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诊师,你的“临时家人”

2023-03-27陈通

妇女 2023年2期
关键词:客户职业医院

陈通

陪诊,一个新兴的行业,需求量在近两年已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尤其在医疗资源集中的一线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陪诊师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淘宝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过“陪诊”这个关键词。巨量算数后台显示,2022年抖音“陪诊”关键词搜索量单日最高超过60万次。

陪诊,看似普通的一个职业,背后可以折射出老龄化、原子化等社会现象,甚至一些年轻父母在带娃就医时所表现出的孤独、无助,也成为滋生这个职业的土壤。陪诊师为空巢老人、独自在异乡的打拼者排忧纾困,为宝妈宝爸们指点迷津,他们在付出时间和体力的同时,还要负责正向的情绪输出,做好心理陪伴。

陪诊,门槛不高,但要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和相应的医疗常识。陪诊师是脆弱恐慌的就诊者的心理依靠,是力所不逮的家属们的平行“替身”,是难以独自应对复杂看病流程的人们的靠谱伙伴。

不过,他们把自己定位成就医者的“临时家人”。

“月入过万”的“细致活儿”

虽已立春,但二月的沈城仍会时不时地飘舞雪花,在北风的加持下,加速了行人匆匆的脚步,颇有“朔风吹银霰”的感觉,也让这座城市显得忙乱、拥挤了一些。文化路三好街交汇的地方是沈阳人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其中很多人都奔向了位于西北角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院停车场进车口外也排着长长的车队,绕着医院围墙拐了好几道弯,看不到排尾。

在盛京医院对面的一处写字间里,刘姗姗正和团队中的几名小伙伴一起处理订单,并时刻与在医院陪诊的同事们保持联系,以便随时更新医生的出诊信息以及客户的就诊情况。刘姗姗是沈阳最早的陪诊机构创始人,机构成立将近三年,每年要服务两千多名有需求的客户。

她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两部手机,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她要整理各项后台数据,并及时处理回复各方信息,手边的咖啡杯都没有时间碰,任由咖啡的香气弥散在这个不足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旁边几个年轻的身影也在忙碌地接打着电话,时不时要向她反馈订单进展情况。这种紧张忙碌的状态就是刘姗姗的日常,看得出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并乐在其中。“陪诊师属于服务业,我们向客户提供的是服务,所以要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做到细致一些。”刘姗姗说。

陪诊师的工作是在患者就医全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里提供服务,比如帮患者取号、取报告、帮忙开药、跑腿、结账,也可以陪着患者候诊、问诊和做检查。具体收费根据服务项目不同,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对于网上流传的“陪诊师月入过万”的说法,刘姗姗淡淡一笑:“差不多吧,我们这里全职的陪诊师能挣到这么多,兼职的能挣到三五千到六七千吧。不过,这钱不是那么容易挣的。”来咨询的客户总是会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而在咨询的客户里,成交量只能达到10%。此外,选择什么样的医院、怎么预约挂号、什么病看什么科室、哪些专家比较给力、怎样就诊才能节省时间……如果客户从外地来或者行动不便,还需要提供接送、订酒店等服务。对于陪诊师来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肯定是招架不住的。

陪诊师还要在患者就诊前详细地询问患者的基本病情,就诊时把医院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处置意见记录好,进行详细整理后再交给患者,并在之后要进行回访。至于排队、跑腿等耗时耗力的体力活则属于“基础操作”。

“陪诊时我们要全程录音,如果患者在口述病情的时候有遗漏,我们会及时提醒的。”刘姗姗说。人在患病的时候,内心总是脆弱的,而面对医生问诊时,有时候会显得手足无措,基础信息描述不全面,此时陪诊师会根据资料帮助患者补全信息。此外,医生作出的诊断结果会涉及一些医学术语,陪诊师还会在后期把资料整理齐全,给出患者一份更“通俗易懂”的报告,甚至还会在后期回访时叮嘱患者吃药、复查。

