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场”认知风格与外语习得认知活动优化分析

2023-03-22袁云博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学习者个体维度

袁云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场”认知风格是认知风格的一种,指的是一个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理解和记忆信息时对周围环境(即“场”)的依赖程度。 如果一个人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那么他更倾向于利用“场”的辅助条件进行记忆和理解信息,这种认知风格被称为场依存型。 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独立于环境进行信息加工,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内部线索而非外部线索进行记忆和理解,这种认知风格被称为场独立型。

在外语习得活动中,合理利用“场”认知风格特点,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开发学习者潜能。

一、 认知世界里的“场”

认知风格是个体体现自我特点的表现形式,场是认知风格得以具体化的有效载体。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是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 万物皆有特点,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级物种,必然少不了特点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多彩世界。 认知方式差异,会导致不同人生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结果。 认知方式差异首先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在大脑构建、重组信息过程中,思维曲线不断延伸,或交错或平行,思维方式在抽象运动中展现其独特之处。 这种差异性与智商无关,如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并无优劣之分,不能把场独立型个体定义为智商较高的人,也不能说场依赖型的学习者都不聪明,反之亦然。 但思考维度可以影响个体智力,思维曲线越曲折意味着思考层面越复杂,考虑因素越丰富。 另外,认知方式差异亦可导致行为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是否与生俱来,在心理学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辩中未见分晓;但可以确定一点,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如一个典型场独立的人即使在众说纷纭之后也不会随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 认知风格影响行为方式,是一种身体内部过程与外界信息输出之间的微妙转化,是载体与载体之间的平衡。

场,即环境。 宏观角度的“场”涉及可以影响个体的一切外部环境;微观意义的“场”包含具体语境、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微妙而必然影响。 有关于场的研究之所以可以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微观场的不断认识。 对场的研究有标志性转折意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 A. Witkin)。威特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场看成是影响人性格、做事方式的环境因素,并基于其研究领域,介绍了场独立和场依存概念。 他认为人可以被划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个体具有更独立的思考能力,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届因素影响和干扰,往往坚持自身判断;场依存型的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对环境改变及刺激较敏感。 威特金的观点对当时国内外“场”研究起到很大风向标作用。 由此,人们不仅发现了影响人性格、做事方式甚至是成败的心理源头;更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改变影响场类型的因素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 “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一)偶然性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场”可以反映社会特征。从古至今,任何社会都有符合自己民族特色、地域、年代的文化思想,能被民众广泛接受、普及并渗透到心灵的思想就成为标志性的国家精神,也就是国家文化。 个体长期在一种主流文化熏陶下,会不由自主地认同这种文化并跟随这种潮流。 也就是说,外界场过于集中或强大,内在原始的场被外部环境覆盖,从而处于隐蔽状态。 这种情况之下形成的场是具有偶然性的。

(二)必然性

若把场看成是一种连续线性体,场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就是依存性和独立性。 越往两端分布,场的特点就越明显。 人们把靠近连续体两侧边缘的认知风格称为绝对依存性/绝对独立性,靠近连续体中间部分称为混合依存性/混合独立性。 无论是“绝对性”还是“混合性”,都能在行为方式中找到载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引介性研究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对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心理学领域,而是扩散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方面。 研究者们发现,场独立/场依存特性是普遍存在的,个体作为认知风格的载体,正在充分地体现各种“假说”中的特质。在二语习得领域,奈曼等提出的学习策略和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奥玛利和查莫特证实了策略教学的效用。 学习策略及认知活动的研究是基于认知风格存在性为前提,当场依存/场独立维度在环境的刺激下有了发散空间,便开始对外来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整合,形成常态的思维模式,最终以行为方式体现。 这种抽象但客观存在的系列活动无限循环,形成具有特征的运动模式。

“场”对个体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可以体现在语言习得风格上,语言结构系统与认知维度相联系;同时,个体社交功能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场依存/场独立体现得更加明显。 语言是人的语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特征[1],语言习得过程是个体基于信息处理功能,参与语言系统输出的过程。 语言习得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有多种要素聚合在这一活动当中,这些要素既包括语言内在的结构系统,也包括个体认知行为。 个体思维存在,行为方式就会存在,场的范畴就必然存在。

