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探讨
2023-03-23陈静
陈静
(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4)
专项财政资金是当下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各项业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国家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因此做好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后,国家对专项财政资金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把控资金使用质量关,保护国家资产完整。
然而,专项财政资金不同于普通资金管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极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资金管理问题,造成严重的资金流失、资源浪费等情况,需要认真做好资金使用管理,这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项财政资金的类别与重要性
专项财政资金是人民政府拨款,为社会管理、经济建设、政策补贴、公共事业发展等提供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科目,这些资金要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不得与其他资金混淆,也不能挪作他用。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条约定,对专项财政资金的类别进行划分,共分为五大类,一是指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资金,二是投资补助资金,三是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四是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其他用途资金,五是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资金。专项财政资金在企业运营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很多业务领域中,部分企业往往缺乏资金和动力去开展深入的技术研发与战略部署,需要在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辅助下,为企业经营活动助力,确保在长足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专项财政资金不同于其他普通资金科目,对在资金核算、使用管理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通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能够为企业指明投资方向,这就需要在特定资金的分配期间,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计划,确定科学可行的投资举措,确保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准确性[1]。同时,在某些产业或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中投入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应用价值,例如在重大疫情防控项目中,国家在短时间内将建立疫情防控专项基金,为全国各地的防疫工作提供更多资金保障,这充分体现了集中管理与资助关键活动的任务。
通过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保证做到专款专用,逐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覆盖面,实现成本风险的有效预防与管理。一般情况下,专项资金项目通常由各职能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内实际情况开展监督管理,准确掌握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详细制定总体发展目标与总体实施计划,并由基层部门进行具体实施。
考虑到专项资金的特殊性,需要单独进行汇总、核算与管控,在上级财政监督机构的可持续指导下,对资金分配与使用全程进行监督控制,逐步提高专项资金利用率,严格把控资金使用质量关,杜绝专项财政资金风险的形成。
二、企业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的现存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层面
专项财政资金与普通资金科目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对于资金的日常使用与管理具有严格要求,需要保证专款专用,不能与其他资金相互混淆。但在部分社会企业中,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不够严格,通常与营运资金混在一起来使用,企业生产经营支出与专项资金支出的区别不大,二者无法保持正确区分。
在个别企业的财务账目中,专项资金并非有效体现,通常以项目支出的发票复印件为参考,建立台账或备查簿,用于专项资金的支出统计,对于专项资金的资产构成,在企业账务层面中并未凸显出其真正价值。鉴于此类情况,许多企业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层面存在一定不足,尚未实现对专项资金的动态监管,无法准确每笔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2]。
(二)专项资金会计处理层面
专项资金要求单独开展核算工作,会计科目处理面临新的挑战,但个别企业未能在《企业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等政策规范下,有序开展会计处理工作,增加专项资金风险发生概率。
具体来讲,企业专项资金会计处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核算结果不够准确。第二,存在“贷记”营业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或“资本公积”或“补贴收入”的。第三,有贷记“财务费用”、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在专项资金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于会计科目的使用不够规范,对专项财政资金的分类与归集处理不够规范,具体核算内容不够明确,缺乏应有的合理性与完善性。
(三)专项资金税务处理层面
税务处理是做好专项财政资金管理的关键所在,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就目前来看,个别企业在专项财政资金的税务处理中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在国家现行的税务体系规范下,妥善办理专项资金的涉税事宜,具体表现在不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的税收优惠所需的证明材料,针对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专项资金收入,在并非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期进行了扣除,又或者在专项资金所购置的资产科目在计提折旧、摊销等方面的应纳税计算中,在纳税所得税时做了扣除,导致涉税风险的形成。
(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层面
现阶段,部分企业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并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中,由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很难实现对资金科目的有效监测与评估,无法动态掌握资金流动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分配管理人员对专项资金流动、项目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了解不充分,过度关注企业整体资金的整合与应用,无法充分发挥专项财政资金的应用价值,为项目投资、技术研发等提供资金保障,更多沿用以往单纯的资金管理形式,企图为专项资金管理创造更多价值。