从酒店高管转行做陪诊师

今年38岁的刘姗姗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曾在五星级酒店从事管理工作。爱人做海外销售,经常出国。由于夫妻俩的工作受疫情影响很大,加上生了二孩的缘故,于是2020年,他们相继辞职回到沈阳,打算就在家乡做点什么。

起初,刘姗姗把目标定位在养老相关的产业,考虑到东北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市场前景应该不错。但是做过一些市场调研后,她发现做养老的投入成本太高,于是她把目光放在了与医疗相关的服务行业。

早在2017年,刘姗姗就注册了公司,当时做一些非医疗相关的业务。在做陪诊事业之前,她也做过一些调研。2015年的时候,陪诊这个职业就兴起过,也有不少平台拿到了融資,但后来又都销声匿迹了。她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大家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太少,也没有那么丰富的平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陪诊、使用陪诊服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姗姗的一位抚顺亲戚来沈阳看病。老人自己不熟悉流程,孩子又在上海工作回不来,于是她和爱人陪老人看病,忙前忙后地跑了一周。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老人看病所面临的种种麻烦,同时也看到了陪诊背后的巨大需求市场。

“我们每次去医院,会见到很多患者或家属围着导诊询问,如何下载软件挂号、如何打印病历等。一系列流程,难求的优质号源等等,都催生了职业陪诊师这个新‘职业。”刘姗姗说。

在她下定决心做职业陪诊师不久,央视报道了一个西安的陪诊女孩,一下引起了人们对陪诊师的关注。随后,她也接受了一家自媒体的采访。甜美的长相、极具亲和力的谈吐再加上陪诊师这个职业的新鲜感,让刘姗姗的知名度一下起来了。如今,她的陪诊机构有十多名员工,还有许多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兼职。“虽然做陪诊师的门槛不高,但我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有学医经历或者丰富医学知识的人,会被优先录取的。”

由于刘姗姗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因此她对陪诊师的服务理念和业务水平要求很高:不仅对患者就医的全流程了然于胸,还要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医生的擅长领域、医学建树甚至排班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陪诊是服务行业,只有了解掌握了更多信息,才可能为客户做好服务。每个看病的患者都不容易,我们的工作多做一些,就能让就诊效率更高一些,客户就能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陪诊相关企业732家(仅统计经营范围含“陪诊”),其中辽宁省有33家。在过去三个月里全国新成立了86家,2022年里成立了265家,而在2021年,这个数字仅为22家,辽宁只有1家。

近两年,随着陪诊师这个职业热度的上升,从事陪诊的人员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陪诊接单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通过在社交平台发陪诊视频;另一种则是公司性质,陪诊平台为陪诊人员分配任务。不过,由于这个行业刚兴起不久,市场上鱼龙混杂,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比如,帮客户办理住院结账也是陪诊的业务之一。有时医院退还的押金得有两三万元,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可能会见财起意,所以信誉和口碑在这行很重要。”刘姗姗说。

老年人是主要服务对象

随着智能化医疗的推进,从网上取号到打印报告,与机器、手机打交道的环节也越来越多。对于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而言,每一步操作都可能成为“拦路虎”。从老人的需求来讲,医院和家庭之间有很多信息不对称,比如到医院哪里挂号签到,看哪个诊室,去了之后怎么排队,到哪里做什么检查,甚至在自助打印机上取检查结果,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麻烦的事,因此,老年人是陪诊的主要客户群体。

家在外市的赵阿姨没儿没女,老伴儿也已去世,她的侄子给刘姗姗打来电话,希望刘姗姗能陪老人到医院就诊。担心老人怕花钱,为了避免引起老人的顾虑,刘姗姗并没有亮明陪诊师的身份,谎称是侄子的朋友。

老人的身体不太好,做的检查比较多,刘姗姗在陪诊之余还和老人聊些家常,帮助缓解她焦虑的心情。“这是我接的第一单,印象特别深。赵姨对我很信任,中午还请我吃了饭。能给赵姨帮些忙,还能给老人带去一些心灵上的抚慰,我觉得这份工作是有价值的。”

