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合群”
2023-03-27磊小石
磊小石
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以下事情:
寝室8个人,7个人要外出,虽然自己想在寝室,但为了不驳大家的面子,还是选择了出发;超市打折促销,虽然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但看到大家都买,还是禁不住冲动,选择了购买;在课堂上,本来自己有问题提问,但看到没人举手,自己也不愿出头,便把问题藏在心里……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乌合之众》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不自觉地弱化自己的理智与个性,将自己的思维与群体保持一致,并做出一些独立情况下绝不会做的行为。”人们总是习惯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以此来寻得自身的安全感,可实际上,随波逐流的结果,便是泯然众人。
在传播学中,有一种“沉默的螺旋”理论:群体中的个人,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支持,就会更大胆地發表意见;而当自己的观点与群体意见存在分歧时,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直至完全沉默。
人们从出生开始,其实就是在到处寻找他人的认同,不为对错,只为内心的安全感。渴望被认可,是出现从众心理的原因之一。人们越相信群体,就越重视群体观点,就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相反,当一个人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很有信心时,他就不会轻易地相信群体提供的信息。我们总是渴望获得其他人的赞同,并且避免其他人的反对,我们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友善地对待自己,而这种想要被认可,害怕被孤立,便成了我们从众心理的另一个原因。
尼采曾经说过:“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岛屿,这些岛屿的景色看似一样,可实际上却各不相同。从众使得我们表面上改变了自己的公开行为,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个人信念。我们想要被人认可这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一份认可,而忘记自己的初衷。有时候,改变自己的,从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选择。
如何克服从众心理,来摆脱目前困境,从而提升自己呢?
一是懂得拒绝,懂得远离。
面对请求,很多人不懂得拒绝,认为那样做,会伤了别人的面子。明知答应这件事会让自己不开心,还不拒绝,就是折磨自己。所以,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做到就答应,做不到就拒绝。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远离。心底厌恶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帮助而改变。学会拒绝,不为难自己,才能摆脱从众心理。
二是享受孤独,享受自我。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话题:“你觉得学习中最痛苦的是什么?”
有一条高赞回答:“学习并不痛苦,不停地付出辛劳只是一部分,最痛苦的莫过于孤独。”诚然,当身边的大多数人在晚上推杯换盏,和恋人花前月下,抑或是通宵游戏的时候,你孤独地面对这个场景,这个时候,为了目标,你要克服孤独,把孤独作为提升的捷径,苦中作乐,享受这份难得的独处,也许,假以时日,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惊艳所有人。
三是坚持底线,坚持思考。
从众前要理智考虑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让别人的想法过多影响到自己。坚持底线,不盲从,并不是说让我们凡事都标新立异,大家赞同的就反对,大家反对的就赞同,而是要在遵守正常社交原则的基础上冷静思考。有些事情,你不想做,没人能逼你。
曾经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也是一样,作为社会成员,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更要保持不一样的见解和思想。工作、生活和家庭的确需要我们融入不同的集体,但融入的代价并不是无意识地跟随,而是辩证批判地吸收。
品味、思考,从此远离“乌合之众”。求同存异,也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