作为资金分配与使用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绩效评估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客观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特别是对资金使用后的绩效评估,更是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资金使用水平的提升[3]。
三、企业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管理
企业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活动时,应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及企业纳税优惠需要,明确专项资金政策意图,正确区分资金类别与使用性质,要求每笔资金科目单独核算,保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与企业营运资金混合使用,严厉杜绝资金挪用、挤占等情况的发生。
为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企业还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结合专项财政资金科目与使用需求,做好项目的提前计划与组织,对部门工作量进行科学划分,对具体管理要求与操作方法进行明确,清晰界定专项资金管理范围及标准,将相关职责落实到岗到人。
完善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专项资金账户的规范化、制度化,优化专项资金操作程序,明确财务人员及各级别人员管理责任。持续完善资金划拨审计知道胡,严格规范资金审计流程,合理划分资金职责,建立专项资金清单,对项目计划、审批、目标内容等展开对比分析,确保资金划拨符合资金管理需要。财政部门还需建立统一审批制度,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大型项目审批,保证专项资金得以安全高效使用[4]。
(二)规范财政资金会计处理
针对专项财政资金的会计处理,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政策要求,规范使用会计科目,合理设置专项应收、应付款、研发支出、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多个专项资金收支科目,持续完善会计科目内容,确保与专项资金核算要求相契合,为企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与会计处理提供有效参考。
考虑到专项财政资金处理的复杂性,企业需要合理应用会计准则框架,注重过渡性会计科目的优化设置,认真做好不同支出科目的归集处理,必要时可纳入可借用的“其他应收款”科目。针对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在“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处理中,应坚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参考,将当期损益资金计入后期科目中,确保满足政府补助准则确认标准;针对“营业外收入”的资金项目,应严格按照企业当期损益内确认的资金项目,有序开展核算处理;对于“专项应付款”科目的会计核算,充分考虑企业社会性质、经营规模与发展现状,对于国家指定的资本性投入,可合理划分为具有特定用途或专项标准的款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业外收入、递延收益等核算科目中,要充分结合科目类别与资金规模,认真做好损益性质的资金核算处理;而在专项应付款科目中,建议划分为权益性质专项资金投入的专项核算。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完善“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核算科目,其中研发支出更多注重企业专项资金收支中,无形资产的资本性核算处理;在建工程则是根据企业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以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参考进行核算处理。通过以上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处理,用于对企业专项资金支出的归集与核算,进一步规范资金会计处理流程,提高专项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效益。
(三)做好专项资金的涉税处理
针对当下企业专项资金税务处理中存在的弊端问题,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到涉税知识学习中,准确找出当下专项资金税务问题的主要问题因素,坚持以《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为参考,严格规范专项财政资金涉税处理流程,明确专项资金税务处理的重点要点,充分考虑专项资金科目的类别、规模与使用途径,合理设计专项资金纳税筹划方案,合理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为其提供相应的税务证明材料,尽可能争取更多税务优惠,减少自身纳税成本。
按照国家现行的研发费用税收政策要求,合理划分企业收入总额内的下列收入,将其划分至不征税收入科目中,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拨款、政府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他不征税收入。针对专项财政资金的投资项目、资产购置项目,或者专项资金所产生的资金科目,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法规体系,优化涉税处理流程,详细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做好涉税扣除处理,认真做好专项资金的税收处理,帮助企业降低税负,规避涉税风险,减少经济损失[5]。
(四)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考评
为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成效,对有关人员的内部管理进行严格审查,落实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考核评估,逐步提高专项资金公开透明度。在实践中,合理设置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详细制定符合工作条件与要求的考核指标与内容,以专项资金管理效率为基础,为专项资金的薪酬与制裁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切实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合理性[6]。针对特别专项资金的业绩评价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项目及其社会与科研价值,逐步构建起专项资金预算使用、业绩评价等激励机制,对具体资源的项目市场需要、合理性及可行性展开科学研究,确定项目在下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及可持续效益。在此期间,企业各职能部门保持密切交流,共同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激励项目全员全力以赴,科学高效利用专项资金,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要,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项财政资金是企业获取长足发展的关键手段,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逐步加快项目进程,从整体上提高项目执行效率,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企业要给予专项财政资金高度重视,正确意识到专项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结合专项资金科目类别,认真做好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工作,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资金会计处理,做好专项资金的涉税处理,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从多角度出发促进专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专项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