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在新型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东莞图书馆为例
2023-03-23王金丽
王金丽
(东莞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071)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传统行业更是面临着极大的转型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诸多文化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更急迫的问题。设计思维(Design Thingking)作为典型的创新思维模式,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被诸多行业认可并借鉴应用,大大提高了客户认可度,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2 设计思维与图书馆
2.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最初发源于设计领域,主要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ROWE出版的《设计思维》首次使用了这个概念[1]。进入21世纪,此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等各领域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实用而创新的思路和方案。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Design)将设计思维归纳为一套科学的、可复制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构建同理心(empathy)、定义问题(define)、构思创意(ideate)、制作原型(prototype)、实际测试(test)[2]。
在图书馆领域,2018年由盖茨基金会全球图书馆计划资助,委托以设计思维在商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推广而著称的设计咨询公司IDEO领衔,与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和丹麦奥尔胡斯公共图书馆合作,基于10个国家超过40位优秀图书馆管理员的实践经验,开发而成了Design Thinking for Libraries一书,其涵盖了设计思维三个主要步骤:灵感、构思和迭代[3]。2016年,广州图书馆将全书翻译成了中文《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一书,自此为这一工具在国内图书馆界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一份详实的中文工具书。
2.2 设计思维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发展
目前,国外诸多图书馆已经对该理念有着较成熟的应用。国内来说,学者王炼、武夷山最早于2007年提出要借鉴设计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国内情报学的研究与创新[4];2014年后,设计学相关理念与思维得到图书馆界更多关注和讨论,但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图书馆的经验介绍及借鉴。近几年,相关讨论逐渐转移到国内图书馆对这一理念的实践应用中。盛卿(2016年)详细介绍了设计思维理论及其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为本土化给予一定参考,提出除了基本的业务之外,还应增加一些基于新图景的图书馆设计思维探讨,进而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立足发展视角来更好地审视、把握当下局势[5]。陈信和柯平(2019年)从图书馆的服务、活动、文献资源和内部空间设计等方面考察了设计思维在国外图书馆应用的案例,提出对国内图书馆的启示[6]。陈超(2018年)提出在以阅读为核心的基础上,用设计思维的方式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用连接的思想战略多范围、多维度的融合发展[7]。王韧(2019年)简单分析了设计思维的概念和理念及其与图书馆的关系,结合上海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从建筑空间的互融设计、内部空间的功能设计探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8]。蒋莹(2019年)提出基于设计思维的公共图书馆创客教育模式,重点对该模式的架构和流程进行研究,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梳理总结创客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9]。邵雪(2020年)从设计思维内涵、必要性、环境、时机、主客体和策略六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何应用设计思维[10]。陈欣(2020年)梳理设计思维应用于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现有研究和典型实践,并以广州图书馆创客空间设计思维应用实践为案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四方面开展设计思维的学习和应用:加强实践应用、建立设计思维团队、加强馆际交流和资源共享,建立图书馆设计思维联盟等[11]。
2.3 研究意义
根据目前研究可以发现,设计思维在国内图书馆界的应用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真正落地层面,这一工具都未得到大力普及,还需更多本土化的探讨,尤其是新的时代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问题都更加复杂化、棘手化,技术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经济层面等都会对这一工具的应用产生影响。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典型的创新思维模式,是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因此进一步梳理设计思维在图书馆领域本土化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不仅是培养图书馆创新思维模式、促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及转型的需要,更是提升读者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对新型公共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设计思维在新型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3.1 项目背景
东莞图书馆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中心广场内,是东莞文化新城的一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目前,东莞图书馆已成为东莞市的一座中心馆,除了为广大市民提供读者服务外,还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提供相应支撑。
