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vivo质性分析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态度

2023-03-26孙玉洁浦昆华张国华

黑龙江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慢就业毕业编码

孙玉洁,浦昆华,张国华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近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也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慢就业”是指一些毕业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继续深造等,慢慢考虑如何走人生道路[1]。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的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促使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不仅容易竞争共同的岗位,而且还容易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看作一生的职业[2],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促使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通过“慢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故此“慢就业”不仅是一种自主的选择,更是大环境驱使下的一种新的就业形势。

1 研究设计

采用深度访谈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应届毕业生对“慢就业”现象的认知情况,探究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态度及原因。围绕“慢就业”态度设计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基于8个问题开展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探讨如何缓解“慢就业”现象。

1.1 研究对象

运用方便抽样法,所抽取的对象为3所本科高校的大四应届毕业生,共完成对36名访谈者的信息收集,其中男女生各18人,理科生、文科生、艺术生各12人,资料信息有效性较高。

1.2 研究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利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①通过对文字资料的分析进行开放性编码,对访谈内容中的关键要点进行分类、归纳。②根据一级编码相互连结或重合的内容进行主轴编码。③对主轴编码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选择性编码。通过将毕业生“慢就业”的相关访谈信息分解、归纳,最终形成研究结果。

共形成389个参考点、31个自由节点、9个树状节点,最终归纳为毕业生与“慢就业”、就业态度、选择“慢就业”的因素、如何减少“慢就业”现象4个核心类属。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毕业生对“慢就业”的认知

根据表1可直观地看出,毕业生对“慢就业”的认知度是80%,少数毕业生表示了解“慢就业”现象,但是对此名词的概念是第一次听说。而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方式基本围绕“考事业编制及公务员、考研、支教、自主创业”,这反映出毕业生的慢就业态度:选择毕业后“考研”的参考点数最多,可见继续深造、提升自身能力是毕业生“慢就业”的首选方式。选择“支教”和“自主创业”的参考点数最少,因为支教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自主创业受家庭条件和资源的限制较大。

表1 毕业生对“慢就业”的认知程度及选择方式Tab.1 Recognition degree and selection method of “slow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2.2 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影响因素

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多(见表2),他们会通过综合分析“就业岗位、工作地点、薪资、学历、专业、疫情影响”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是否选择“慢就业”。毕业生普遍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而部分毕业生想通过“慢就业”来暂时逃避就业。部分毕业生想通过“慢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表示不想一毕业就去找工作,希望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找工作。部分毕业生打算通过考研升学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表2 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影响因素Tab.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low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2.3 毕业生的“慢就业”态度

对毕业生将来是否会选择“慢就业”及其原因进行编码,结果显示,毕业生不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多为不想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希望回报父母,通过参加工作来锻炼自己。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慢就业”其实就是逃避就业。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多数比较认同“慢就业”现象,部分学生有明确的个人发展规划,不想随便找份工作。部分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有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作为支持,见表3。

表3 毕业生的就业态度Tab.3 Employment attitude of graduates

2.4 毕业生对于缓解“慢就业”现象的看法

通过分析访谈资料能够清晰地看出,毕业生对自己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对缓解“慢就业”现象也有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校期间,毕业生对自己会有较高的期待,例如希望自己在本科期间多考取相关证书、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检索招聘信息等。在临近毕业即将步入社会阶段,毕业生对自己也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刚步入社会总会遇到理想与现实不符的情况,所以部分毕业生认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以先就业再择业,避免产生“一步到位”的想法影响就业。在学校层面,毕业生认为学校缓解学生“慢就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多举办就业讲座。如可以从大一入学时就提供就业讲座,循序渐进,在塑造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就业相关知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二是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毕业生没有经验,有时难以分辨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学校有必要为同学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招聘信息。

表4 毕业生对缓解“慢就业”现象的看法Tab.4 Relief of “slow employment” phenomenon of graduates

3 讨论

3.1 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

通过访谈结果,可以将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1 对工作环境和薪资期待过高

大多数毕业生过于看重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容易将第一份工作看作一生的职业选择,因而考虑得比较全面,要求过高。如薪资与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密不可分。但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薪资的认知存在偏差[3],对薪资期望过高,渴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较短的通勤时间。因此,这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于自身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而对适合自己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又不愿意尝试,因而错过就业机会,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3.1.2 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匹配度低

近年,新能源、高端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而高校培养人才的速度追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导致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4]。而不同的群体又出现就业现象两极化的趋势,掌握新兴专业技术的毕业生面临产业结构变化得心应手,抱有传统就业观念的毕业生则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

3.1.3 缓解就业压力

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种是通过逃避就业来缓解压力。近年来,“考研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5],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规划,但其中也存在一批没有明确目标的应届毕业生,面对就业问题选择逃避,随波逐流加入考研行列。还有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家中待业,通过逃避就业的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他们没有经济和生活压力。

3.2 缓解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对策

3.2.1 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

目前,许多大学生对所读专业兴趣不高,有些甚至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所以进入大学后容易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再加上有些毕业生对工作要求过高,一些毕业生不能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或坚持留在城市,导致就业渠道狭窄。对此,毕业生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6]。

3.2.2 学校要开展就业教育,提供就业信息

在校园生活中,高校辅导员及就业指导老师都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就业指导课程更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实训课程等相辅相成[7]。学校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一入学后,根据专业不同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质,制定适宜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学生毕业前,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深入交流,避免学生获取不实的就业信息。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机会。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毕业前提前感受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具体内容,帮助他们能在就业后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学校要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应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要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如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学生在保证学业的同时接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5 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之所以选择“慢就业”,不仅是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还在于整体社会环境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慢就业”并不是一种坏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毕业群体可以进行合理的就业选择。虽然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但就业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毕业生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就业再择业”是大势所趋,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时也应引导毕业生以开放的思维看待就业形势,鼓励学生结合职业规划考取相关证书,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对待就业上能够早了解、多体验,从而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猜你喜欢

慢就业毕业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我们今天毕业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