒(其五)》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有篱菊、南山、夕阳、飞鸟这些意象,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问:“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共同风格?”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最常见的景物,并不是诗人刻意寻找的,这使整首诗显得平淡自然。这也象征着诗人质朴淡泊的心境,孙绍振先生说:“这种风格是充满情感的,但又是心情特别平静而且语言特别简朴的。表现理想境界,不强调激情,突出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这就决定了语言上回避形容与渲染,不用感叹和夸张。”学习陶渊明的作品时,有学生会产生疑问:“陶渊明这种出世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人既有社会性也有个体性,从个体性来看,陶渊明不仅保持了独立自主人格,而且有不少至今难以企及的高风亮节,这种顺应自然、不慕名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此外,还可以灵活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立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发挥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仅凭语言讲解,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将这首诗中的篱菊、南山、夕阳、飞鸟这些意象与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画面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这首诗的意境中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探寻深层意境,培养审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古诗词是集艺术、情感、形象于一体的经典文学作品,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

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构建出来的意境是宏大的。朱光潜说“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出诗的境界。”也就是说在品读完诗以后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当中,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首诗的情感不仅仅停留在“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之情”,更重要的是其饱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处世观物的心态和思考。全诗围绕“心远”层层推进展示了诗人忘世、忘我、忘言三个境界。第一个忘世之境主要体现在首四句,陶渊明虽身处“人境”但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置之度外,具体赏析在本文第一部分的炼字法中已详细叙述。第二个忘我之境主要体现在中间四句,王国维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界定为“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是站在“我”的角度,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去观物,典型的代表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我之境”是站在“物”的角度去观物,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去,陶渊明的心从浊世中跳了出来向大自然中去,他的心灵与思想都与物浑然一体 ,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第三个忘言之境体现在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人悟出的人生真谛只可适意和自我陶醉,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且陶渊明所描写的这种境界本身带有一种虚无缥缈的神秘感,不是通过语言就能说得清道得明。本诗中对陶渊明心境的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品味诗词意蕴,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饱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雄厚的文化软实力,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延伸课外拓展学习,加深对诗词情感意蕴的把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近几年短视频闯入了大众生活,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短视频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体悟饱含在古诗词中的中华文化。如在抖音有着七百多万粉丝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以广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语调故事性地讲解古诗词,能让人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诗人形象,有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陶渊明的淡泊高洁,使人感受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雄伟壮阔、杜甫《春望》中的破败荒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平淡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思想感情背后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精华,让学生摄取最有价值的文化营养,增加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在陶渊明所传达出的这种顺应自然、不慕名利、恬淡旷达、安贫乐道的传统文化熏染下,可以净化心灵,洗涤灵魂,让学生的情操、人格、道德都得以升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观物陶渊明古诗词
你好,陶渊明
踏青古诗词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观物取意2018“正艺术”油画作品展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