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言文启蒙教学的阅读四法
2023-03-28丁玲
【摘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育,重点在启蒙教学。把握好出发点,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进行文言文启蒙教育,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基本法则,从“悦读”“熟读”“悟读”“延读”这四种方法出发,带领学生初步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关键词】文言文启蒙;阅读四法;启蒙教育
作者简介:丁玲(1993—),女,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使其能够主动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育,重点在启蒙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启蒙教学,一个好的出发点必不可少。文言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回归到文化生命的最本源,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化解自己面临的矛盾,从而在精神层面上让自己得到提升。
一、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当下教育界盛行的“悦读”观念。人只有喜欢一件事情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学生也只有真正地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将其铭记于心。
在语文教学“悦读”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具体的情境教学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不主动讲授,也不加以提问,而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阅读,再重点引导学生以朗读、吟诵、默读等形式展开训练,要求学生发音正确,流利地读文言文。
在学生自己率先尝试阅读之后,教师需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有积分奖励法、角色扮演法、火车接龙法、错误提醒法、小组对抗法、游戏闯关法、学生领读法、配乐美读法等。在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中,学生可以多角度、多感官地领略文言经典带来的种种阅读乐趣。
在文言文启蒙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创设的情境贯彻课堂始终,将学生视角贯彻到底,不断触发学生的乐学状态,真正落实和体现“乐学”
精神[1]。如教学文言文《囊萤夜读》时,教师可先引入同类题材的故事,以视频动画的方式介绍匡衡映雪学习的故事,再引出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这样做可以初步引起学生对于这篇文言文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时,教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个白色的小布袋并告知学生这就是古代的“囊”,还要准备一些可以模拟萤火虫发光的LED灯,鼓励学生尝试以车胤“囊萤”的方法将LED灯装入小布袋内,然后关闭室内的灯光,放下教室的所有窗帘,再让学生拿着发光的小布袋照着书去阅读,以此来模拟车胤少时读书时的场景,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车胤读书环境的恶劣,由此彰显出车胤勤学苦读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上的插图,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古时候的车胤,再结合课文原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感悟车胤读书不易却又十分勤奋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胤恭勤不倦”,教师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引起了争议,视频内容是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路边摊旁支起“小书桌”,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作业。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有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人认为这样挺好的,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引导其奋发向上,你怎么看这件事?
生1:我认为这位小朋友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值得我们尊重。
生2:这位小朋友家里的生活非常不易,我想家长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为孩子提供学习环境,这样也利于家长陪伴孩子。
生3:我可以用文中的“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来形容这个孩子,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地学习,长大后可以变得像车胤一般知识渊博。
总之,文言文启蒙课堂的教学,要立足学生视角,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逐步引领他们理解文化的内在价值。
二、立足“熟读”,善用涵泳方法
文言文体裁教学既同现代文体裁教学密切相关,又独具特色。宋代朱熹曾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2]文言文启蒙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将文言文熟读成诵的能力,而不要求学生全能知晓其中含义。假如学生对经典文言文的阅读只是浮光掠影,就算学习时大概意思都理解了,道理也都明了,可到了迁移运用之时大脑可能还是一片空白。由此得知,文言文“熟读”的关键在于烂熟于心,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以用师生交替读、复沓式引读、完形填空读、转换语境读等方法对学生展开阅读训练[3]。
另外,教師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文言文,而是要将国学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去涵泳文言文,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感受、领悟传统文化。针对熟读,笔者整理了以下五种涵泳方法。
(一)每天三诵
晨读,7:50—8:00;午诵,11:35—11:45;暮吟,15:00—15:10。这样的安排,能够确保学生每天
拥有30分钟的文言文诵读时间;以周为单位计算,就能确保学生有150分钟的文言文诵读时间;以年为单位计算,就能确保学生有6150分钟(约103个小时)的文言文诵读时间(假设一学年学生有41周在校)。按照这样的诵读规划,学生在小学六年就能有618小时的文言文诵读时间。
(二)每课一练
每节语文课的开始都需预留3分钟的“候课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3分钟的时间背诵文言文。以这种方式推算,学生每周就有不低于20分钟,每年有不低于820分钟的背诵时间,这估算下来就是14小时(假设一周有7节语文课以上);小学六年下来可以累积82个小时的背诵时间。再加入“每天三诵”量化的时间,小学六年可以累计700个小时的诵读加背诵的总时长。
(三)每周一课
学校应每周安排一节文言文启蒙课,保证每节启蒙课堂上的文言文诵读时间不少于25分钟,这样折算下来,每年会有1025分钟相当于约17个小时的诵读时间,小学阶段总计有103个小时的启蒙课诵读时间。这样加上之前的两种方法,累计下来,六年的小学生活会有800个小时左右的诵读时长。
