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指导学生针对宏大的主题进行写作

2023-03-23胡云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稻浪稻子稻田

胡云

近年来,“宏大的主题”频繁出现在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中。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面对有关宏大主题的题目时往往觉得难以下手,在写作时不是“空喊口号”,就是将平淡无奇的事例叠加在一起,无法获得较高的分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宏大主题的写作技巧。对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引导学生向“经典”致敬

由“已知”探“未知”,由简单到复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经典作品,让他们从中积累写作经验,利用其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都是比较好的方法。在教学的预热环节,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1:《百合花》和《哦,香雪》是两篇历久弥新的小说,它们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2:《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都是热门影片,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作介绍。

任务3:思考并概括这些作品是如何展现宏大主题的。

新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以“青春”为主题。虽然《百合花》和《哦,香雪》的创作背景不同、表现的主题也各异,但是其中均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设置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两位作者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品宏大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弘扬主旋律类的电影是比较多的。各个小组的学生大多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借助图片或者视频来介绍作品的主题、背景,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介绍《我和我的祖国》的小组从影片中提炼出了责任、奉献、荣誉、底线、热情、胸怀、希望、守护八个关键词。介绍《我和我的家乡》的小组则是从表现技法入手,归纳总结出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明线与暗线相互交织、象征与隐喻并举等技法。有的小组还指出,这三部电影都是分单元叙事的,从多个角度切入,讲不同的故事,以此来展现宏大的主题。

引导学生向“经典”致敬,有利于学生把握宏大的主题,对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时代主旋律等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二、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写作任务:

家乡,总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亲朋好友、名山大川、寻常巷陌、社区街道……家乡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时代在进步,家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或许离家很远,但是与家乡的牵绊是永远存在的。请以“我和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学生完成了写作任务后,笔者潜心批阅他们的文章,发现了以下问题:

1.偏题。比如,有的学生围绕“我家乡的某物”来写,有的学生则写了“三个家乡”(按“出身地+成長地+目的地”的模式来写)。

2.与主题联系得不紧密。比如,有的学生围绕“家乡的变化”来写,却没有写出家乡“为何变,怎么变,变后对我有何影响”。无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叙事,都没有和家乡紧密地联系起来,或者没有和“我”联系起来。

真可谓“一写家乡愁似海,从此小‘我成路人”。

对此,笔者又为其布置了这样三个任务:

任务1:比较下面三个开头段:

(1)什么叫做故乡?祖祖辈辈都葬在这里,这里就是故乡。

(2)家乡并非我出生的地方,而是与我有深深的情感联结的地方。

(3)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乡。

任务2:评价下面三组文章的结构:

(1)忘不了的人/忘不了的景/忘不了的事。

(2)家乡,记录着我的奋斗经历/家乡,牵动着我的心灵/家乡,寄托着我的思念。

(3)家乡是年幼时的土陶/家乡是年少时的乡思/家乡是长大后的忧思。

任务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分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1)家乡于我,是血脉深处的符号,她有时就像我的玩伴,陪我哭过,笑过,闹过,切西瓜切到手留下月牙形的伤疤,跑步摔在石子路上肘部留下满月形的疤,用泥挫的葫芦,被野狗追留下的脚印,有些永远留在了家乡,而大部分永远留在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最清澈的地方,被封锁在那个宝箱中。

(2)夕阳染红了最后一片树叶,袅袅炊烟飘在空中。我和妹妹拖着疲惫的步伐,停下脚步,抬头看炊烟缓缓升起,低头看牛羊吃草。流淌的小溪,袅袅的炊烟,湛蓝的天空,它们组成了一幅画,当然,画中还有青青的石板路和石板路上两个手牵手的女娃娃。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一幅乡景图。

以上几个任务中的素材均来自教师批改的习作,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写作水平。不难看出,他们所写的文章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任务3中的第一段文字存在许多语病,选用的物象虽然与“我”密切相关,但无法照应开头的“家乡于我,是血脉深处的符号”。

三、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修改小标题、调整结构、修改语病、完善细节、深化主题。

修改前:

我和我的家乡

在我不足17年的记忆中,家经历了三次搬迁。环境随时代而改变,不变的是同一个家乡——南通。

稻田时光

我出生在农村,那十几间村屋和那不知几亩的农田便是我童年生活的全部。童年的部分记忆虽然已经消失,但我还是忘不了它的样子,忘不了农民们的笑语。自我会走路后,父母便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奋斗,早出晚归,奶奶便成了我的树,让我依靠。记得酣甜的午觉过后,我寻不到奶奶,便跑着叫着出去找她,越过小沟和土墩,我趴在稻田中哭喊。微风拂过,成垄的稻子弯下腰,沙沙作响,似乎是在叫我不要怕,又好像是奶奶出门前跟稻子们嘱咐过,由它们来照顾我。我也很快不哭了,望着比我还高的金黄的稻子,我想要长得比它们高得多。在与泥土和虫子玩耍后,我听到奶奶寻我的声音,便笑着跑着叫着奶奶,她在稻田中将我抱起,我发觉此时我比稻子还要高,高得足以看见它们顶部饱满的稻谷。夕照洒在它们的身上,它们仿佛也拥有了光芒。

当拆迁的事情定下来后,我痛哭了一场,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与它告别。

城镇小事

搬去城镇后,我开始依然恋着村庄。有时奶奶偷着去种田,我也跟着,看着房屋逐渐成为废墟再变为平地。我知道回不去了,便不再恋着它。只觉得光阴如梭,我的个子长得飞快,也确确实实比稻子高得多。我习惯了城镇的嘈杂与繁华,那是与乡村的恬静清新不同的意味,我总是躺在寂静的房间里,倾听城市的话语。车笛、人语会交织成繁华进行曲,成为我学习时光的伴奏。

聚餐感悟

原村团委组织了一次聚餐,在宴会上,我见到了所有原来村庄里的人,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欢声笑语,举杯相庆。乡下人没有客套话,都是唠唠家常,讲讲山海经。我看着每个人的笑脸,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金稻满地、人情浓厚的小村中,像又奔跑在田野。物非人心却依旧,我再一次流了泪。

所以,家乡不是现实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有相熟的人,有共同的回忆,有长久的人情,那就是家乡,一个永恒的家乡。

修改后:

我和我的家乡

记忆的深海里总会涌起阵阵稻浪,浪中藏着的便是我的家乡。

风吹稻浪

我出生在农村。那村屋和周围的农田便是我童年生活的全部。即使童年的一部分记忆已经消失,但我还是忘不了故乡的样子。因为我是故乡的孩子。在我刚学会跑的时候,父母便回到岗位,日日早出晚归。奶奶忙着农事,田野便成了我的好朋友,陪我玩耍,让我依靠。清秋,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风吹过时,它们略微低头,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好像是在闲聊。它们是金黄色的,和阳光一样耀眼。儿时的我很容易就能藏入其中。在这稻浪中,我无拘无束,时而叉腰大笑,时而找点小东西玩玩。稻田中不仅有稻子,而且有一些小虫子。它们自然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时间就和风一般在稻田上悄悄走过,渐渐地,我长得比水稻还高了……

作别“金黄”

我正在稻田边用树枝捅蚂蚁洞,听到父母早归来寻我。我跑回去,他们用平淡的声音告诉我:“要拆迁了,我们要搬去城镇了。”他们的语气是那样的平淡,导致我以为他们是在同我开玩笑。几天后,我才发现他们说的是真的。他们忙着将家里的东西搬出去,屋子很快就被清空了。正式搬家的那天,我四点钟便醒了,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发呆,恍惚间看见太阳升起,照亮了那滚滚稻浪,眼中不由泛起了泪花。平日与稻田相处的点点滴滴,突然化作利刃向我刺来。我好想扑进稻浪中搂着稻梗大哭一场。几支稻穗钻进我的手中,仿佛是稻田赠予我的送别礼物。

再品稻香

多年后,原村团委组织了一次聚餐。在宴会上,我见到了许多老熟人。人们互相寒暄,举杯共庆。在餐桌上,大米饭明明是最不起眼的食物,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村里人全都搬走后,那里成了“万顷良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齐全的耕作设备让曾经的家乡变成了“大米之鄉”。将家乡产的稻米用柴火蒸煮一番,那香味就如当初的稻浪一般弥漫。一粒粒大米软糯饱满,十分诱人。我盛了一大碗米饭,就这么咀嚼着,仿佛回到了那个还能睡在稻田里闻稻香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我想,我总有一天会回到家乡,在此处扎根,用我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

那稻浪翻涌的地方,就是我最美的家乡。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先引导学生向“经典”致敬,让他们从中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再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指导其修改文章,使文章“升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

猜你喜欢

稻浪稻子稻田
金色稻浪醉心田
稻田摸鱼记
西江月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稻子黄了
稻子熟了
稻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