老人之后又来沈阳看了几次病,侄子每次都找刘姗姗,后来索性就把她的真实身份告诉了老人。后来老人成了刘姗姗的老客户,每次看病前都会和她联系。

刘姗姗经手的客户中还有一个外地女孩,当时无法及时赶回陪母亲看病,就找到了她。当时也是怕老人对付费陪诊有抵触情绪,就谎称刘姗姗是她的朋友。因为没提前跟刘姗姗说明这个情况,第二天到了约定地点,刘姗姗刚做了自我介绍,老人就不乐意了,虽然被女儿说服同意刘姗姗陪诊,但老人始终没给刘姗姗好脸色。直到完成全部检查,老人感受到了刘姗姗服务的专业和真诚,态度才有所缓和,在结束服务的时候向她表达了感谢。

刘姗姗说,老人大多不太容易接纳陪诊服务,但他们又是最需要陪诊的群体。服务老人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舍不得花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些老人觉得自己的能力被质疑了,怎么自己老到连看病都不行了吗?这也让不少儿女很为难。

刘姗姗时常还会接到临时的订单。

病房中,一位老人正准备做眼睛的手术,可是女儿的电话却响个不停,单位在催她回去上班。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老人的女儿找到了刘姗姗,恳请她能代替自己陪老人。由于手术的时间不能确定,刘姗姗不太愿意接单,但老人的女儿再三恳求,她的心便软了。老人的双眼看不见,女儿还不在身边,她的内心十分崩溃,死死拉着刘姗姗的手不松开。病房内的温度很高,刘姗姗的羽绒服没来得及脱就守在病床前,充当着老人的“临时家人”,她一边流着汗,一边缓解老人焦虑的情绪,直到手术完成后,她又开车把老人送回家中。

“儿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就诊的老人是很可怜的,能在这个时候在老人身边当一回‘女儿,我感觉挺有意义的。”刘姗姗说。

陪诊师是一对一提供服务,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会要求一名家属陪同,因为担心在医院就诊排队途中照顾不周,老人可能会遇到风险,尤其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64亿人,占比达18.7%,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出现,独生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情况频发,而此时“陪诊师”就显得尤为贴心和必要。

诊的是病,陪的是心

当然,陪诊的服务对象也不仅仅是老年人。异地就医、人生地不熟的患者、独自带娃就诊的家长、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身体不便的残障人士、无人陪伴的孕妇等,都是陪诊服务的潜在需求者。

一个女孩怀疑自己得了宫颈癌,既不敢和家里人说,也不愿让朋友知道,于是找到了刘姗姗。刘姗姗陪着做完了全部检查,女孩表现得焦躁不安,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就像是在等待死亡判決书。“女孩很年轻,在医院拥挤的人流中显得那么弱小无力。我陪着她,心里也很紧张,就怕结果出来后她接受不了。”好在检查结果问题不大,俩人才如释重负。

“陪诊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代入的过程,情感上是感同身受的。有好的结果,我们都一起松口气;如果结果不好,那就得想一些措施和办法去安抚。”刘姗姗说,做陪诊师时间长了,大家在情绪上多少会有一些淤积。比如,陪小孩子看病,小孩子虽然爱哭闹,但是能看着他的病一点点好转;但是陪老人的话,陪诊完自己的情绪也会很低落。慢慢地,大家都爱接陪小孩子看病的单,接老人的单会觉得压力大很多。于是,刘姗姗在平台上给陪诊师分配订单的时候,会有意地让不同类型的客户穿插开,这样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又能避免让员工“受伤”。