(四)每月一查
学校要在每月最后一周统一检查学生的文言文诵读量,系统性地进行文言文启蒙课的实施效果审查,这个检查工作可以由教导处有计划地组织语文教师来完成。
(五)每学期一赛
实施以上四点方案后成果的最好展现方式莫过于开展比赛。在每个学期末,学校可以举行经典诵读大赛,评出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文言文阅读量“状元”“榜眼”和“探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忘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那什么才算是忘了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呢?那便是所有中國人信仰的中华民族精神。文言文启蒙课的最终目标应当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沉淀出课程之外的内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积极地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三、重在“悟读”,引发学生思考
有学者认为:阅读经典,应该给学生最大的阅读空间,也应该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自由的选择与独立的建构中养育刚健质朴的人格,同时提高以阅读与写作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能力。[4]这恰好指出了“悟读”文言文的导向。“悟读”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文言文中的道理。在“悟读”文言文的道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启智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特别把握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感触和联想的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经验与文言文形成共鸣;提供鲜活事例,引导学生从小处看细节等。
例如,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提到少年时期的周恩来为了振兴自己的国家,从小就立志勤学的情节时,有学生举手说道:“老师,这不恰好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道理吗?”由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并引导学生主动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如学生读完了刘禹锡《陋室铭》后,写出了各具特色的心灵感悟。
生1:君子住在里面,“陋室”就变得幽雅起来,即使生活环境简陋,也觉得精神富足。
生2:刘禹锡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艰难,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我想他更需要充盈的精神支持,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的时候,就算生活艰苦也可以乐观面对。写出了《陋室铭》这样好的文章,不正是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最生动的心灵写照吗?
生3:虽然作者只拥有“陋室”一间,却“谈笑有鸿儒”,可以与他们“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积极心态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我认为作者在精神上是当之不愧的富翁。
类似这样的感悟心得,学生还有很多很多。教师不能低估学生学习经典、感悟人生的潜能,只要学生的机会之窗开启,他们是完全能够领悟经典的。
四、贵在“延读”,丰富精神内涵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意思是说真正的学问是由内而外的,无论是修还是学,都需要将重心放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不是过多地关注结果的好坏。在文言文启蒙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才是谈论国学的根本之计。从这个意义上讲,“延读”不再是文言启蒙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而代表着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此,在文言文启蒙课中,教师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持续延伸,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行秉性[5]。在延读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延伸文言文所传达的精神。例如,在升旗仪式上,学生能够深刻感受爱国的重要性;在文明礼仪训练时,学生能够体会“八礼四仪”的要点;在班队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再比如,从四年级开始,班里的学生可以承担学校的一些工作岗位,所以晨读、午诵或者课后服务的时候,教室里总会有几个空位置,每次教师问这些同学去哪了,其他学生总会回答他们的去向。有一次,中午12:10开始午间诵读,教室里却还有一个空位,教师问这位同学去哪了,谁也不知道。同桌说他吃完饭就匆匆地往后门出去了,但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于是教师让班干部去找,操场、食堂,甚至卫生间,每个地方几乎都找遍了,就是没有发现他的身影。正当大家急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名学生却优哉游哉地走进教室,大家一问才知道他在图书馆当国学书籍整理员。班长急切地问道:“你刚才去哪儿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懂不懂?在学校,老师就是我们的父母,你知不知道刚才找不到你,老师有多担心吗?”这时,教师借由班长的话告诉学生,在家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不让父母担心,在学校也一样,有事需要较长时间离开教室时,应该先主动告诉老师。自从那件事之后,班里学生外出时再也没让教师担心过。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德育力量,文言文启蒙课程最终所要达成的目的是养“正”,让学生一身正气、品行端正、堂堂正正。
结语
以上所述的文言文阅读的四种方法是文言文启蒙教学的初步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有不确定因素出现。文言文启蒙课容易达成的是“悦读”和“熟读”两个环节,这属于教师最常用的“速读法”;寓言故事类的文言文启蒙课,一般会有“悦读”“熟读”和“悟读”这三个具体步骤,这就是用在赏析方面的“品读法”;有些题材的文言文启蒙课需要解词析句,理清古文思路,这就非常倚仗教师的正面指导,也就是“导读法”。
综上所述,文言文启蒙课堂教学模式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摆脱刻板的形式主义,以阅读四法为文言文教学策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阶段,巧妙地选择不同的文言文阅读组合方式,辅以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文言文启蒙与学生学习的认知逻辑形成实现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
[3]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4]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5]汪潮.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解读与对比课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