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化认识论中认识能力的演变

2023-03-23

名家名作 2023年32期
关键词:生物进化进化论认识论

栾 刚

进化认识论作为现代认识论思潮中的一个分流,尽管有着自己的理论框架,但依旧是从传统的认识论体系中脱胎而来,它同样需要面对传统认识论所提出的问题。譬如,“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识如何产生”以及“人类怎样获得知识”这些问题不只是引起了哲学家的思考,同时也获得了科学家的关注。进化认识论试图通过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来说明我们知识的先验结构,并力图使这些结构“动态化”[1]。进化认识论的核心思想来源于生物进化论,主要是自然选择理论,将人类的知识演化筛选同生物学上的生存演化作类比。进化知识论认为知识的产生、变异、筛选、留存也经历了知识间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不断地演变进化。进化认识论本身同样也是在这样的规则下演化的,其大致的发展方向以及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生物进化认识论、心理进化认识论、哲学进化认识论。在历史上它们三者并不是严格的先后出现,但发展历程符合这样的划分。三个方向在现如今依旧相互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哲学进化认识论,但通过认识进化认识论本身的进化演变,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精髓。

一、生物进化认识论

在面对如“人类的认识何以可能”这样的问题时,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不只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他们认为对此类问题的回答要深入对人类认知器官的研究。

近代生物进化认识论的先驱、德国著名生物进化论者海克尔首先提出了人类意识的遗传相对性,并运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如关于自然选择的观点去解释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生物学家倾向于生物进化认识论思想,认同人类认知能力依赖生物学结构。洛伦兹与雷德尔是生物进化认识论的重要人物,系统论述了人类认知能力的认识进化论。

洛伦兹是进化认识论的创始人,主张人类的认知系统是进化的产物,应从生物学入手研究人类认知能力问题。其中,了解认识发生的生理层面的前置条件和认识能力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最重要的。他提出人类认识能力的进化是随人类生物性状的发展而发展的,先验认知能力是人类共有的认知范式,是随着自然选择不断淘汰和保留的结果,具有遗传性和可持续性。他通过将人类与动物,甚至与所有有机体生物的感知器官加以研究对比,尝试研究人类认识产生的“先天性”特征。“在个体发生上先验的东西在系统发生上是后验的。”[2]人类种群系统分析表明,个体先天器官在人类繁衍过程中进化,人类认识能力是自然环境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认识能力不同于众多其他生物经过自然选择后所遗留下来的特化器官,它是具有普适性的。而进化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程,生命就是不断异变、选择、淘汰、遗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进化而来的。人类之所以有着共同的认知结构,在于人类所共有的生物特征。

雷德尔认为认知水平差异是由生理器官的进化程度决定的,他将重点放在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器官的演变。人类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器官才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条件。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感官无本质区别,仅在复杂程度和精度上有差异。他通过比较人类与动物的生理器官,探讨了人类认知器官的进化历程与发展规律,认为进化是逐渐“进步”的,最终归于人类的认知水平。人类拥有类似知识的原因在于个体器官之间的相似性。个体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在种群中不断修正,并以生物学器官的演化表征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物进化认识论最初是关于人类认知能力产生和演化的生物学学说,与经验科学紧密相关,关注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

二、心理进化认识论

相较于生物进化认识论对人类整个种群系统认识能力的生物学结构以及感知器官的演变发展的研究,心理进化知识论偏向于认识能力的个体心理结构。在心理进化知识论领域中,皮亚杰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出的发生认识论尽管未曾使用进化认识论的名字,却依旧对心理进化认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整个进化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与生物进化认识论不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没有将人类的认识能力完全归因于人类的生物学结构,他认为生物进化认识论过分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基因遗传的选择,这样的说法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完全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学结构而忽视后天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他提出人类的生物学结构确实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这样的生物学“只能决定后天成就的不可能或者说可能性的范围有多大”[3]。人类的生物学结构使人类产生了认识反应架构,这些架构所框定的只是人的认识能力的边界,但人类的认知能力并没有被先天的生物学结构完全限定,而是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挥其功能。尽管生物学基础已经给人的认识能力限定了范围,但是人类的认知图式却依旧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个人认知图式的产生过程同样也是进化式的,个人意识的思维图式在与外界环境互相作用时也经历着适者生存的筛选机制。这种进化认识论观点与生物学的进化认识论有显著区别,它更加关注个体认知能力后天的进化与发展。