随着东莞市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对东莞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多现代化、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被人们需要;同时,随着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化,馆际图书借阅量与日俱增,对文献通借通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好的图书物流体系来保证全市图书通借通还服务的正常运行。而当下,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面临着严重的藏书空间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全市图书通借通还的效率,还大大限制了为全市读者服务的成效,因此,一座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支撑、可满足读者更多需求的新型公共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体建筑的建设是基础,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于是,2016年,东莞图书馆开始筹划新馆建设,所用引导工具即是设计思维。
3.2 灵感及构思阶段
灵感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复杂、耗时但又无比重要,包括定位目标用户群体、挖掘存在的问题、找出局限条件、探索研究方法等。(1)确定目标用户群。东莞图书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心馆,在自身做好服务市民的同时,对全市各镇街基层馆具有指导、服务的义务,因此此次的目标用户群体,除了广大市民外,还有全市33个镇(街、园区)基层馆。(2)找出问题。按《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全市人均图书藏书量需达1.6册以上”的相关要求,目前东莞市人均藏书量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未来几年,全市体系的藏书量将有较大提高,而按目前藏书空间已经不足的情况来看,未来则会更加严峻,因此,需要一座调剂性书库,来解决藏书问题。(3)局限条件的应对。确定了挑战任务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所面临的环境和局限性。该项目属于大型工程项目,因此资金预算、土地选择、团队构建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均是局限性条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协调跟进。(4)探索研究方法。在研究阶段,需要规划并落实调查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和问题,这些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新的见解,并得出新的创意。在推动调剂书库项目建设中,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类比体验、沉浸式体验、建立专题影集、用户访谈、专家访谈、观察法等。例如,对本馆及全市体系的藏书情况做详细调查。先后参观了东莞图书馆书库、辅助书库及各镇街书库的藏书空间,用图片记录当下阶段藏书空间情况的同时,也对主要负责人以访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藏书空间情况,并且与东莞图书馆馆内负责各镇街分馆发展的部门进行对接,详细了解全市体系各镇街馆的藏书情况、日常服务情况及管理情况等,进一步用数据表明目前全市基层馆服务的主要障碍之一:人均藏书量亟需增加,藏书空间亟需增大。
构思阶段是将研究工作转化成可行的见解,奠定有形设计的基础。在前期灵感阶段基础上,确定了目标用户群体、存在的问题、局限的条件以及研究方法等,根据这些梳理,经多次研究讨论,东莞图书馆将项目定位为“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东莞市图书智能流转中心项目”,形成了《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调研报告》,对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随后,又与深圳华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经缜密测算,形成了《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东莞市图书智能流转中心项目建议书》,明确了项目定位、规模、场址、预算、建筑设计方案及专业设备等。如此,将研究工作转化成了可行性方案。
3.3 迭代阶段
迭代阶段就是要选定想法,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来对想法进行完善。在这一阶段中,原型设计将被放到现实世界中,不断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概念。设计思考方法不是完全线性的,所以会发现要时不时转回之前的阶段才能继续发展完善自己的创意、经验和观点,同时为下一步设计打造更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将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多次思考自己的概念,之后才能对这些想法予以全面地扩展落实。
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获取用户的反馈意见情况如下:根据项目审批流程,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支持下,组织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水务局、住建局、城建局、人防办以及部分镇政府等职能部门参加“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东莞市图书智能流转中心项目建议书专家评审会”,大部分与会专家对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给予了肯定,提出了相应修改意见及项目完善措施。
然而,2019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一心两轴三片区’为重点抓手,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强化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12]行政文化中心城区是东莞的“城市心脏”,因此在此次规划中,将以“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首个示范项,东莞图书馆作为行政文化中心区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也在此次规划之列。2018年东莞迈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发展阶段。为促进新阶段建设,2019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020年又提出“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策略。“一心两轴三片区”工程作为品质工程重要内容之一,东莞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更需要以高品质为目标,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城市的实质需求。
