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2023-03-27张先萌冯丹王景春
张先萌 冯丹 王景春
摘 要: 面向高校各类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尚需深入挖掘,通过对国内课程思政发展脉络梳理与分析,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适用于本科生应急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案例,为相关课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设计;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97
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但在工作中面临许多新境遇、新诉求、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各专业拥有丰厚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需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因此,进一步发掘学校的思政教育特色,以提高专业课程效果,实现“立德树人”与“能力提升”同频共振,具有重要意义。
娄淑华和马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在于确立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王芳提出发挥“课程思政”主导作用,特别强调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朱飞主张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上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陈冲和汪海涵指出课程思政路径比较片面狭隘,以及协同育人生態尚未形成等问题。目前,“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教书育人的关系与协同作用效果仍显不足,尚缺乏合理、高效的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深入嵌入到教学内容的方法与途径。
因此,笔者以《应急管理》课程为例,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就“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手段与评价进行广泛研究,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1 《应急管理》课程概况
《应急管理》课程是安全工程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学时32学时,由24个理论学时,与8个实践学时组成。理论教学内容涵盖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行动与应急预案;实践教学包括应急急救与应急演练虚拟仿真实验等内容。
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了公共课与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对安全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安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社会与经济学原理以及安全技术工程。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安全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以决策还缺乏理论的知识与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结合工程学原理以及管理学知识来研究生产安全中的应急问题有很大帮助,对进一步学习更多的安全工程专业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应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 《应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 课程目标重构
应急管理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与评价教学效果为实施路径;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知识能力要求全面深度融合,进而优化教学设计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形成了应急管理协同育人金字塔,如图1所示。
通过本课程学习,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把握应急管理在推动社会主义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显著功能;能够运用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建设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记忆应急管理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理解并能复述应急管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阶段主要内容;掌握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应急培训与演练;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掌握。
能力教学目标: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能够运用应急管理的有关知识对突发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援策略;明晰应急管理的一般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具备运用应急管理知识观察、分析与处理有突发事件的能力;具备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问题以及编制应急预案的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并理解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职责。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优势,就需要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通过对应急管理的全面认知,提升应急管理责任意识。
此外,现代化应急管理过程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远程遥控技术等现代具有智慧特征的新技术紧密结合,将技防与人防、物防相结合,实现应急管理“智慧化”。
2.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设计
应急管理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应急管理课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避免了理论知识机械地、枯燥地讲解与记忆。收集最新的国家安全政策、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国家应急救援案例,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将德育与智育渗透式的融入课堂,凸显国家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力量,增强安全管理责任与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应急管理的课堂教学中,将现实案例融入课堂,与重点知识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真正参与到应急管理的课堂教学。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国家、地方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中的新技术与方法;地震灾后救援,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救援,以及在国家重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在讲授时均可称为绝佳案例。现实案例教学法可以更直观深入地认知应急管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意识,以及普及应急管理知识点责任感。
专题研讨法:跟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需要,设置应急管理专题讨论,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于无形。以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的主题为例,在应急管理体系等教学内容中引入“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概念,通过独立思考与自由探讨初步认识与理解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等基本概念,并有针对性地比较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我国国情下当代应急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法:应急管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注重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会在实践中准确应用。在应急预案与演练的讲授与学习过程中,给出一些具体任务例如隧道坍塌事故的應急演练如何开展、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预案、化工厂危险化学物品泄漏应急预案等,学生在课后分组完成,通过自主搜集有关案例背景资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制定应急预案,并制定应急演练脚本,通过课堂汇报及应急预案桌面演练的形式,掌握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内容。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如现场急救与人员疏散,设计专题,组织学生收集课题资料,学习人员救护知识,人员疏散要点,并自行组织现场急救及疏散演练。
3 结束语
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对应急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思政元素于无形。思政教学改革后的课程与时俱进、内容更丰富,课程学习目标更为清晰,学生参与度更高,将理论用于实践,强化了知识掌握与运用,增强了应急管理意识与责任感。
(1)通过改革丰富了教学方法,明晰了课程培养目标。应急管理课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体现了应急管理能力培养,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意识。
(2)案例教学、专题讨论与实践教学,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增强了学生参与度,学生更愿意积极加入课堂。
(3)课程思政不再是生硬的引入,而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国家政策、现代化应急管理平台、应急救援案例,体现国家应急管理力量,融入思政于无形。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应急管理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终于讲话[R].2021.
[2]娄淑华,马超.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难点问题及着力方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96104.
[3]王芳.“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6):3537.
[4]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9,(08):6772.
[5]陈冲,汪海涵.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