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介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3-27白洁田梓琪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生命教育

白洁 田梓琪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帮助大学生培养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生命态度,树立为社会、国家奉献生命价值的生命观价值教育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小组工作的特殊工作方法与生命教育的内在契合性,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借鉴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提供了可行性。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以“向阳而生”为主题的数次活动,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积极生命态度、肯定自我、调整情绪,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将生命主题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并真正投入到实际的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中去,实现生命价值。

关键词: 小组工作;生命教育;肯定自我;生命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48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敬畏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许多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侵害他人生命、自杀等现象,给自身、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保持积极的生命态度、昂扬向上、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身生命价值、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就显得极为重要。

生命教育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知识、了解生命从形成到结束地发展过程,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生命不可逆、生命至上,以此体悟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本质,调节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还可以提高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以及责任感。生命教育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小组工作和生命教育在价值观念、培育目标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以小组工作专业方法为切入点,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培育的有效路径,对于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 敬畏生命、保护生命的品质,培养其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学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从辅导员和心理学角度来阐释生命的概念和意义,或者说更注重从理论意义上强调生命的意义,缺乏从研究方法上探索生命教育的实践践行。鉴于此,本文从小组工作培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出发,探索其路径与方法,以期大学生能在时代背景下关注自身的生命教育,积极地面对压力和挫折,迎难而上,以坚忍、坚韧地态度解决问题,向阳而生。

1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小组工作成员互动和合作分享与生命教育目标的契合性,为小组工作介入生命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首先,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来看,小组工作解决生命教育是比较好的方法。当前大学生群体在各方的保护下,面对困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身心调节的能力,自杀和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伤害,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2021年3月,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王某精神恍惚,提出要回家,在下楼的时候用刀捅向自己颈部,且导致劝阻其自伤的宿管和同学受伤。2022年有机构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患抑郁症的人数在所有抑郁症人数当中占20%左右,在20%的学生当中,有41%的学生曾因抑郁休学。而引起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因素,在家庭中他们受到严苛或者控制、忽视、缺乏关爱或者家庭暴力。其次,学业压力也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在这些患者当中,寻求向朋友倾诉、父母沟通或者其他渠道进行求助的学生只到一半,另一半的学生没有寻求任何帮助,甚至有30%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寻求帮助。当精神或身体受到伤害的时候,没有想到或不能找到缓解痛苦的方法,导致有类似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大学生整体生活、学习状态不佳,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压抑、愤懑、焦虑等直接影响了生命质量。如何寻求帮助?如何产生自助意识?如何找到生活的“光亮”?这是当下很多大学生探讨的问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指出,要培养终生运动者,也就是要培育学生敬畏生命的态度、运动的习惯、健康的生活以及积极的心态。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乏,不是一个阶段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命发展过程中系统教育的缺乏和整体教育在这个方面的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仅从个人层面,而是从群体角度、人际交往的角度、从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生命教育,即利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

其次,从目标来看,小组工作方法与生命教育的开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生命教育主要是生命观教育。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叙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合一的生命体。人在自然中生存,在社会中发展,人的精神支撑着个体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个体与个体的互动,人在这些互动中形成对生命的认识和保护,以进一步繁衍生息。因此,生命的价值是将个人的成长和成就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并促进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高度与个体的自我实现内在一致,同向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教育就是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利于他人、奉献于国家。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增强和调节、改善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以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小组工作设计的各种活动、角色扮演等是个体对自我社会认知的重新梳理、重新建立的过程,尤其注重成员间的互动和相互鼓励、自我认可和相互认可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改善人际关系,在和谐情境中让生命绽放光彩。因此,小组工作方法和生命教育的開展是方法和内容的相融合,是内在的目的和主旨的相契合,最终实现个体的自我肯定、精神上的愉悦,进而达到行为上的积极进取,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达到生命的高度。

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生命教育的路径——以“向阳而生”项目为例

人是自己过去、当下和将来的产物。当下的自己是过去成千上万影响因素的反映,将来也是当下的一个累计过程的结果。生命不停止,则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向阳而生”成长小组就是依据生命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当中,以助人者自助、帮助他人为原则,在成员间互助合作的形式下,相互支持、疏导情绪、敞开心扉、解决矛盾、发现潜能、达到领会“幸福生命”的主旨。“向阳而生”小组通过成员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中的应时反应表现,在自我反省中重新认识自我;运用主题游戏的功能与乐趣,在轻松的氛围里调试自我、唤醒大学生生命的热情;在领会优秀文化的基礎上,重塑自信、关怀他人,让生命出现新的亮点和光点。

2.1 项目基本情况

“向阳而生”项目是在L大学疫情封闭期间由受过专门社会工作方法培训的研究生发起的成长项目小组。“向阳而生”以L校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持续性的、有目标的小组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绪等问题。通过问卷测试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在自愿报名者中筛选出那些对生活态度不积极、玩世不恭的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加入“向阳而生”小组,并根据数量划分成多个小组。活动主导者制定符合小组成员内在需求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方案,统一培训小组领导者,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2 小组工作过程

