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3-27刘运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高校

刘运芹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的持续开展,该领域研究成果数量上逐渐增加,内容上不断深化。梳理现有成果并应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课程思政领域截至2022年6月21日的408篇高水平论文加以分析,研究显示当前研究重点分布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大层面。理论研究如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讨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比较、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价值等。实践探索主要表现在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改革中凸显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科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77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以来,各高校开始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学界也随之开启了课程思政研究热潮。目前,国内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以内容性分析为主,集中在课程思政的基础性问题(如内涵、意义、基本要求等)、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模式及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等几个方面,缺乏对既有成果的计量分析和梳理。由此,有必要通过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工具适时梳理该领域的已有研究,一来便于聚焦当前的研究关注点,二来明确往后的研究趋势。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文献全部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设置关键词为“高校课程思政”,年限为2016-2022年6月21日(文献检索日),来源类别为CSSCI、CSCD。初步检索得到487篇文献。为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删除会议、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献,并在逐一浏览的过程中选择性去除与主题无关或冗余的少量文献,最终得到408篇有效文献,形成本文研究的数据。

1.2 研究方法

文章利用CNKI既有的文献计量功能和陈超美教授团队开发的CiteSpace软件。CNKI能提供最基本的发文量、主题等计量分析,CiteSpace是一款用于文献分析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帮助学者探究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在软件利用基础上结合传统文献梳理方法加以研究和归纳。

2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根据文献年度数量绘制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年发文量分布图(图1)。由图可见,自2017年课程思政在全国范围实践以来,学界开始关注课程思政研究,相关研究数量逐年上升。2020年、2021年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

2.2 主题发文量统计

从主题发文量来看(图2),选取的前10个主题中,除去发文量最多的主题课程思政(258篇),其次是思政建设(52篇),再次是高校课程和思政教学,其发文量较为接近(分别为31篇和27篇)。这表明思政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着力点。

3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情况的知识图谱分析

利用Citespace按照所分析的对象,节点(以圆点显示)分别代表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出现频率高低。圆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连接线越密集代表两节点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越高。

3.1 作者及合作情况

选取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进行高产出作者分析(表1)。其中赵富学及其合作者发文最多(8篇),其被引次数最多(159次)的文献从五大方面解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并构建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

利用Citespace对发文作者分析,其中时间跨度、阈值等按默认设置,如图3所示。得到关键节点706个,关键路径537个(N=706,E=537)。网络密度为0.0022,表明作者整体分布比较分散,高产出作者跨领域、跨机构合作较少,从图谱上可以看出目前仅有以赵富学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合作群和以樊三明为核心形成的简单合作群,且合作者都是来自同一单位的师生或同事关系。结果显示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者分布较为发散,缺乏密切关联性,作者合作网络松散。

3.2 研究机构及合作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揭示我国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對文献所属研究机构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机构有12家,且全部分布于高校,反映出高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前12家机构中武汉体育学院以24篇的发文量排在首位,表明其在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领域有较强的实力。紧随其后的是西南大学,发文量5篇。

接着利用Citespace分析发文单位可得机构发文网络图谱,可知高校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成果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分布情况。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运行得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N=462,E=169。发文量最多的为武汉体育学院,该校多个部门均在课程思政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力量分布较均衡,且该校设置了专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足见该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可以发现,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全部分布于高校,反映出高校是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这也与高校是开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完全吻合。但从图谱中也反映出,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更多的是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而其他学院或部门分布甚少,这说明总体上各高校对课程思政的实际研究还不够,尚未在各个学院广泛推广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开展课程思政的模式路径及各方面问题。

3.3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本文拟从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聚类两种方式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以展现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3.3.1 关键词共现

同上操作,将节点设置为KeyWord,得到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N=87,E=174。图谱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分别为“立德树人”“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思政教育”等,这一方面证实了开展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高校需要有效发挥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利用好课堂育人这一主渠道。

