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汉语人物品藻词语考释

2023-03-23宋闻兵

关键词:才气大词典

宋闻兵

中古汉语人物品藻词语考释

宋闻兵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人物品藻词语在中古汉语词汇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词义于当时便不易把握,在现代更是有许多误解误释。对“安忍”“聪察”“才器”等三组品藻词语词义的考释,可以为相关辞书的编纂与文献整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古汉语;人物品藻;词语;词义

汉语史研究一般把汉魏以降至隋唐时期称为汉语研究的中古阶段。这期间汉语词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品藻人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和新义。作为一个具有断代性特征的词汇集合,人物品藻词语在现代辞书编纂及文献整理中多有漏列或误释,本文考释其中的三组词语,为相关辞书的修订及文献的整理提供参考。

【安忍;安贫,安苦】

印戒行清严,禀性和穆。含恕安忍,喜愠不彰。时仗气之徒,问论中间,或厝以嘲谑,印神彩夷然,曾无外意。(《高僧传》卷八“释僧印”)

案:例中“安忍”谓安心忍耐,为佛教用语。南宋释法云编《翻译名义集》卷四:“羼提,此曰安忍。《法界次第》云,‘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明释一如等撰《三藏法数》谓:“安即不动,忍即忍耐。谓修观之人……于名利心,安然不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策励其心,故名安忍。”佛典中用例甚多,再如:

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安,难可安忍。身诸苦痛,转增无损。”(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卷二十)

吾当安忍地狱之痛。(南朝宝唱等集《经律异相》卷八)

《汉语大词典》[1](第3卷,第1318页)(以下简作《大词典》3/1318)“安忍”条失收此义项,当补。

沈攸之苞祸,岁月滋彰,蜂目豺声,阻兵安忍。(《南齐书·高帝纪上》)

徐羡之、傅亮、谢晦,安忍鸩杀,获罪于天,名教所极,政刑所取,已远暴四海,宣于圣诏。(《宋书·谢晦传》)

案:“阻兵安忍”语出《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孔颖达疏:“安忍,行虐事刑杀过度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之怀。”元胡三省注:“忍,残忍也。安忍,安于为残忍之事。”胡注释“安”为“安于”义,未洽。《大词典》“安忍”条引《左传》等例释“安忍”为“安于做残忍的事;残忍”,《二十四史全译·宋书》译“安忍”为“安于做残忍之事”[2]1071,《二十四史全译·南齐书》释“安忍”为“贪暴滥刑”[3]16,皆可商。

“安”有“喜欢、乐于”义。《淮南子·泛论》:“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东汉高诱注:“安,乐也。”例如:

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是治国已。(《荀子·富国》)

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史记·张仪列传》)

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汉书·严助传》)

其有安土乐业,奉公勤私者,善加劝督,无夺时利。(《魏书·吕罗汉传》)

诸例中“安”与“乐”对文同义,有“喜欢,乐于”义。故“安忍”可释为“喜欢做残忍的事;残忍”。再如:

实君者,昭成皇帝之庶长子也。性愚戆,安忍不仁。(《魏书·昭成子孙传》)

于洛侯,代人也。以劳旧为秦州刺史,而贪酷安忍。州人富炽夺民吕胜胫缠一具,洛侯辄鞭富炽一百,截其右腕。(《魏书·酷吏传》)

二例中“安忍”在《二十四史全译·魏书》中皆译作“残忍”[4]287,1613。

中古文献中还有“安贫”“安苦”等人物品藻词语,例如:

(韦彪)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后汉书·韦彪传》)

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沈精重渊,抗志高冥。(《后汉书·蔡邕传》)

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后汉书·郑均传》)

释僧印。姓朱,寿春人。少而神思沉审,安苦务学。(《高僧传》卷八“释僧印”)