因此,为配合此次政府工程,也为了更顺利地推进“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在项目迭代阶段需要思考的因素将更加复杂,不再单单是最初提出的“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支撑、满足读者更多需求”。
3.4 再次构思阶段
政府在“面向未来,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指引下,促进东莞图书馆以更品质服务整个城市,东莞图书馆对之前的项目概念、具体目标及相应实施策略等进行多方面的复盘、迭代,再次明确相关问题,找出局限条件的应对方法,给予新的研究策略,重新构思整个项目:(1)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发生改变。建新馆舍是行政文化中心区域升级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政府工程,主要由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推动项目建设,因此该项目建设将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政府主导、指挥部实施、图书馆参与。指挥部将按照市府的部署进行整体规划,拟定计划书,图书馆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依据读者需求及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需要,设定新馆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2)明确项目场址发生改变。在原“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东莞市图书智能流转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中,囿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将馆址定在了某镇街处,但是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需将地址选定在现有馆址旁边,如此才能实现“满足全市体系的发展需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一座高品质的文化地标”。(3)明确新旧馆舍需要同步改造实施。现东莞图书馆已服务市民十余载,馆内部分功能区及设施设备已经陈旧,如果在其周边只进行单纯的新馆建设,难免出现新旧难以兼容的情况,因此,为充分激活现有馆舍内的设施设备,和谐划分各功能区域,促进新旧馆舍及周围环境更加和谐统一,需要在新建馆舍的同时,同步对现有馆舍进行改造升级。(4)明确项目名称发生改变。原项目是计划建设独立的馆舍,且与现有场馆距离较远,因此将其命名为“东莞图书馆第二图书馆”,现在计划在现有馆舍周边进行扩建,并且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因此为更加精准地契合当下的建设情况,经讨论,将项目名更改为“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5)明确目标用户群体发生改变。在原项目中,目标群体主要是对各镇街基层馆提供服务支撑,同时开放部分空间提供读者服务,即目标群体主要是镇街基层馆及读者两个定位,现在则需要扩大到政府、读者和镇街基层馆三个定位。相应地,有了三个明确的需求:镇街基层馆的需求不变,仍然是亟需扩大藏书空间、增加人均藏书量;读者需求的定位要进一步提升高度,得到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现代化的服务;以市政府此次对文化中心广场升级改造的思路为指引,有效结合图书馆现有发展情况及行业特点,着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地标。
引导合题的反馈,属于再次构思阶段中的一环,即新的构思完成后,需要再次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进行意见征集及交流。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经再次构思后,目标群体已由原来的两个转至三个,因此,需要再次引导三个目标群体的合题反馈。(1)对于读者群体。为更好地征集读者对新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东莞图书馆先是推出“你好,未来——想象一个新的图书馆”展览服务,向其全面普及国内外图书馆新馆建设及发展的最新情况。展览选取了国内外近年来新建的图书馆,包括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奥斯陆新公共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深圳第二图书馆等共计12个图书馆,从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总体情况,同时,展览处特别设置了留言区,并安排专人,每天负责收集、整理留言。对于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将整理后以备供后期采纳。(2)对于图书馆馆员。为促进全体员工对国际优秀图书馆建筑及运营案例的了解,邀请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张甲先生来馆交流,作“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精神的空间设计”讲座,并于讲座结束后,及时向员工开展“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建议征集”活动,活动持续一月有余,共有87位员工参与,收到建议250余条,由业务研究委员会对建议进行初步评审。(3)对于咨询公司。为更好地了解文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专业情况,吸取相关经验,东莞图书馆先后3次召开项目前期交流会,向经验丰富、资质较深的咨询公司进行项目咨询,如悉尼澳洲绿色广场图书馆项目、诺丁汉大学乔治绿色图书馆项目、可莫瑞克大学克提斯曼图书馆项目、苏州第二图书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深圳书城湾区项目、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下空间规划项目、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地下空间设计项目、广州塔南广场及地下空间建设设计项目等,以充分了解类似情况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形态、功能区域划分及实现方式、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点及书库承载、建筑消防、工程造价等具体内容。(4)对于指挥部(东莞市政府)。积极与指挥部工作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指挥部反馈的各阶段的关于图书馆二期工程的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研讨,及时提出图书馆方面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图书馆将自身调研、收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指挥部。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不同的是,图书馆不仅是设计思维的甲方,同时也是乙方,通过交流、沟通,与指挥部双方力争将项目建设的思路更加拓宽,以满足多方目标群体的需求。
