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产品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思考与建议

2023-03-25宁小彬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

摘 要:我国自2020年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多项部署安排,为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加强质量管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作用,本文梳理了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的发展现状,研究其服务“双碳”目标的作用和贡献,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体系建设待完善、标准供给不足、互认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通过采信推动体系建设、增加认证依据标准绿色通道、加强与国际涉绿合格评定衔接互认等建议,为绿色产品认证服务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质量认证,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碳达峰,碳中和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07

0 引言

2015年9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要求;2016年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指出,按照“五个统一”,协调各方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目前,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在多个行业中积极发挥绿色示范引领作用,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梳理研究了绿色产品认证服务我国“双碳”目标的贡献作用,提出了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目标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建议。

1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1.1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发展现状

绿色产品是指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中,满足资源、能源、环境、品质四大属性要求的产品。截至2023年5月,绿色产品已发布三批认证目录和认证规则,覆盖12种电器电子产品、51种建材产品、10种快递包装产品等近百种产品,共发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证书2万余张,涉及获证企业2000余家。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转型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供给,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落地实施。

1.2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发展态势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统筹环境、节能低碳、节水、可再生、绿色设计,纳入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统一管理”。根据文件精神,预计后续会有更多与资源环境联系密切、经济贸易量多、产业发展潜力大、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产品纳入到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政策的提出也对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建设要求。

2 绿色产品认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基础

2015年,《巴黎协定》要求参与国每五年提交一次本国自主制定的减排目标,因此全球各国和地区纷纷提出减排目标,加大减排力度,力求控制全球温升的气候变化。

2.1 绿色产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部署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随后,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和“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绿色认证机构”。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文件对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项关键环节。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其中之一便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2.2 绿色产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径

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实施路径之一就是减少碳排放,减少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六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绿色产品认证评价依据的《绿色产品評价通则》[1]不仅要求企业需符合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在具体指标上,资源方面要求材料和资源节省优化,能源方面要求节能和提高效率,环境方面要求低排放和低污染,品质方面要求耐用和健康安全。不同产品评价依据的标准中则设置了可量化可评价具体指标,有效地控制产品多个环节的碳排放,极大地减小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制度,以质量认证方式规范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降低碳排放,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现降碳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碳中和碳达峰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领和有力支撑。

3 绿色产品减碳效果分析——以绿色空调使用阶段为例

3.1 我国空调保有量及电量消耗情况

空调的碳排放主要在使用阶段的耗电,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2,247.3万台[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33.9台[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空调使用国。发展改革委有关文件指出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4],我国的空调数量多、耗电量高、碳排放量大,推广使用绿色空调,对“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3.2 绿色空调节能减碳效果分析

绿色产品空调器认证依据标准《绿色产品评价家用电器 第1部分:电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5],其中要求空调器能效等级按照实测达到一级,以某厂商同品牌系列、同样3500 W制冷量(1.5匹)的变频冷暖空调使用阶段为例对比,参考产品能效标识信息,一级能效的制冷季节耗电量为334 kW·h,制热季节耗电量为286 kW·h,三级能效的制冷季节耗电量为453 kW·h,制热季节耗电量为348 kW·h(参考GB 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6],全年制冷季节总时间为1136小时,全年制热季节总时间433小时),全年节电量约181 kW·h,减少碳排放量约105.2 kg CO2(电力排放因子取0.5810 MWh/tCO2[7]),对照我国每百户133.9台的拥有量,绿色产品碳减排潜力巨大。

此外,绿色空调认证要求企业在制造阶段需使用制冷剂回收装置,以此减少制冷剂导致的碳排放,要求企业按照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优化工艺设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从全生命周期多环节减少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4.1 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涉及“绿色”属性指标的认证种类较多,多头管理,概念泛化。节能产品、环境标识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涉绿认证还待纳入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在产品目录和检测指标上也存在重复的情况,例如在家电领域的电视机和办公设备领域的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同时有绿色设计、RoHS、节能标志、环境标志等多种涉绿认证,存在认证重叠的情况。多种内涵相近的涉绿认证不利于消费者辨识和区分,降低了消费者对认证的信任度,制约认证的实施和采信推广,在消费使用端难以发挥足够的降碳乘数效应。