(1)服务对象。本项目将L大学中那些对待生活、学习不积极,情绪低落、玩世不恭的学生。

(2)实施方法。小游戏、朗诵、观看视频、现场交流、组员分享。每周一次,每次100分钟,共6次。

(3)小组工作目标。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当中,期望成员能够真正理解我们的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生命的道理和意义。二是以助人者自助、帮助他人为原则,在成员间互助合作的形式下,相互支持、疏导情绪、敞开心扉、解决矛盾、发现潜能、达到领会“幸福生命”的主旨。三是在活动中渗透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调节情绪,开展沟通,达到身心和谐。

(4)具体的活动过程。第一次活动是“小组初建”。初次小组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度,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培养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便于后期小组活动的顺利实施。小组领导者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开放、包容、沟通、热情、真诚等品质积极与小组成员对话,倾听并理解小组成员的诉求。首先,小组领导者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小游戏加深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印象。之后,制定小组口号、小组logo、小组规范等内容,以此督促彼此遵守小组规定,增强小组凝聚力。最后,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心得,提出意见与建议等。

第二次活动是“认知生命”。活动的目标是认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了解生命从出生发展到死亡为自然规律,以及珍惜生命和正确对待死亡。小组初建后,成员之间有了初步认识,但尚未达到了解的程度,缺少凝聚力。因此,第二次活动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彼此的了解并以轻松的状态开展第二次小组活动。小组领导者以朗诵儒家文学作品开始,通过分析理解文中关于生命的解读,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践踏和破坏,生命来之不易。在阅读之后运用小游戏放松,并在游戏中发现生命的独特与自身的内心世界。之后通过“物品排序”的情境投射活动,使成员发现自身的内在需要,认识到自身生命的特别与不同之处,发现“本我”。发现“本我”之后就开始认识当下的“自我”,从外貌开始,以言语自我肯定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优点并稍微放大,帮助成员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自我的视角发现自己生命的魅力,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的生命自信心。之后,收看纪录片,了解古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以及如何寻求“长生”的一些方法,引导成员正确了解死亡是自然发展规律,不畏惧死亡,而是向死而生追求生命的厚度。

第三次活动是“善待生命”。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要求成员守护自身生命健康与安全,学习养护生命的方法,珍惜爱护生命。首先以小游戏热身,让成员发现生命的脆弱性。之后,成员分享自身所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昂扬向上、生生不息、永不屈服的成语典故及神话传说,学员在分享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潜在地肯定自己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精神和顽强的生命抗争精神的肯定。接下来成员通过查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养身的论述,学习静心清净、淡然养神,调节情绪,锻炼运动等养护生命的方法,小组成员从中借鉴以此来养护自身生命。最后,小组成员在小组领导者的引导下攥写诗句,在诗句中抒发珍爱生命之感,懂得守护生命,树立保护生命的意识。

第四次活动是“奉献生命”。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找寻生命的美好,发现生命的意义,歌颂生命的奉献,实现人生的意义。小组领导者通过观看几个革命影片剪辑的视频,深刻理解革命者“一腔热血撒热土”和“舍身赴死”的意志和精神,真正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高度。之后,成员讲述自己所知的革命英雄故事,从革命英雄舍自身为国家,自强不息等精神中激发内心生命精神层面的正能量——发掘生命的美好,向革命英雄的壮烈生命致敬并歌颂。最后,通过模拟演绎情景剧《黎明前的诀别》,选择并扮演角色,在特定情境中感受革命英雄人生使命和家国情怀,感受如何坚守革命信念,坚定信仰直至奉献生命。

第五次活动是“磨砺生命”。这次活动需要成员回顾自己情绪崩溃或者是磨难的时刻,帮助其学习克服消极生命态度的方法,树立自强的生命观。活动开始通过热身游戏:首先通过小游戏发现并分析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引导成员尝试调节情绪和引向解决问题的态度。接着小组成员各自分享自身所遇到的生命挫折,成员相互聆听、相互总结、相互建议面对挫折时的正确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坦然面对挫折的方法。通过观看《感动中国》中不同时期不通人物面对的不通困境以及面对困境时坚强的意志和永不退缩的进取精神、遭遇挫折仍坚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追求,通过榜样的力量强化生命抗挫折教育。最后,观看消防员在他人生命逆境时,逆行在火灾等灾难现场,不惧生死,与困境周旋,救护他人,守护着千千万万家的安全。观看抗疫记录纪录片,我国人民、各行各业志愿者,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遇到威胁时,与病毒斗争,平凡的人们各自付出,努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挫折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才是生命历程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态度。

第六次活动是“充实生命”。最后一次活动要在前期认识生命、守护生命、磨砺生命等基础上尊重生命、充实生命,本此活动目标为树立人生目标,发现人生价值,改变人生态度,引导小组成员回顾自身被帮助的事例,发现给予自己生命帮助的人,感恩守护生命的逆行者,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分享自身所感受到的人生价值体悟,引导小组成员找寻人生意义。活动主要是开展一次帮扶老人志愿者活动并在小组内分享参与志愿活动心得,从中产生获得感与价值体悟。随后开展“文化中的生命知识”为主题的才艺展示,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中的生命知识,展示小组成员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设立自己人生规划与小目标,写下生命宣言。最后回顾小组历程,分享感受,小组成员互相道别,互赠留言。

