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3-27张熙凤葛彤彤
张熙凤 葛彤彤
摘 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网络信息越发多样,外来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愈加复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来源于学业、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压力的分析,为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培养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立适度“期望水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86
1 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有重大改变,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能审视自我,勇于接受新事物,追求自身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还只是趋于成熟,尚没有完全稳定,对自我心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调适能力,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大学期间,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因为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精神专注力,当在一些事情上感受到压力时,人们就会抛开一些无关的杂念,更加专注于当前的事情。进一步来讲,对某事的专心会带来高效率,适度的压力下人们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在有紧迫感的时候,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心理压力重在适度,过大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诸如自卑、怯弱、忧郁、苦闷、烦躁等负面心理,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心理抑郁,进而危及自我身心安全。同时心理压力过大也会使人身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有所削弱,会增加人体患病的几率。
2 当代大學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学业压力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高考能够一举成名,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是他们当时最大也是唯一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关怀无微不至,学生也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督促监管。但是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学习要求都有了很大改变。大学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主动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学习方式及理念的调整,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水土不服”,出现了不少学习问题,主要有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学习方法不得当等。除此之外,大学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济济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取得好名次,为了获得奖学金或者其他荣誉,很多学生都会刻苦学习、加倍努力。然而一旦结果和预期不符,就会极易产生气馁、焦虑、沮丧等消极的心理状态,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大学本科学历,这就促使很多本科学生选择深造读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学生已经接近457万人,这其中有300多万都是陪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此一来,考研学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2.2 就业压力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为其带来的问题而苦恼。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00多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再加上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状况下,众多企业招聘经常受阻,无论场次还是规模都无法与以往相比,这无疑给大四毕业生找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相关企业对于大学生的招聘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大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再度加大。当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环境,遇到深造与就业、社会需求与专业冲突等问题时,导致大学生易出现迷茫、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大学生还会因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估,因而可能在错过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后,责备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就业无望选择进一步提高学历时,又会面临新的矛盾,产生新的不良心理状态。
2.3 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压力
大学生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困扰主要倾向在两个方面,朋辈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处理。在高中时期,很多学生在自己班级都是同学的焦点,老师的宠儿。但是到了大学后,发现班级中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因此如果有意将自己与他人对比,在发现自己和他人存在差距以后,心理承受力稍差,难免会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带来一定的困扰与压力。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常见的情感压力,主要体现在恋爱所造成的心理困扰上。随着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的不断成熟,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接近异性朋友。但是大多数学生由于老师和家长在高中时期的管束,他(她)们缺乏相关的恋爱经验,有时会无意识地做出伤害到对方的举动。加之在恋爱技巧上的茫然,又年轻气盛,会导致在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交流,不能相互理解包容,进而造成恋爱中冲突矛盾的升级。这样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恋爱的人格再造作用,获得美好的全新体验,反而容易产生一定的痛楚感和愁闷情绪,若长时间不能走出这种苦闷情绪,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2.4 个人与家庭期望的压力
步入大学以后,在精英荟萃的新环境下,许多学生高中时期被老师呵护重视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在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下,为了与同学竞争,就有可能对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另外,大学生普遍认同大学应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在大学阶段定会收获更优秀、更完美的自己,但“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家庭环境的同学。因此,与生俱来的一些缺陷也很容易使年轻的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候,一点点的缺陷也会被放大,如果特别在意身体外在形象,那么就很容易会带来极大的痛苦,产生自卑心理也就在所难免。此外,现在依旧有部分学生家长,对大学的理解有误或者说期望过高,总认为大学生出来就要有铁饭碗,就要坐办公室或者赚大钱。而实际上,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并不一定就能找到轻松高薪的好工作,这样现实与家长期望之间的落差,自然而言就会很容易带给大学生一种否定自身的感觉,让他们认为自己如果找不到好工作,那就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因而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3 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路径对策
从心理学方面研究来看,要想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心理抗压力。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需要我们注重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个人、家庭和学校要联合起来,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高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扛起立德树人责任,家庭也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共同努力。
3.1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笔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很专业的,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也卓有成效。高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积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正确评估自我能力,在对主客观环境的分析下,引导学生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奋斗目标。但高校需适当改变心理教学的形式和方式,不拘泥于形式,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扬长避短,获得自己事业的成功。此外,在提高软件质量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硬件,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新技术,同时对学校内相关设备适时更新,争取建设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全体师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变化,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并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心理潜力激发出来,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到发挥,充分调节大学生心理,帮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且健康的心理状态。
3.2 有效建立适度“期望水平”
针对大学生来源于家庭期望的压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家长期望太大;二则是学生自己目标定得过高。首先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这可以理解,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样也会给孩子以个人发展的动力,但过犹不及,应把握好分寸。为了避免孩子有过大压力,应当把目标和要求定在他(她)们能力范围之内。尤其是对孩子的就业问题,家长要理性看待,懂得欣赏自己孩子已获得的成就,给予孩子以适当地鼓励和赞同。针对大学生自己目标带来的压力,这往往与大学生过多的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怕被别人议论、怕自己不被别人认可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自己对自我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凡事尽心而为,对别人的议论,做到选择性的无视,尽可坦然处之。大学生也应学会用自我放松,或自我暗示来缓解焦虑和紧张心理。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放松训练及自我暗示,做到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个人行为的自控能力,这样外界应激对人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相应减轻,也能避免很多非必要的伤害。
3.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正确对待遭受心理压力的学生,对其不能有偏见,耐心劝导,保护学生的隐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能准确认识自己,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另外,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在遇到烦恼和不幸时,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适当的通过一些方式转移注意力,诸如阅读、听音乐和好友倾诉等,缓解自身心理压力,达到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心理压力的双重性,不断调整抱负水平,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抗压力锻炼。除此之外,家校教育的有效配合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虽是大学阶段,家长也应該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对孩子留有一定私人空间的时候,也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也和老师进行适当的交流。身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重视他(她)们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小加强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有意识地培养他(她)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养成乐观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中的压力能有一个积极开朗的心态。
4 结论
大学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必须要有面对压力的心理准备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大学生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心理适应能力,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力;教育部门和心理工作者也要给予大学生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和发展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家长也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姚立超.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后成长的关系:压力知觉和积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2 ]董博文,张春红.浅析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J ].才智,2019,(33).
[3 ]周磊,杨燕,陈云峰.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6).
[4 ]杨春燕.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9).
[5 ]高婷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 ].心理月刊,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