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3-03-28孙明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神经细胞

孙明霞

河南省周口港区医院内科,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一种极为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并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以针对性抗抑郁、抗睡眠障碍为主,但疗效欠佳,且精神类药物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1]。维生素D(VD)是一种与钙磷吸收、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的脂溶性维生素,有研究显示VD不足与PSD、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2-3]。基于此,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86例PSD伴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VD联合右佐匹克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PSD伴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9.11±4.82)岁;卒中类型:脑梗死37例,脑出血6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59.24±4.77)岁;卒中类型:脑梗死36例,脑出血7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PSD、睡眠障碍诊断符合《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4]《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5]中的相关标准;②资料完整;③年龄<80岁;④入组前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⑤知情且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抑郁、睡眠障碍或卒中前存在睡眠障碍、精神疾病;②存在颅内病变、脑创伤史或脑手术史;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恶性肿瘤;⑤严重药物过敏史。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成都弘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73)治疗,2.5mg/次,1次/d,睡前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8)口服,10mg/次,1次/d。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加服维生素D滴剂(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1001)800IU/次,1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4 观察指标 (1)抑郁症状: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共60分,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2)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该量表共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最高评分21分,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3)炎性因子: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神经细胞因子: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CES-D和PSQI评分 治疗后,两组CES-D、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CES-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ES-D和PSQI评分对比分)

2.2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3 神经细胞因子 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均上升,NSE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E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口干,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口干、食欲下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33%,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000,P=1.000)。

3 讨论

PSD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其不仅影响患者卒中后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病情较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睡眠障碍亦是脑卒中患者一种极为常见的后遗症,其同样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整体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显示PSD和睡眠障碍有密切联系,且两者同时发病风险较高,PSD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程度与其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两者同时发病会大大提高脑卒中患者卒中再发风险[6],因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于PSD伴睡眠障碍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并无明确定论,临床治疗以针对性用药为主。右佐匹克隆是一种常用抗睡眠障碍药物,虽然其并非苯二氮类药物,但仍可与苯二氮受体相结合,能有效发挥镇静、促睡眠作用。且该药物半衰期较短,经机体吸收后能快速达到药物浓度峰值,患者用药剂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药物依赖性亦较低[7]。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其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进而增强5-HT所介导的神经功能和情绪调节,对改善抑郁症状有积极作用[8]。右佐匹克隆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可从不同方面发挥协同作用,进而有效缓解PSD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但精神类药物极易引发各种副作用,长期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对PSD伴睡眠障碍患者十分必要。

VD是一种脂溶性固醇类衍生物,其与机体钙磷吸收、细胞生长及分化、免疫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较多研究表明VD缺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李艳彬等[9-10]研究结果显示PSD、睡眠障碍患者均存在VD缺乏,但PSD伴睡眠障碍患者能否从外源性补充VD治疗中获益目前仍缺乏大量证据支撑。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ES-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外源性补充VD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这可能与VD具有一定抗炎、调节神经内分泌作用有关。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NE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这表明加用VD可有效调节患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IL-6、TNF-α为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的常见细胞因子,其水平异常上升会导致脑内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下调,进而诱发抑郁[11]。BDNF、NSE则是重要的神经细胞因子,前者可促进神经元细胞发育、分化及再生,后者则是一种神经损伤标志物,其在多种精神疾病患者体内均呈高表达[12]。VD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可抑制免疫细胞大量合成、分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刺激作用。且VD还可穿透血脑屏障,直接参与神经发育、分化和神经营养因子合成、分泌,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快PSD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消退[13]。本文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加用VD不会增加用药风险,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调节PSD伴睡眠障碍患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神经细胞
熊果酸减轻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