此类人物品藻所传递的价值观与孔子所谓“贫而乐”(《论语·学而》)等修身观念相一致,《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三国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所谓:“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大词典》(3/1324)释“安贫乐道”中的“安贫”为“安于清贫”,义近于随遇而安,不能彰显颜渊等儒家前贤不屈于物质逆境、直道而行的精神境界。“安贫”不能简单地释为安于清贫,“安”有“乐”义,也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前贤们以贫苦为乐,而是指“幸福独立于贫穷”:颜渊并未以贫穷为快乐,但他却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不受贫穷影响的快乐[5]173。孔子不是要人们以苦为乐,而是“教导民众不要使其幸福依赖于物质财富”,即使物质条件艰难,也能够“创造真正的、在物质世界之外的快乐,提升其精神至独立于物质需要之外”。如汉刘向《说苑·立节》所云:

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列女传》卷二《贤明传》谓鲁黔娄之妻“乐贫行道”[6]78,三国魏阮瑀诗云“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皆是此类。

【聪察,聪辩;辩(辨)察,辩慧】

汝郁之幼挺淳至,黄琬之早标聪察,曾何足尚?(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文选》卷四六)(唐李善注引范晔《后汉书》曰:黄琬,字公琰,少失父母而辨慧,祖父琼育之。)

(司马遵)由是少称聪察。及长辄凡退,无复名望。(《晋中兴书》卷六)

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宋书·隐逸传·宗炳》)

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魏书·王肃传》)

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晋书·列女传》)

(潘)岳总角辩慧,摛藻清艳。乡邑称为奇童。(臧荣绪《晋书》卷十)

(元)彧博通典籍,辨慧清恬。风仪详审,容止可观。(《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

案:例中“聪察”为聪明、聪慧义。“察”有聪慧义。《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唐杨倞注:“察,聪察。”《世说新语·文学》“何晏为吏部尚书”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王弼别传》:“(弼)少而察惠,十余岁便好庄、老。通辩能言,为傅嘏所知。”(《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引作“察慧”,“慧”与“惠”通。)“聪察”“察惠”等词常用于品藻年幼之人的聪明,如曹冲、刘义康、黄琬、司马遵。再如:

(潘岳)幼未成德,故誉止于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文心雕龙·哀吊》)

弟年十五,始居宿于外,不为察慧之誉,独沉浮好书,聆琴闻操,辄有过目之能。(《宋书·王微传》)

《文选》译注[7]3315、《汉书》全译[8]1635、《三国志》全译[9]348释相应文句中“聪察”为聪明,可为参证。《大词典》(8/698)引《汉书》《三国志》诸例释“聪察”为“明察”,可商。

“辩”也有聪慧义。《广雅·释诂一》:“辩,慧也。”上引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黄琬之早标聪察”,唐李善注引范晔《后汉书》谓黄琬“少失父母而辨慧”,今本《后汉书》本传作“少失父,早而辩慧”,“辨”与“辩”通,则“聪察”“辩慧”同义,皆表聪明。再如:

(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成人之智。(《三国志·魏志·曹冲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

至於孝友谦恭之行,辩察仁爱之心,乃与性俱生,非因饰慕。(《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魏“元子正墓志”)

聪、辩、慧同义,聪辩、辩慧、辩(辨)察皆为聪慧、聪明义。《大词典》释“聪辩”为“聪慧明辩”(8/698),释“辩慧”为“聪明而富于辩才”(11/513),《洛阳伽蓝记译注》释“辨慧”为“聪明同时拥有雄辩之才”[10]288,皆可商。《宋书》全译释《宗炳传》“聪辩”为“聪明善辩”[2]1924、《魏书》全译释《王肃传》“少而聪辩”为“年少而聪明”[4]1164,两相对照,当以后者为佳。

【才器,材器;才气,材气】

(赵兴)子峻,太傅,以才器称。(《后汉书·郭镇传》)

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汉书·王吉传》)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

评曰: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气,上书自请击吴。(《汉书·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

《大词典》释本例“才器”为“才能和器局”(1/305),释“材器”为“才能与器识”(4/785)。《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无“器局”“器识”词条,《大词典》释“器局”为“器量,度量”(3/522),释“器识”为“器局与见识”(3/525)。