2.3 小组活动评估

此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守护生命、充实生命和磨砺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在体悟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調节自我、提升自我。

(1)“本我”的发现。“本我”是潜在的自我,它是不易被人察觉到的个体先天的气质和原始生物本能和欲望的储存库。很多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经常内省的话,很难发现自己潜在的这一人生影响因素。“本我”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会形成不易被察觉到的知觉模式、刻板印象、性格等。小组成员通过投射游戏(投射的心理实验),在自述的过程中就逐渐显露出了“本我”,而这个“本我”是影响整个生命历程的重要因素。成员的消极、自我否定、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性差等都是“本我”和当下“自我”的不协调造成的,也就是自我认知的失调。所以,我们的小组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协调自我,达到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三统一认识。

(2)“自我”的成长。“自我”是当下的我,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这里凸显了个体的社会属性,体现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生活和学习的适应等方面。一些成员不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产生或消极或玩世不恭的生命态度,这些都是社会角色认知不准确的结果。通过活动,我们帮助成员了解在生活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助其自助、引导其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以此产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感恩;帮助成员学会在助人的过程中体味生命的获得感和生命的自我实现;在挫折情境中感悟生命如何砥砺前行、执着信念、迎难而上、奋勇抗争。几次活动的前后对比,能明显感受到小组成员由消极到积极、由颓唐到振奋、由沉默到善言的变化,“向阳而生”的景象逐渐清晰。

(3)“超我”的期待。“超我”是未来希望成为的我的样子,也就是个人的自我实现。我们通过观看诸如《感动中国》等和我们文化相关、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小组成员沉浸于其中,并分享观后感,这是视觉内容对认知的调整和改变,从神经生理学上讲,这种方式有助于直观地教育引导功能。而且,我们的视频资料多以纪录片的形式剪辑,这样更具真实和带入感,可信度高,避免了教育过程中的说教式方法,成员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深有感触。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是人的价值的最终体现,我们需要引导成员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体现,即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追求的信仰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成员间的相互鼓励使得良好的亲社会关系氛围在群体内迅速蔓延,感染每个人,这也是我们小组工作希望的氛围,在这一氛围下,每个成员的态度积极,情绪昂扬,正向积极。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帮助他人,释放出高信号成本——我帮助你是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我成为被需要的人,我如果在未来需要你的帮助,希望也能获得。因此,获得感的增加也促进了向积极情绪的正向转化,使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提升,也达到了我们小组活动的目的。

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总结

3.1 榜样教育的作用发挥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是简单、有效、直观、真实的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就在身边、就在生活的群体中有一些人可以让生命如此地绽放光彩,尤其在困境中体现出的永不言弃、孜孜以求、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可以学习、效仿、实现甚至是超越的生命价值体现。视频资料的教育性、真实性和时代性的相结合很具有说服力和示范作用。在小组群里的小范围播放,能够提高收看的效率和在收看后讨论的热烈度,有助于我们在事后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为成员提供服务并即使跟踪反馈。同时,生命教育榜样方式应注重引导小组成员善于发现自身与榜样人物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自觉提高自身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调节情绪,逐步和榜样接近。最后,小组成员也可以肯定自己哪些方面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好的方面,有助于肯定自我,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形成良性情绪循环,促进其健康成长。

3.2 小组活动的设计应更具针对性

依目标而定的小组活动设计,从热身的游戏环节到最后的总结、分享,每一个阶段都是小组领导者根据上一次活动的结果精心设计的。尽管如此,活动过程中仍然会有小意外发生,或出现“冷场”的情况,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活动环节,增加或删减项目,使每一个成员尽可能地融入活动、参与活动并活跃于其中。而且,由于时间、场地、活动次数的限制,一些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距离预期效果尚有差距。因此,在活动设计环节,需要小组领导者深思熟虑、一个一个个案推敲,不能流于表象,要让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深度,提供更多的让成员表达自己的机会。

3.3 与社区联动,建立长效的小组活动机制

生命教育的小组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更多地注重理论和精神层面的个体调节和认知调整,实际上,如果真正实现生命价值的体现,一定要投身到社会中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服务中去。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由于没有时间和条件去长时间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就近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当中。如今的志愿服务包含种类多、涉及人群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采取几人一组的方式,这样便于小范围的群体沟通,更利于个体能力的发挥。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生命教育的知行合一。

4 结语

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大学生生命教育,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生命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对努力实现生命教育本土化的积极尝试。需要指出的是,将小组工作的方法运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方法,需要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协调参与、配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功效。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重在疏导、引导;关键在于个体自身发现、认可自己,起始于发掘自身生命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逐步建立求助者自助意识、求助意识;树立正确、积极地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逐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将其与自身相结合,在事件中领悟生命内涵,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主题教育,它应当贯穿于整个生命的过程中,而不仅仅限于大学生特殊群体,我们将继续探索生命教育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向阳而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3/content_5557023.htm,2020-11-0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武丽丽.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路径新探[J].现代商贸工业,2021,(32).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生命教育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