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与实践伟力

2023-03-22高一飞王帅杰

文化与传播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全观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高一飞,王帅杰

文化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形势变化莫测新局势下,我国这艘社会主义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2023 年10 月7 日至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1]这也标志着文化安全观理念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思想准确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时代之问。而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3 年7 月18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2]245习近平前瞻性地看到国家安全中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经历重大苦难,仍傲立于世间,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文化。“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243他在这时已经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挂钩,明确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安全所作出的战略性论述。2023 年10 月7日至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时也标志着习近平的文化安全观上升到新的维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节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文化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新时代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2012 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先进的价值观来充实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贯穿于全过程、全系统。多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扎实开展。[4]4经济建设虽是党的中心工作,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时刻也不能放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发挥好文化的中轴和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二)坚持将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根基

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连用,并将其提升至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他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551文化自信是最深刻的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意志基础,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志和“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的信心魄力,才能无惧艰辛,推动历史发展前行。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113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拼搏努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要从社会层面上树立价值理念,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人民而言,是应当牢记于心的基本道德规范,贯穿于社会运行的全方位。爱国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是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我民族的认同,爱国主义将每个公民如同石榴籽般牢牢串联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中国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核心价值观中的生动提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的成果。

(四)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 年9 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4]508,要理解好中华文化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明确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集合与子集的关系。文化是制度的摇篮和培养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生根发芽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4]509

二、新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对文化遗产采取保护传承政策/措施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在其推动支持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经10 余年终于顺利出版,这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将散落全球各地的无数国家瑰宝汇聚在此。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这一件件珍贵的甲骨、简牍、古籍文献、雕版拓片,都在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强调“要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8]安阳商朝殷墟、良渚遗址、四大名窟、广州永庆坊、四川眉山三苏祠、贵州毕节华屋村,都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始终如一,对待历史遗产遗迹,他多次发表重要指示。2014 年2 月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9 年2 月总书记在北京春节前夕慰问基层干部时谈道:“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21 年3 月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又指出:“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2 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感受古城的历史点滴,在了解古城历史文化后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8]24

(二)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留下的墨宝中出现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四个字。所谓天下,既包括九州又包含四海,九州意在指中华大地,也就是说华夏民族居住的中国,而四海是指华夏之外的其他地区,[9]可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包容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包容性的生动体现。到了今天,在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强烈冲突下,中华文化仍然保留了开放包容的“和而不同”。2019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希腊访问时,听取关于雅典娜女神战争浮雕的讲解后,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中华文明自古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凭借其崇尚和平的秉性在兼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中国不会搞国强必霸,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8]31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创新性地采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开端,惊艳了海内外观众,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更是属于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此刻绽放芳华,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014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8]46长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立足于“科创+文创”,在3 年间入驻企业已经超过3000 家,总产值超过340 亿元。2020年9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走入该园区考察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10]杭州钱塘元宇宙新天地产业园引进培育了大批面向未来的科创企业,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将《苏东坡》从单一的话剧创造性地转化打造成剧场版、文旅驻场版和文博融合版。从最初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促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工作相结合,再到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现在的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可见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地担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稳步前进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上。

(四)巩固民族团结,明确中华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根本

传承中华文化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习惯,但归根到底是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在新疆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8]24回首历史,何为中华民族,在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时,就已明确。梁启超认为:“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族是也。”[9]310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提出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提出要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观念,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民族多元统一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历史悠久的灿烂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4]508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根与芽的关系,可以明确地说,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

三、进一步维护文化安全的路径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根植于中华文化,成长于建设与改革的现代化进程,成熟于十八大以来文化层面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12]面对我国当前文化安全现状,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发展新使命,应对未来风险挑战,我们应当将历史的厚重感、理论的深邃性、时代的创新力相结合,采取一系列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打造新媒体平台,掌握舆论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的建设。[13]如今,网络生活无法避免,也不能避免。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媒体在传播网络信息时,对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并不进行考察,反而对所获信息是否“吸睛”,能否获得“流量”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空间的风气就开始摇摆。而某些西方媒体借助互联网这一便捷平台,大肆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企图通过对广大网友洗脑,来达到给我国国家和政府抹黑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要通过网络舆论,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网络已经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14]对此,我们要加强党性原则在媒体宣传中的贯彻落实,提高对媒体宣传的监管力度。

(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6]12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当下,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利用好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现实格局下,充分使用互联网联动各种文娱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地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动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单位;加强乡村图书亭、校园图书馆、单位图书角建设完善;加强村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通过文化交流,陶冶情操,开阔眼界;鼓励在文化体育设施场所办活动,办有益于文化交流的活动;充分发掘博物馆的文化力量。要大力开发博物馆加互联网,博物馆专题文化栏目,走进博物馆等文艺活动,充分利用各省、市、县博物馆。努力把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好,发展好,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明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 年6 月2 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新的战略观点。明确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8]23这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的概括。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总书记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大论断,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8]24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具有对外交流、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古时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观点,他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8]180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当今国际社会急需一种新型的交往沟通方式,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刻不容缓,中国应当始终扮演大国形象,始终为国际社会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四)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

为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就在于两者是彼此契合的,二者不是一种“嫁接和拼凑”而是“彼此交融互通”的。“第二个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文化根基,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5]“第二个结合”就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层面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上攀登的最新高度。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16]271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方面的背后都有强烈的文化因素驱动。如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速演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时守得住、守得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然是重中之重。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就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文化安全,就必须将“第二个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

结 语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是新时代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南。新时代文化安全观从国际交往上论述了要以全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传播中华文明;从理论理念上突出文化强国应当具备的文化自信;从创新形式上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文化发展上提出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遗产遗迹的沃土;从民族团结上指出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性特色,明确各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文化。文化兴,才能国家兴;文化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安全观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