三、哲学进化认识论

当生物进化论在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时,其思想也影响到了哲学的认识领域,并产生了哲学进化知识论。当哲学家开始利用进化论的思想思考认识论中关于知识进化的问题时,也经历了复杂的历程。无论是早期的马赫、彭加勒等人,还是后来的波普尔和坎贝尔,都对哲学进化认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赫与彭加勒等人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关于进化认识论的一些看法。他们认为,人的物种和思想知识都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机制发展建立。由此,认识的演变也要服从自然选择的机制,而这种适应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更好地存在于现实世界。[4]知识并非天生就具备真理性,而是人类为了方便生存而提出的假设性构想。这些构想帮助人们积累经验,减少验证麻烦,使认识得以延续和进化。人类将经验组织成知识,作为未来知识的基底。从进化论角度看,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恒进化的,只是人类知识无法达到彻底完备的水平。进化认识论的观点得到了诸多实用主义者的赞同,威廉·詹姆士更是提出“真理的意义不过是这样的:只要观念有助于使它们与我们经验的其他部分处于圆满的关系中,有助于我们通过概念的捷径,而不用特殊现象的无限相继续,去概括它、运用它,这样,观念就成为真实的了”[5]。这样就将认识的真理性与实用性相互关联起来,知识的进化不仅是适应的过程,还是一个创建的过程。

波普尔是首位将进化认识论发展为科学认识论的哲学家,他在《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系统阐述了哲学进化知识论,用进化论的思想阐明了人类认识的产生、筛选、发展、存续等阶段。认识活动的进化发展历程与生物进化相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通过试错方法在自然选择规则下进行。

波普尔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第三世界是智性之物的世界,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6]。人的知识便是属于“世界3”的产物,而“世界3”的演变也是一种生物进化论式的发展。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而是人们在面对生存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时为解决问题提出的猜测。这样一来,人们认识的产生与增长就呈现出一种模式。首先是人们遭遇困难或问题,随后提出尝试性的理论与猜测,经过适应性、竞争性的斗争排除掉错误,最后留存下适合的理论。这种模式不断循环,问题与理论逐步深入发展,从而使人类知识不断进化。人类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历程,并不是对指导性理论的确证与构建,而是在生存斗争中不断淘汰不适应的理论。人们面对问题时所提出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各自都在其所擅长的领域提出自己的假设与猜测,由此形成各种不同的理论,共同竞争并且一同接受检验与淘汰。而困难或问题的产生则是由于有机体的期望与现实不符合,而有机体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去解决。但无论如何,有机体(或生物体)的学习过程或知识增长,取决于其自身经验与预期结果的综合影响。“全部已获得的知识、全部学问,都是由对某种形式的知识或倾向的修改而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先天倾向构成的。”[7]在众多繁杂的推测性理论面前,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用以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是可证伪度。

波普尔与进化认识论的先驱们不同,生物认识进化论关注人类认识能力的生理结构和前提,心理认识进化论关注认识能力在后天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式,而波普尔更注重认识内容如何客观且自主地发展,而这种发展符合进化论思想。

坎贝尔在波普尔的基础上讨论了知识个体的进化演变问题。他指出个体知识的变异具有随机性和盲目性,需要通过试错来逐步完善。经过竞争,好的理论得以留存,错误的理论则被淘汰。社会文化环境会对个体的知识结构、知识获取方式以及知识应用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作用于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个体知识的变异和演化。知识的变异过程是复杂而动态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个体会通过不断地试错来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后,筛选下来的知识被认识主体所接受,人们的知识理论便不再是单纯的盲目试错,主体会在内部将新的理论或知识与旧有的知识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不断进行着新旧知识的进化演替。[8]经过筛选过程,留存的知识会形成更高级、更具备环境筛选能力的知识体系,并具有稳定性和存续性。该知识体系将不断演化,纳入主体知识体系,同时筛选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检验。

四、总结

进化认识论主要是以生物基础结构为起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人类整个物种的认知能力的进化以及人类的认识内容的进化为对象的认识论体系。[9]进化认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关于进化论较为精简的描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样一个核心观点的表达下,达尔文的进化论更应称之为演化论,即表明生物基于生存目的而做出的物种演变并不一定代表后一阶段生物性状比前一阶段的生物性状更为高级,而只是显示出后一阶段的物种种群更适应环境变化所提供的生存条件。进化认识论也有着类似的特征,即并非具有高级与低级的区分,仅仅表达为更适应知识存续的环境。

当哲学进化认识论表达出人类的认识能力与结构是在环境中进化的产物,摆在哲学进化认识论面前的便是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回答认识论的本质时,哲学进化认识论认为认识并不单纯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从本质上讲认识是人类的感知器官与认知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对现实世界的假设性重构。对现实世界的假设性重构,进一步在现实环境中经过适者生存的法则进行筛选才能得以保存并暂时被确定为认识。客观知识存在与否在于其与现实的关联性,其含义为客观知识的存在表达是对现实世界有所认识。认识的属性与现实相关联使人们的重构理念受到“适者生存”框架的限制,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超越性。人类认识结构的演化服从物种生存的底层需求,导致人类的认识活动围绕着人类的生存活动。同时哲学进化认识论对于认识活动的前置条件即生物学上的认识器官与结构提出不同的见解。单从个体生物角度来看,个体所具有的认识器官与结构是先天赋予的;从整个物种体系来看,个体生物所具备的先天认识结构是在后天环境作用下演化而来的。面对认识能力的先天结构这一问题,哲学进化认识论给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新回答。

猜你喜欢

生物进化进化论认识论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达尔文与进化论
浅谈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生物进化知识点引发的思考
基于历史的生物科学史教学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例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