反馈意见的糅合,是引导合题反馈后面的一个环节,即从不同用户收来的信息可能互相矛盾,或者无法与目标达成一致,我们需要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并确定下一步迭代工作中需要整合哪些内容。东莞图书馆与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对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糅合多方信息,在原来项目建议书基础上进行重新构思,已进入可制定“项目建议书”阶段。在这个迭代的过程中,项目可能会朝着之前不曾预期的方向前进,但在设计思维这一工具运用下,可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4 设计思维在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应用特点
东莞图书馆在应用设计思维推进新馆建设的过程中,遵照设计思维方法模式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些许调整,本次应用有其自身特点及方法。
4.1 时间历程较长,难以短时间内迭代
此次设计思维应用的时间历程较长,且期间难以短时间内迭代。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属于政府工程,政策性较强且时间跨度大,自2016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正式发布之时,“建设全市性调剂书库”已经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13];此后《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筹建一批新的公共文化设施,东莞图书馆调剂书库也在之列;2020年,《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再次明确将加快“东莞第二图书馆”建设纳入“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提速提质工程”之列[14]。因此,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项目前后跨期5年,自始至终都有市政府的相关政策做推动支持,因此在应用设计思维这一工具时,期间,若发现某一环节存在问题,也难以短时间内迭代调整,必须待政府方面的反馈收到后,才能回到流程中的上一步,因此,这一项目特点导致在应用设计思维时也有局限性。
4.2 目标“用户”具有团体性,且参与程度不一
在设计思维中,用户参与贯穿整个流程始终,具体参与程度与项目规模有很大关系。在此次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中,“用户”身份较为复杂,可按照建设者及被服务者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含多个下属用户,因此具有团体性。具体地,建设者有“东莞图书馆自身,东莞市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图书馆上级领导单位及住建局、城建局、财政局等提供支持服务的职能单位,项目施工方及委托项目建设的第三方”;被服务者有“普通读者和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各镇街基层馆’”①。相比较于日常开展的读者活动,在运用设计思维时,应是项目服务者参与度较高,但是囿于此项目的规模及复杂性,服务者参与度是相对偏低的。期间,尽管东莞图书馆通过访谈、留言及建议征集等系列方式来提高被服务者的参与度,但是与前者相比,参与度仍然偏低。
4.3 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应用方式
在应用设计思维推动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过程中,基本遵循其核心思想“灵感期——构思期——迭代期”,但在跟进每一个阶段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做了相应调整。
头脑风暴阶段是构思环节的一环,在设计思维原概念中,整个环节都步伐紧凑且充满活力,并且通常以“热图”的形式来选择创意。但是在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中,主要是通过意见征集、读者留言等方式,并且用了较长的时间跨度来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做了初步梳理提炼后再反馈给项目实施第三方,因此与工具书中推荐的“头脑风暴”的方式有相应区别。
模型设计阶段,又叫原型设计阶段,是设计思维的环节之一,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将顶尖的想法变成现实。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在呈现具体项目成效的环节,主要委托第三方以项目规划书的形式进行呈现,而项目规划书是否可行,又主要以专家评审会的形式进行评审,因此就不便以实体模型反馈给用户(普通读者和公共图书馆体系成员),这一点也与设计思维原概念中的有所区别。
5 设计思维在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维进入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时间较短,无论理论推广还是实践应用上,都还有很多待努力的地方。2019年,广州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培训班,从当时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参与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及时长等情况可进一步验证国内图书馆界对这一工具的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培训班情况具体如下②。
(1)师资力量:此次共邀请在设计思维领域有较深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的嘉宾共21人,国外9人,国内12人。国外9人中,有8人是公共图书馆馆长或相关部门重要负责人,1名是信息学院终身教授;国内有2名公共图书馆馆长、6名设计思维工作坊资深专家及4名相关设计从业者。
(2)学员情况:举办方在培训之初,特意提出建议“每个图书馆派出1名正(副)馆长及1—2名业务骨干(中层干部)参加此次研修班”。因此,在59名参与此次培训班的学员中,有馆长(副馆长)16人、部门主任(副主任、负责人)21人、馆员(核心骨干)22人,分别占总人数27.12%、35.59%和37.29%,共来自全国各地12个省份、17个城市。
(3)培训内容:首先按照设计思维4个阶段的核心内容“灵感——构思——迭代——扩展”,培训班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模式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培训;然后,以专家报告形式对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进行分享;最后,邀请国内部分图书馆馆长为代表对设计思维本土化实践做深入探讨。
(4)培训时长:此次培训共计6天,实际参与培训4天,平均每天培训7小时左右。
5.1 理论普及不够广泛
广州图书馆举办的第一届“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培训班,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内图书馆领域对这一工具进行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普及,加上其翻译的《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一书,都对设计思维在国内图书馆领域推广产生重要作用。为了能促进培训效果及后期推广效果最大化,举办方从“邀请的师资力量”到“建议参加培训的学员”以及“设计的培训内容”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考量,也在培训前期做了详细的用户调查,希望能全面了解参与培训的各个图书馆(学员)自身有哪些需求,对设计思维目前的了解程度等,以争取通过此次机会最大化推广这一工具。
