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3-03-28陈宏
陈宏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语文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微课作为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形式,是科学技术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产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当前在深度学习视域之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究,将其灵活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微课的加持之下,走向更深层次的思维空间,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巧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語文教材本身囊括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烦琐,再加之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存在明显的局限,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难关,这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消磨殆尽,对语文知识的探索过于浅显化,与深度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而想要突破当前的教学瓶颈,教师要注重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自然渗透,科学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将重难点知识融入其中,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攻破难关。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环境,很多学生则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出了疑惑,觉得这些自然环境的铺垫似乎无关紧要,难以认知到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文本主题起到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借助图文元素展示自然环境,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体验。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环境描写有何不同之处?不同的环境描写对文章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则可以把握问题线索,寻找微课中的关键信息,展开思考、探究、互动、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由此走向文本世界,深入作者视野,具体探究文本的内涵。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能够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精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词句的精妙之处。学生借助微课攻破学习难关,获得深刻的认知和解读,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善用微课明确文章主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通篇阅读,然而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逻辑关系实现有效的梳理,难以抓住文章的主旨内涵,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给予学生恰当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以微课为载体,呈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入文本主旨内涵,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全文阅读思维。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凸显其价值。比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为了凸显文本中皇帝几次换衣服的关键节点,要善于运用幽默搞笑的音乐转换,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在文本中的最后,皇帝穿上新衣在大街上游行,无论是大臣还是平民,都用谎言蒙蔽了他的眼睛,而只有天真、可爱的小孩子点明了真相,揭开了蒙在皇帝眼前的薄纱。教师则应该把握这一关键情节,运用微课点明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具有逻辑性,有目的、有层次地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核心内涵。
三、活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往往以单一的讲授模式为主,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直观感受较差,学习体验不足,而随着微课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教师可以把微课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利用微课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多媒体动画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受,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古诗内容精练,内涵深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理解不全面等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创设丰富的古诗意境,帮助学生解决古诗学习的各种难题。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微课展示诗歌中青山、绿水、两岸、船帆、残夜、春江等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带领学生深入作者视野,感受诗人所处的环境,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进而更精准地了解诗人情感的诱发因素,穿越时空隧道,和诗人展开心灵层面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教师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灵活地运用微课视频,将抽象的、静态的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探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由此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新的飞跃和突破,阅读学习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浅层化的学习了解过渡到深层次的认知解读。
四、妙用微课推进读写结合教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成就,而以往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独立教学,忽视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难以获得新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学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探究课题,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之下,教师应该巧妙运用微课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搭建一座隐形的桥梁,借助深度的阅读学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通过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活跃,能够更精准、更深刻地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于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阅读,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母亲的一生,回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由此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全面的认知和了解;然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呈现思维导图,从时间、回忆母亲经历的事件、体现母亲的思想品格等多个关键词着手,有逻辑、有条理、直观化地呈现母亲的一生。进而从忆母亲、谈教益、展大爱、看现实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文本的主要框架,同时也给予学生写作启发,而学生则可以根据微课提供的重要线索,梳理写作思路,构建写作框架,开展写作练习。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托微课,将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之上,以写作为途径,以活跃的思维为支撑,以生活经验为基石,进行自主创作,走向深度学习。
总而言之,当前在深度学习视域之下,运用微课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具体可以从巧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善用微课明确文章主旨、活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妙用微课推进读写结合教学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