有一个孩子发烧三天后身上长出了疹子,宝妈怀疑孩子得的是小儿急疹,就挂了小儿外科的号。刘姗姗凭经验判断孩子应该挂皮肤科,但是心急的宝妈并没有采纳建议。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看上了医生,结果医生建议宝妈带孩子去皮肤科,这让宝妈内心十分崩溃。看着哇哇大哭的孩子和心急如焚的宝妈,刘姗姗二话没说,带着娘俩直奔皮肤科,挨个诊室敲门,希望医生给加个号。好在敲到第四扇门的时候,坐诊的医师还能加号,于是当天给孩子看上了病。“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客户,我觉得自己的真诚人家是可以看在眼里的,对我的付出也是肯定的。孩子看完病后,宝妈就马上在我这又下了一单,是她自己的‘代问诊,不用她亲自来,拿来CT片子,我们代她去找医生问诊。”

陪诊并非如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轻松。医院看病要赶早,经常得早起到达医院,有时候在医院一待就是一整天。因此,陪诊师不仅要合理规划客户的检查项目顺序,节省时间提高检查效率,还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安抚好客户不稳定的情绪。

有一位老年客户和刘姗姗约的是早晨8点半在医院门口集合,但是6点50分就给她打电话问她到没到。她怕老人着急,便赶紧打车过去。“老人过了更年期心情比较抑郁,睡不着觉,不管挂的号是几点,她早早起来就去了医院,然后就给我打电话了。我能理解,我做的就是这个服务,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的。”刘姗姗说,“还有很多老人平时只是一个人生活,甚至无儿无女,生病之后他们脾气和性格就变得不太好,常常把陪诊师当成情绪宣泄的出口。但这也为陪诊师提供了一个和他们沟通的渠道,没人管他们,我们就管,没人和他们说话,我们就陪他们说说话。”

陪诊师不是“黄牛”

陪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社会的声音褒贬不一。很多人通过手机视频或者平台网站知道陪诊这个服务,但是陪诊师与患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供需对接,很多患者将信将疑,下单前会反复确认,屏幕背面那个人是不是骗子或者“黄牛”。

“以前我们也有帮人挂号的业务,但是我们挂号也需要预约排队,很多人以為通过我们就一定可以挂上某个专家的号,但我们不是‘黄牛,手里没有号。由于这个业务总会引起误会,所以后来取消了。我们都是让客户自己预约挂号,挂上号了,后面的事由我们来做。”刘姗姗说。

职业陪诊师与“黄牛”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一职业本身具有的温度。除了陪伴、协同病人完成看病流程,令病人最为感触的是职业陪诊师用心陪伴所带来的满足感。缺少子女陪伴的老人、在外漂泊打工的年轻人等,生病了不仅要拖着疲惫难受的身体跑上跑下,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窘迫和无助的情绪更折磨病人的身心。对于老人而言,职业陪诊师弥补了子女不在身边的遗憾;对于年轻人而言,职业陪诊师给予了他们身在他乡的安全感,即使什么都不做,陪在他们身边都是一种安慰。如果说“黄牛”是“囤号居奇”,趁人之急、趁人之危,想办法从病人身上获利,那么,陪诊师则是贩卖自己的时间,帮客户省时省力,提高客户的就医效率,甚至可以帮客户省钱。

最初有些医生也觉得陪诊师是“黄牛”,比较排斥,但接诊时确实有许多患者对医院的流程不清楚,比如有的患者办住院手续,医生讲解半天患者也搞不懂,医生着急,患者也着急。后来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便会建议找陪诊师代办,这样效率高,不容易出错。“只要是我们服务过的客户,对我们都是很认可的,所以我们这里老客户很多,他们平时还常常和我微信聊天呢。”刘姗姗说。

虽说去医院看病对于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说都是低频率事件,但是在医疗条件发达的城市,尤其是三甲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一号难求”。有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就达到了15.9亿,比全国的总人口数还多,而中国有超过1亿的空巢老人和超过1亿的空巢青年……因此,陪诊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段段陪诊经历中,刘姗姗看到的不仅是单独的患者,还有患者背后的疾苦和温情。“陪诊的人和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自己内心更柔软了,觉得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家人更好一些,发挥自己的价值,给大家更多的爱。”刘姗姗说。

编辑/宋凌燕

猜你喜欢

客户职业医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我爱的职业
萌萌兔医院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