案:《大词典》释“才器”为“才能和器局”,可商。“器”有“才能,能力”义。《礼记·王制》:“喑、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郑玄注:“器,能也。”

论曰:张晧、王龚,称为雅士,或其好通汲善,明发升荐,仁人之情也。夫士进则世收其器,贤用即人献其能。能献既己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李贤注:言贤人见用,则人竞献其所能。但有能即献,动必有功,功多赏厚,故言己厚其功。有才器必被收用,用则海内蒙福,故曰理兼天下。)(《后汉书·张晧王龚传赞》)

范晔“论曰”之“器”与“能”对文同义,皆谓“才能,能力”,唐李贤以“才器”释“器”。《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器”“才”对举,是“才、器”属于同义并列,“才器”义谓“才能,能力”。《晋书·谢万传》谓谢万“才器俊秀,虽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时誉。工言论,善属文”,前言谢万“才器俊秀”,后云“器量不及(谢安)”,“才器”意为才能,具体指的即是谢万自以为傲的“工言论,善属文”。唐释元康《肇论疏》卷二:“‘上人以悟发之一器而遘兹渊对者’,上人谓肇法师也,器谓才器。”再如:

是时庐江人文翁为蜀郡太守。其为人爱学,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之风。文翁乃选郡县小吏有才器者,辄给资用,令诸博士受业,还皆以为右职。(《前汉纪·孝武皇帝纪》)

其父报曰:“儿今犹小,未能奉事。又复家贫,无以饷送。且欲停之,须大当与。”年渐长大,才器益盛。父付财物,居肆贩卖。(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一三)

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晋书·戴若思传》)(《世说新语·自新》作“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晋书·干宝传》)

《晋书》全译翻译《戴若思传》“卿才器如此”为“你有如此才器”[11]1560,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无“才器”词条[12]118;译《干宝传》“才器”为“才能”[11]1834。两者相较,前者翻译显然不够规范。

“才器”表示“才能和气度”义,在较晚的文献中有用例。如:

孔谦、段佪白崇韬曰:“邦计虽重,在侍中眼前,但得一人为使即可。魏博六州户口,天下之半,王正言操守有余,智力不足,若朝廷任使,庶几与人共事,若专制方隅,未见其可。张宪才器兼济,宜以委之。”崇韬即奏宪留守魏州,征王正言为租庸使。(《旧五代史·王正言传》)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宋苏轼《浣溪沙》“重九旧韵”诗)

“材器”与“才器”同,表“才能”义。例如:

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前世非私此三人,贪其材器有益于公家也。(《汉书·王嘉传》)

例中“材器”与前文“贤材”相应,谓“才能”义。《汉书》全译翻译《王嘉传》“材器”为“才器”,同样不够规范[8]1730。又如:

全义初至,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馀人,相与保中州城,四野俱无耕者。全义乃于麾下选十八人材器可任者,人给一旗一榜,谓之屯将,使诣十八县故墟落中,植旗张榜,招怀流散,劝之树艺。(《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例中“材器”也当是指十八人的才能可以任用,而与“器识”没有关联。

《大词典》引《史记》《三国志》诸例释“才气”为“才能、气魄”,释“才气”有“才能,才干”义则首引明代文例,可商。中古及以前文献中“才气”已经常用来指“才能,才干”,例如: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世说新语·文学》)

例中“才气”张万起释为“才华,才干”[13]282,马瑞志英译为talents and prowess和ability and prowess,并以prowess强调“才气”所应有的“不同一般”[14]95,161,揆诸具体语境,当是。再如: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周)顗有风流才气,少知名,正体嶷然,侪辈不敢媟也。(《世说新语·言语》“庾公造周伯仁”条南朝刘孝标注引《晋阳秋》)

牛邯字孺卿,狄道人。有勇力才气,雄于边垂。(《后汉书·隗嚣传》)

逊貌丑陋,有才气……后崔暹大会客,大司马、襄城王旭时亦在坐,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兼之佳行,可为王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北史·樊逊传》)

