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悲悯的精神力量
2023-03-23曾强
曾 强
一个人最宝贵的品格是什么?当然可以是忠诚、踏实、勤奋,是我们应该笃守的信仰。但读过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之后,我觉得,一个人最可贵的品格应该是固守内心的柔软,并不断涵养悲悯人生的精神和力量。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孰对孰错,我们不予置评,但由此可知,人性一定是复杂的,特别是不断被良莠共存的尘世所习染,一个人很容易因急功近利而浮躁;因洋洋自得而高傲;因“看透”“躺平”而冷漠……这时候,文学就会赋予我们迥异与常的特殊气质。
这是因为——
文学是一本厚重的百科教材,教授我们客观地认识和感受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言辞平易近人但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着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人生等各个方面。研读文学,通过不断地咀嚼、质疑、比较和批判,我们就能逐渐了解大千世界,看清世态百相,厘探事物本质,从而夯实我们做人立世的根本。
文学是一架精准的立体坐标,指导着我们人生的起码定位。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张扬人性,批判兽行,从而净化读者的灵魂,使我们逐渐能分得清善恶美丑,看得透贫富贵贱,掂得清沉浮轻重,达到知行知止,知进知退。
文学是一座铮亮的生活磨石,砥砺着真善美的永恒呈现。经典文学融入了时代作家的艺术精华,镌刻着弘扬文明的“真善美”文艺思想。虽然很多作品都着眼于生活及生存的苦难,但因价值取向具有“历史理性”,因而会警示我们不能盲目或沉沦;虽然文学并不能给予我们物质的收获和丰盈,但必然会使我们抛却虚幻和欲妄,实现精神和境界的提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义山诗歌对人生的情感寄予充分说明:文学并不是作者的自娱自乐,也不是他们在无病呻吟,所有的人物刻画、细节描绘和情感烘托,都在以悲悯的情怀“润物细无声”般地对我们耐心雕琢,永久塑形,并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