5.2 专业人员极其匮乏
从此次培训班中的师资力量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界中没有专业人才向学员授课,在设计思维领域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邀请的6名设计思维工作坊专家中,有3名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和1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前者开设了“设计思维工作坊项目”,探寻“设计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后者开设了“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都属于国内普及应用设计思维工具的领先者。
5.3 实际应用不够深入
因对这一工具的基础了解不够,实际应用就无从谈起。据了解,参与此次培训之前,在以往服务中应用过设计思维的图书馆寥寥无几。运用设计思维方法,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可以应用在大型建筑设计中,在日常服务中更值得推广,更容易促进用户参与。例如,在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中,虽然用户(普通读者和公共图书馆体系成员)前期对项目建设参与度相对较少,但后期则可以多引导他们参与图书馆中的内部建设,如馆内功能区域如何划分,如何在日常活动开展中对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献力献策,也可以多引导体系成员馆对新馆的服务情况提出建议,等等。
6 设计思维在新时代新型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建议
6.1 普及设计思维理念
因国内图书馆界对设计思维的理论认知还未达到普及程度,因此想通过此工具进行创新服务就有一定的限制性。可以以广州图书馆举办的此次培训班为“种子”基础,建议参与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在自己单位,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推广。在此次培训班中,东莞图书馆共有3人参与,培训班结束后,东莞图书馆立即面向全体员工组织开展了“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专场讲座,并将其列入2019年继续教育的课程学时,首次向员工普及了这一理论知识。此后,又在东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成员馆之一——松山湖图书馆进行理论加实践的普及,后又以“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的形式,促进员工对此做课题研究。因此,这种“种子”模式,是促进图书馆员工了解设计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6.2 加强设计思维实践应用
该理论具有普适性,由宏观到微观,图书馆的各项发展和服务,都适合应用这一工具,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和方式,是图书馆长期稳定发展且彰显价值的有效途径。为加强这一应用,图书馆领导者可让各部门或岗位的工作人员从自身业务范畴出发,每季度(每年)提出一个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并纳入季度(年度)考核中,考核框架可包括“你聚焦的问题是什么、构建的思路是怎样的、创建的模型及测试方式如何、迭代的次数有多少、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相比较最初的设想有何创新、还可以扩展推广到哪些业务内容”等。如此,以具体实践+考核激励的方式,促进设计思维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可提高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的多向参与度,也会将多向关系及思维有效融合,进而提升整体服务成效,实现图书馆的创新、高品质发展。
6.3 以人为本,保持充分的耐心及开放度
设计思维有着固定的方法步骤,灵感、构思、迭代是其核心阶段,在固定的方法步骤中,核心思想均是以人为本,保持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无论当下处于哪个阶段,这一理念都不可丢弃,因此,作为设计者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及开放的环境,用较高的开放度容纳外界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最初的想法走向深入,真正呈现以人为本的效果。在整个优化过程中,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就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工作成效也不会立竿见影,因此,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始终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项目进展,避免急功近利和以结果为导向。
6.4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调整
设计思维方法步骤比较明确,也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服务,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在遵照大的核心思想、方法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的环境特点、项目特点及服务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例如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的建筑体建设,在头脑风暴阶段,就不适合选用节奏紧凑、以期短时间内收集到疯狂设想的方式,毕竟新馆建设是为读者使用的,则必须要充分接受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建议,因此该方式适当的调整为“以意见征集、读者留言等形式,并且延长意见征集的时间来尽可能多地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若换做另一种问题“如何让自习室的环境布置更具舒适性”,该问题相比较工程建设则小了很多,是适合召集部分有代表性的读者短时内头脑风暴完成的。因此,这里的本土化,不仅是由国外至国内的地域本土化,还是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对这一思维应用方式的调整,如果始终拘泥固执于某一环节或某一方式方法,不仅不会实现“以人为本”、创新服务,还会对原本就有的成效大打折扣,也有悖于“设计思维”的初衷。
注释:
① 按最初的项目定位来划分。
② 资料来源于“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高级研修班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