考察更多文献,“才气”在具体语境中多有因才高而不知自谦乃至不能自我检束义,用于品藻时常表贬抑。如上文例中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史记·李将军列传》),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并是。再如:

衍弟瑀,字伐琳,少有才气,为太祖所知……瑀性陵物护前,不欲人居己上。(《宋书·阮衍传》)

玄保兄子希,字泰闻,少有才气……诏曰:“希卑门寒士,累世无闻,轻薄多衅,备彰历职。徒以清刻一介,擢授岭南,干上逞欲,求诉不已,可降号横野将军。”(《宋书·羊希传》)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晋书·石崇传》)

(羊玄保)子戎,少有才气,而轻薄少行检,语好为双声。(《南史·羊戎传》)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所笑。(《世说新语·文学》“或问顾长康”条注引《中兴书》)(又《续晋阳秋》曰:恺之矜伐过实,诸年少因丰称誉,以为戏弄。)

(周)嵩字仲智,谟兄也。性绞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世说新语·方正》“周叔治作晋陵太守”条注引《晋纪》)

(郗)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世说新语·赏誉》“谚曰”条注引《续晋阳秋》)

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家。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后汉书·边让传》)

(房)士隆弟士达,少有才气。其族兄景先,有鉴识,每曰:“此儿俶傥,终当大其门户。”(《魏书·房法寿传》)

(袁)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晋书·袁耽传》)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撝而已,衣冠窃恨之……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梁书·萧子显传》)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兄子济轻之,尝诣湛……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太平御览》卷五百十二引臧荣绪《晋书》)

诸例中“才气”一词多与“性陵物护前”“轻薄多衅”“任侠无行检”“轻薄少行检”“自矜尚”“性绞直果侠”等品藻用语相呼应,并且人物品藻语境中多见“负其才气”“恃才气”“负才任气”“负才使气”等表述,由此可以推知“才气”作为品藻词语多是表示贬抑性的评价,如《旧唐书·韦挺等传论》所言:“恃才傲物,固亏长者之风。”

《大词典》(4/757)释“材气”为“才能气概”。文献中“材”常与“才”通,“材气”与“才气”词义、用法相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汉书·李广传》作“李广材气,天下亡双”。人物品藻语境中“材气”也是多表贬抑。如:

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晋书·孙楚传》)

在中古已降的文献中“材气”可以指“才能和气概”。例如:

淮南有居客卢婴者,气质文学,俱为郡中绝,人悉以卢三郎呼之。……时元伯和为郡守,始至,爱其材气,特开中堂设宴。(《太平广记》卷八六“卢婴”条,出《独异志》。)

例中“材气”当指前文“俱为郡中绝”的“气质文学”,用法与近代汉语中的“才器”相同。

[1]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2] 杨忠. 宋书[M]//许嘉璐. 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3] 杨忠. 南齐书[M]//许嘉璐. 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4] 周国林. 魏书[M]//许嘉璐. 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5] 陈焕章. 孔门理财学[M]. 韩华,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6] 王照圆. 列女传补注[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7] 张启成. 文选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8] 安平秋. 汉书[M]//许嘉璐. 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9] 许嘉璐. 三国志[M]//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10]尚荣. 洛阳伽蓝记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11]许嘉璐. 晋书[M]//二十四史全译.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13]张万起. 世说新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3.

[14]马瑞志. 世说新语(汉英对照)[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Interpret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Word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s

SONG Wen-b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In medieval Chinese vocabulary, the words used for evaluating characters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ose meanings were difficult to be grasped at that time and are even harder to understand now.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lexicography and literature study.

medieval Chines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s, word, lexical meaning

H13

A

1001 - 5124(2023)01 - 0065 - 06

2021-09-30

宋闻兵(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古汉语词汇。E-mail:695522@163.com

(责任编辑 周 芬)

猜你喜欢

才气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读书养才气
多才多艺的“俞美人”
人生独步
践行“三严三实”要存锐气 增勇气 长才气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认知视域下《突厥语大词典》中的隐喻性谚语(tεmsil)研究
《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及其影响——以《围城》书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