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农村0~3岁幼儿亲职教育资源探讨

2023-04-05

黑龙江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育育儿优势

田 斐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0~3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时期,是幼儿认知、听觉、视觉、语言等发展的最佳时期。为0~3岁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有效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儿童自身的发展潜能,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这个阶段儿童缺乏足够的营养和早期教育环境的刺激,将会对儿童未来的认知、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所以,幼儿照顾者具备科学的养育观念、知识、技能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由于地域发展水平和幼儿照顾者自身的文化素质等条件限制,农村地区幼儿照顾者很难具备科学的育儿知识,也缺乏正规的亲职教育渠道以获取育儿知识。建立农村亲职教育体系,帮助幼儿照顾者构建科学的养育知识,对农村幼儿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现阶段,农村亲职教育制度建设尚待发展,亲职教育外部环境支持匮乏,要开展亲职教育必须发掘农村社区的育儿资源,以促进农村亲职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探究农村社区优势资源,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特色的亲职教育体系。

1 研究理论及方法

1.1 以“优势视角”理论为理论基础

“优势视角”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理论的一部分,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理论,强调人及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并将其作为助人过程的焦点。其基本理念是,面对环境和生活的挑战,个人具备有效的应对能力与拥有内部资源[2]。该理论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塞勒伯(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中提出。塞勒伯认为,所有事物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作为一种优势,比如个人品德、体验、感悟、天赋和社区资源[3]。拉普(Rapp)在塞勒伯的基础上对优势视角理念进行了补充,强调生态观点,认为个人和环境是相互依赖且共同生存的,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网络系统,包括朋友、同事、社区和居住地等形成社会关系网络。优势视角强调利用社区资源尤其是非正式资源的支持,来积极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拉普强调借用环境中的优势建立一个支点,使人们能够找到环境中的最佳适配,从而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满足[2]。

2022年,台湾学者宋丽玉把优势视角理论介绍到台湾社会工作界[4]。目前,优势视角理论被我国社会工作者广泛运用于儿童工作、社区工作等实践领域,学术界对该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将优势视角理论引入农村亲职教育中,通过发掘农村社区的优势资源,建立农村亲职教育支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幼儿亲职教育路径。

1.2 研究方法

选取陕西关中地区的D村。该村是典型的西北地区留守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村没有产业,多数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儿童常驻村中。儿童以0~3岁者居多,大部分儿童3岁以后会被父母接到外地上幼儿园,学龄期儿童会被父母接到打工地上小学。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本研究主要从内生性视角,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深入调查D村亲职教育情况,对0~3岁幼儿的主要养育者进行访谈,以了解家庭内部资源现状。对其邻里、村委会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调查,以了解家庭外部资源,探析具有农村特色的亲职教育路径。根据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0~3岁幼儿的主要照顾者、1名村干部、2名乡村教师共13人进行访谈,访谈者编号为F1~F13。

2 农村亲职教育现状

2.1 养育者重教育而轻早期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其中蕴含着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0~3岁是幼儿生命与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的成长过程不仅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他们成人阶段各方面的发展。经济学家把儿童早期的营养和教育排在全球第一位重要的投资领域[1]。

在D村,3岁以前的幼儿占留守儿童的绝大部分,照顾者对“三岁看大”的认知更多是幼儿自然发展,并未认识到3岁前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影响。不重视早期教育并不代表幼儿照顾者不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大多数父母都舍得在孩子义务教育上投入。乡村师资差,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到了幼儿园或义务教育阶段,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会选择将孩子带到城市去上学,尽己所能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甚至不惜代价在城市买房,只为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长大后不再重复父辈靠体力过活的命运。

“村上有条件的人都把孩子从小学时期就送到县上读书了,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行”(F11,男,村委会委员)。

“孩子1岁以前我在城里租房子,我爸妈轮流帮我带孩子,后来买了房但还没入住,因还款压力大,把租的房子退了,孩子被带回老家,等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再接回来……”(F5,女,护士,女儿3岁)。

由此可知,他们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只是未充分认识到婴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性。

还有一类父母学历较低,育儿知识和经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不仅缺乏科学的早教知识,更缺乏祖辈的耐心,认为孩子就该“妈妈生,奶奶带”,没有意识到父母角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主动承担父母职责的意识淡薄。这类父母一般都早婚早育,当自己还不成熟时就生了孩子,外出打工不是迫于经济压力,而是留恋外面世界的“精彩”,养儿、育儿都成了祖辈的事儿。

“娃她妈在娃2个月时就把娃丢给我出去打工了……就算回到家,也不好好管娃,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F8,女,务农,照顾1岁孙女)。