4.2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依据标准供给不足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目前依据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少部分如快递包装使用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从制定到正式实施一般时间在2年以上,较长的标准制定周期难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在相应产品行业和国际市场抢占先机,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又因绿色产品认证对应领域的国家标准未立项和发布,其他在申请的标准和规范、评价出现涉及绿色特征的内容,非常容易造成混淆,不利于规范管理。同时,结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和消费需求,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指标上,各产品未建立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消费者不能清晰明了地看到具体碳排放量,难以为降碳效果评估提供直观依据。

4.3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国际合作和互认度不高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全生命周期涉及绿色低碳类评价主要有德国的Blue Angel、北欧的Environmentally-Labeled、欧盟的Eco-label和韩国的Korea Eco-label等,其中,德国“蓝天使”涉及产品有100多种,获证的产品和服务有20000多个,蓝天使17%的产品来自国际市场,享誉全球。当前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相对欧美知名认证品牌仍存在差距,认证结果国际认可度普遍偏低,不被国际所熟知,与国际认证标识体系合作及互认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要求进口产品必须满足其技术要求或认证,形成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壁垒,阻碍我国产品出口,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绿色产品标识体系建设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产品标识的认可程度。

5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5.1 通过中国绿色产品结果采信加快涉绿评价整合

目前,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覆盖生活中的产品种类较广,相对于国内其他涉绿评价体系较为完善,通过加大对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结果采信推动涉绿评价整合,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也便于采信部门获得综合评价结果,使政策采信选择更加科学有效,避免同类型认证制度间非必要竞争,减轻企业认证负担,增加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采信机制,统筹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出台政府采购机制等有关支持绿色产品认证的政策;地方层面积极出台配套的落地鼓励措施,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社会层面,集团采购平台、大型零售商、寄递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广和使用绿色产品,引导经营主体绿色低碳生产消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5.2 增加认证依据标准供给绿色通道

开展研发与支撑机制建设,组建技术专家组,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认证机构、头部企业作用,使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標准体系,使每项标准对应到认证具体环节,实现认证依据、认证过程、事后监管科学合理,并结合评估跟踪更新。其次,加快国家标准的审批出台或采信使用其他标准,完善碳排放核查核算指标,在碳排放量上可查询可追溯,为绿色产品认证提供有效依据,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使绿色产品认证成为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抓手,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5.3 加强与国际涉绿合格评定衔接互认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商品出海,加强与国际绿色评价接轨,在管理构架、指标体系、评价模式、产品范围、标识形式、政策支持等方面与典型发达国家的涉绿评价相衔接,进行国内外涉绿评价比对分析,采信国际认可体系互认结果,建设既与国际衔接,同时又与我国实际相适应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开展多层次的绿色双边交流合作,组织国际研讨会、推荐专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鼓励获证产品参加国际展会,随产业、工程、产品走出去,以建立对自身有利、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评价合作机制,从理论体系、技术操作到政策推广等多方面争取话语权,提升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绿色低碳方面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便利我国国际贸易。

6 结语

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推进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构建绿色市场体系、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可以有效助推市场绿色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重大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产品评价通则:GB/T 3376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家电行业生产情况[EB/OL].(2023-02-03) [2023-06-01].https://wap.miit.gov.cn/gxsj/tjfx/xfpgy/jd/art/2023/art_4d09be34dd5f494c9d8cf1d862168581.html.

[3]国家统计局信息公开[EB/OL].(2023-01-18)[2023-06-01].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301/t20230118_1892287.html.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19-06-14)[2023-06-01].https://www.ndrc.gov.cn/xxgk/zcf b/tz/201906/t20190614_962461_ext.html.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产品评价 家用电器第1部分:电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GB/T 39761.1-202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6]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7]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的通知[EB/OL].(2022-12-19)[2023-06-01].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t20221221_1008430.html.

作者简介

宁小彬,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与合格评定。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十问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