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探析

2023-03-28李淼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数字化

[摘要]立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加强教材建设。文章指出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教材定位不明确、内容缺乏特色、未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及教材形式比较陈旧的问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以应用型为主旨,从多方面完善教材体系。在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并结合数字资源、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介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当下,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就业市场却普遍存在用工荒、用人难的人才紧缺局面。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在于当前高等教育培养体制所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材应契合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1]。2013年教育部提出高等院校本科应用型转型计划。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兼具文化素养培养、管理技能训练及文化创新能力提升的综合应用专业,对促进高校探索应用学科转型有现实意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加强教材建设对实现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兼具文化基本理论、产业管理技能应用双重属性,其教材建设应区别于文化学专业与管理学专业,找准定位、凸显特色、理清思路、找好方法。目前,全国从中专、高职到普通本科再到研究型大学普遍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各校该专业定位不一、特色各异。每年文化产业管理类教材出版品类繁多,但是存在结构体系类似、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概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定位不明确

当前,部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依旧沿用传统本科类型教材或研究型教材结构设定,教材定位不明确,单方面强调文学理论知识,对学生文化类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难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即便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罗列各种概念、定义、原则、意义及特点等,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也无法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深层思考。

(二)教材内容缺乏特色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特色。这表现在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尚未形成独属于文化管理学科的理论架构,仅为一般性课程体系的文化专业叠加。例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只是照搬《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材内容,将文化产业相关案例生搬硬套在教材当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从文化产业视角对文化经济、文化市场营销等专业问题的深入研究。

(三)未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及其对应人才培养模式或偏重学理探索,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不足;或偏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没有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点[2]。在重实践轻理论思想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体系不具备竞争优势。侧重实践操作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的教材内容仅采用文字叙述,未能有效结合其他实操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材形式比较陈旧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对教学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就会相应降低。当前,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内容还落后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案例资料陈旧,无法启发学生;对案例的使用不够深入,引用案例分析问题的内容较少,缺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启发性内容。此外,教材形式较为陈旧,多为传统纸质教材,对网络、课程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较少。

二、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应立足应用型学科的基本定位,在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相协调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完善教材体系与内容,实现教材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全面推进的繁荣时期,但文化产业理论相关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应摆脱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套用,在教材建设中强调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将“实践型人才培养”贯穿文化类知识与理论,融入操作技能、案例分析类的实践学习[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原则重新设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教材编写体例、案例选取、分析视角及思考练习题目等,做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融合。

第二,确立优质教材的评判标准。在2006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文化产业规划教材”中,作者提出教材编写的原则:一是注重结构,知识内容丰富;二是视角新颖,案例选取与分析到位;三是紧贴实践,能指导现实产业活动;四是形式丰富,善于引导与启发学生。上述四个原则可以作为检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的一般性标准。

第三,教材编写采用学校+企业+出版社合作的方式[4],学校教师结合教学体例完善理论知识汇编,企业一线人员提供实践资源和现场教学案例资源,出版社负责选题、策划、审稿、编辑加工及排版印刷等工作,配套出版数字内容。

第四,教材选用采取长效动态机制。高校及相关人员在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教材的遴选。课程建设人、任课教师及专家组一方面要对该课程的教材選用进行商议,另一方面要根据内容更新与出版市场变化,灵活选用新教材。

(二)教材建设的内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具有典型的文化知识讲授+实践技能培养双重目标,其课程结构应按照理论性课程、理论+实践类课程及应用技能类课程设置[5]。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其必须设置应用技能类课程以提升学生应用技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类别、目的以及涉及教材名称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三个目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应形成具有差异性、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以满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完善课程教材体系

相关人员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体系时应重新思考教材的核心内涵。受高校和广大学生认可的教材指“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应”。从广义来看,教材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6]。这意味着教材建设不仅应围绕课程所选用的教学书目展开,还应配合多方资源形成体系化的配套教学材料。

1.课程配套资料体系

一门课程的教材体系应形成以基本教材为核心,辅助教参、参考文献、案例集为辅助的配套体系,并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将上述配套资料有机融入,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

2.立体化教材体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应建立包含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的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融合多种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3.互联网资源体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众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有价值的行业动态、资讯与新闻资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应对接互联网资讯,形成网络资源库,并将资讯有效引入课堂内容的学习。

三、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未来思考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但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实质性提升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已重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数字化技术更新教材体系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结合数字内容增强教材的实操性

网络中的数字内容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材编写中,相关人员应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重视教材的实践操作性。例如,相关人员可在每一章开篇通过趣味性案例导入或最新行业实例的引入,将文化现象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除文字表述外,实例的引入方式还可链接最新的网络资源地址或附上二维码,便于教师在课堂进行展示、学生扫码观看等。另外,在每章节后面设计的思考、拓展及案例分析等地方,相关人员也可以融合多种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对最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结合数字资源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信息源,教学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与时俱进。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教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内容也仅涉及对旅游活动形式的浅显梳理和介绍,缺乏更为丰富的知识拓展与资源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应用超星电子资源、中国知网、文化行业网站等,将市场最新文化产业业态、学术界讨论的话题等作为教学参考引入,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新知识。

(三)结合数字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案例模拟及分析教学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上述环节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数字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实践的参与度。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预先发送案例资源,让学生做好准备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果以小组现场展示PPT方式呈现,并可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在网络上共享,促使更多人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结合数字平台创新实践方式

教师利用数字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将学生纳入知识生产、教学成果展示环节。在教材编写中,相关人员可以设定融合数字媒体的实践环节,如制作短视频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发起关于某景区活动的直播;以班级为单位在知乎发起关于某话题的讨论,汇总讨论结果;以某课程小组实践为例,将实践结果制作成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发表等;为某景区策划网络营销方案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及其他平台实施等。上述多种媒介方式的引入能有效促进数字技术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四、结语

立足数字化背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应不断强化该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的自身定位,以理论型、理论+实践型、应用技能型三种课程类型完善教材体系,以“大教材”观引领专业教材体系的立体化、全面化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还应结合数字内容提升教材的实操性,结合数字资源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数字技术改革教学方法,结合数字平台创新实践方式,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专业积累及应用知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佟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继续教育”部分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09):36-38.

[2]张秋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50-52.

[3]秦然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19):135-136.

[4]王兆国.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6(08):54-56.

[5]陈慧英,陶丽萍.“二元空间驱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00-101.

[6]钱涛.让教材在课堂中”活”起来[J].教育艺术,2005(10):60-6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陕西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区人才需求对接策略研究”(項目编号:SGH18H360);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大外宣格局下课程思政隐性融入旅游专业教学的路径探析—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探索”(项目编号:SGH22Y142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文化产业助力陕西乡村振兴的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J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淼(1989—),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管理系讲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