对于这类父母,通过亲职教育,使其意识到作为父母的职责与担当,不断学习养育知识,提高对育儿理念的重视程度。

2.2 自然教育资源被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化导致儿童远离大自然,智能化导致儿童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对儿童的标准化塑造使儿童成长中的天性被限制。农村地域广阔,空气质量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不用刻意去创设游戏环境,幼儿就拥有天然的游乐场。像大多数农村一样,D村拥有耕地、果园、树林,养殖厂等,家家户户门前有小型种植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与游戏元素,捡树叶、挖沙子、玩泥巴、观察动植物等均为成本低廉却对幼儿受益无穷的游戏和教育资源。

身处其中的幼儿照顾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农村幼儿拥有与城市孩子同款玩具,被祖辈们细心照料,却少了父辈们小时候“散养”的快乐,电视、手机也成了幼儿的“娱乐”方式之一。

“爷爷奶奶让娃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了……经常能看见老人们扎堆儿玩手机,小孩子也围在爷爷奶奶跟前一起看……娃们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F13,女,退休教师)。

“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贝,要啥有啥,就像我孙女,家里玩具到处堆,玩儿几分钟就不喜欢了,光想跑外头玩石头、玩泥巴……”(F9,男,务农,照顾2岁孙女)。因其担心孙女弄脏衣服,便很少让她去种植区玩泥巴。

“爷爷奶奶很少带孩子去地里‘受苦’……实际上干农活儿也是一种锻炼……”(F13,女,退休教师)。

大多数养育者眼里只有菜园子、果园子、农田和干不完的农活儿以及会弄脏衣服的泥土,很难发现农村的自然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2.3 隐藏在社区中的人脉资源欠开发

D村有村民72户,有两个家族,是典型的熟人社区,有不少因外出求学或创业而就职于各行各业的人脉,如医生、护士、教师、社会工作者等,他们是潜在的亲职教育资源,偶尔通过非正式的方式为幼儿照顾者传授养育经验。如身为护士的F5,每周末都会回老家看孩子,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她会给其他家长分享养育知识。“北北的妈妈年龄小,爱玩儿手机,爱给娃吃零食,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给他讲了玩手机和吃零食的坏处,怎样给孩子做饭……,她现在经常向我咨询育儿问题”(F5)。作为幼儿园教师的F12也表示愿意为乡亲们分享育儿知识,但缺少机会。而养育者也表示,在育儿方面,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建议或可供咨询的路径。

2.4 网络成为亲职教育的非正式渠道

虽然缺乏正规的亲职教育渠道,但网络时代,农村的养育者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育儿知识,非正式的网络社群是其获取育儿知识的渠道。

“我加了一个买奶粉的群,群里经常会分享教养知识,我也在抖音、公众号上学习育儿知识”(F2,女,全职照顾3岁女儿)。

祖辈照顾者很少通过手机学习育儿知识,但他们也成了短视频平台的忠实用户。看短视频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对短视频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补偿性的娱乐体验,更是一场技能学习的消费实践,老年人已通过短视频将技能学习与数字生活实践成功地勾连起来[5]。短视频也成为D村老年人娱乐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在空闲时观看短视频,通过“抖音”学习实用的生活技能,如看搞笑视频、学习做菜、养花等,并且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分享短视频。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通过网络“学习”,使网络作为亲职教育平台成了可能。但这些网络平台往往会以盈利为目的而歪曲事实,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正规的亲职教育平台。

3 讨论与建议

农村幼儿照顾者重视孩子的学龄期教育,但对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认识不足,不能充分意识到照顾者的素养对该阶段婴幼儿的影响及该阶段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亲职教育的第一步是要改变养育者的认知。农村现有资源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独特的景观、广阔的田野、物候的变化、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及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6],与大自然的接触对幼儿的重要性不亚于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7-8]。因此,农村婴幼儿亲职教育的重要一步,使养育者“看见”身边资源并学会利用。但置身其中的幼儿照顾者,不具备发现这类宝贵育儿资源的能力,却要间接地去网上看。而网络上琳琅满目的各种亲职教育资源,良莠不齐且不成体系,幼儿照顾者不具备发掘和分辨其的能力,故需要相关机构建立起正规的网络资源平台,以供幼儿养育者的选择及利用。

在乡村现有亲职教育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与乡村有亲缘关系的医生、护士、教师等人力资源是农村亲职教育的师资储备力量。医护人员可为养育者提供婴幼儿喂养常识,教师可为照顾者提供教育知识,他们既拥有专业知识,又熟悉家乡资源、习俗文化,与外来的专家相比,他们与幼儿照顾者之间没有沟通障碍,是目前提供亲职教育较合适的人选。

单靠农村地区内生力量难以完成上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国务院202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托现有机构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9]。农村社区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引进外界资源,依托社会机构,弥补乡村内生力量的不足。如引进专门服务于妇女儿童的社会组织、亲职服务类社会工作机构,在村中设立亲职教育项目点,以实现现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的协调、组织和充分利用,同时为照顾者提供亲职教育和陪伴式育儿指导。

猜你喜欢

养育育儿优势
矮的优势
偷偷摸摸育儿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