进一步将关键词进行整理,筛选出高频关键词Top14,如表3所示。

3.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聚类功能,作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聚类出的模块用S值表示图谱的轮廓系数,当S>07时,认为聚类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本文数据的结果,如图6所示。Q=07457,S=09525,说明聚类结果有效且可靠。聚类最大的11个主题分别是“#0思政教育”“#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立德树人”“#3价值”“#4思政课程”“#5高校教师”“#6体育课程思政”“#7协同育人”“#8路径探索”“#9高校”“#10教学改革”。针对聚类结果可知,当前课程思政实施重点是在立德树人框架下,将思政理念融入课程的路径探索和教学改革。在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代表性的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如体育课程思政。

图6 2016年以来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4 研究结果综述

在利用Citespace进行直观呈现的基础上,辅助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进行总结和综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4.1 课程思政理论研究

首先是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界定。目前对此虽未有绝对统一的说法,但各学者基本都形成一定共识。杨雪琴(2019)认为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政教育目标无痕融入学校育人各环节、各方面,要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教育为灵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邱伟光(2018)认为课程思政归根到底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非特指某一具体课程。董勇(2018)认为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一种重构,是因时而进的变革。

其次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必要性。高德毅(2017)指出课程思政有利于发挥课堂这一育人主要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台红蕊(2019)则从哲学角度论证了课程思政改革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再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如邱伟光(2018)从内在规定层面提出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价值引领。也有研究者试图研究建立一个可广泛适用的科学的课程思政标准体系。赵鸣歧(2018)认为专业课思政重在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及其内涵;注重课程体系之间及师资间的内外协同。要从教学管理、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上制定标准。

4.2 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首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吴万宗和潘瑞姣(2018)分别研究了各种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朱飞(2019)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上要呼应价值引导,价值引导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科技创新为课堂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思政的形式多样,如各类教学APP、虚拟现实技术、慕课等。早在课程思政开展之初,刘淑慧(2017)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二者深度融合,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凸显。苗玲玉、鲍风雨(2019)以高职院校为例,探讨了移动设备应用到课堂的当前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充分监管和有效使用下,移动设备可以辅助实现课程思政,创造更多更好地课堂体验。

其次,课程思政课程与教材建设。陆道坤(2018)创造性地提出课程思政的教材开发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的一种二次挖掘,首要任务是充分挖掘教材自身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其次是要结合课程及学校特色进行特色教材及延展资料开发。

再次,相关实施主体的课程思政素养研究。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学院及教师各主体的多方协同,其中,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陆道坤(2018)指出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专业任课教师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上还是教学水平上都还存在一定欠缺,并从五个层面提出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标准。刘清生(2018)提出要从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增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能力、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的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成桂英和王继平(2019)用“牛鼻子”形象比喻对教师“课程思政”绩效的考核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CNKI文献计量,利用CiteSpace软件并辅助传统文献分析,本文结论如下:

(1)课程思政实践领域的探索起始于2016年,学术界研究随后展开,2020年以来研究成果大幅增长。研究主题主要在思政建设、思政理念下的高校课程及思政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与实践是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着力点。

(2)从高产作者及机构合作来看,目前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者比较分散,作者跨领域、跨单位合作较少;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且大多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一方面需要加强研究者及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需要动员其他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研究。

(3)对热点关键词加以归纳可知,当前研究主要聚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层面。无论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因时间較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内容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对其概念内涵的界定、建设标准等尚未达成共识。研究方式上较为单一化和模式化,大都结合各院校及专业改革实践作经验摸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莹,郑东升.基于CiteSpace的少数民族地区创业研究综述 [J ].科技创业月刊,2022,35(04):152157.

[2 ]王雪荣,侯伟龙.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J ].会计之友,2021,(23):7886.

[3 ]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3):7281.

[4 ]汤苗苗,董美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5455+70.

[5 ]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 [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8):6772.

[6 ]苗玲玉,鲍风雨.课堂教学评价:运用移动设备实现课程思政的院校案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5):3640.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高校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