三、 稳定性与转换性

(一)普遍存在的稳定性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意识转换、信息加工、行为输出过程中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认知风格一旦形成,就会持续显现且相对稳定,个体认知维度的宽窄与强弱会影响一个人采用何种方式去做何种决定。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是普遍存在于个体当中的,由于在场连续体中的位置不同,人们被归类于不同的场类型,但无论拥有哪种场维度,人们都会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认知模式,这种稳定性广泛存在,有利于研究者科学判断、归纳演绎。 场依存/场独立并不是完全平均分配于连续线性体两端,也就是说,二者并非完全互补或对立关系,用单纯的二分法来看待场依存/场独立是不科学的。 个体在信息加工时,会体现不同的场倾向。 本质来讲,这两种倾向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适用不同的认知模式而已。

在二语习得实践中,认知风格的稳定性也有所体现,习得性认知活动在外语学习中可以体现在丰富的类型上,其中包含需要分析推理的阅读、完形填空训练;需要语言输出的写作课堂;需要交流对话的口语交际等。 不同类型的认知风格在不同类型的外语习得活动中所处的状态一定是有区别的。 前人做过诸多基于二语习得的场类型特征研究,但都难于达成一致。 诚然,场的空间维度大的足以能够吸引研究者们潜心探究,各派学者对场依存/场独立者的优劣之处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研究者们普遍一致认识到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外语学习者对习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是由意识维度控制的,且这种意识维度会持续发生作用。 也就是说,意识功能不会无故中断或突然发生变化,这使得认知风格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二)发展流动的转换性

意识维度的稳定性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探索空间,有关“场”的定性研究对人们认识抽象的、潜在的、对人的行为方式有影响的认知风格起到很大作用,可以合理地解释思维及行为惯性。 但是,这种稳定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课堂表现时,不应将学习者迥异的课堂表现完全归结于认知风格的差异[2]。 认知风格是个体认知差异的变量,会在外界干预(经常是有意识的干预)中发生变化,从弱到强,或从强到弱,或与另一种形式互相转化。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简化,将复杂的心理过程具体简单化为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是语言认知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主要涉及认知心理的加工过程。 认识语言、使用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部分,二语习得研究离不开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 在信息集合、组织过程中,当影响因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个体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随之,行为方式就会相应发生变化。

四、 外语习得认知活动中的场维度优化

在知觉判断中,根据内在因素做判断的个体属于场独立突出型;相反,被外在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个体会体现出较明显的场依存特征。 认知风格中的场维度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心物场(心理物理场)”较为相似。 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 他认为不同的人在同一地理环境中,往往会采取不同的行动,这是由个体所处的“行为环境”与“自我”进行交互作用决定的。 格式塔学派中的“自我”是个体以自己为中心,跟个人的需要、希望、认知、情绪与态度等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人格系统;“环境”具体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种,其中,地理环境指客观存在的真实环境,行为环境指意念想象中的环境,是存在于人的虚幻意识中的环境。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提出,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制约、调节。 他用一个小例子来解释行为理论,当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且行走了数小时的男子,在客栈店主的暗示下,得知自己骑马横向穿过了康斯坦斯湖时,当场倒地毙命。 在这个例子中,暴风雪天气中的康斯坦斯湖是地理环境,由于风暴,骑马男子无法辨清哪是陆地哪是湖面,一直认为自己是在陆地上行走的,骑马男子脑海中“陆地”就是其意念当中的行为环境。 飓风暴雪中的体力透支没有使骑马人倒下,店主的一句“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却使他毙命,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能使人疲惫不堪,真正致人质变的是心物场。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外语习得活动中,认知风格差异性体现了不同认知类型同学的学习行为特征[3],对不同的场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心物场都可以发挥调节作用,可以利用策略教学使场维度优化。 对场依存的学习者,要注重弥补其在元认知策略运用中的不足。 元认知策略包括监控、组织、调节、检测、反馈等,一般来讲,场独立者具有较强的元认知意识,较多地依靠行为环境,当其感知到认知活动各个阶段的需要时,就会增强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反,场依存学习者在计划、控制、调节和反思等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稍显不足,所以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 以听力练习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音、词、句进行分辨和意义重建,教师要引导场依存学生把听力理解过程作为其认知对象,在前期材料选取上,运用预先组织原则,确定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遵循“i+1”的原则(即输入的信息要略微超出学习者的能力,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步骤)。 在听的过程中,由于场依存学生易受外界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排除母语干扰,增强语言氛围,利用选择性关注策略,特殊注意如时间、地点、人物等的语言细节;听力过程结束,指导学生归纳听力材料中的生僻单词、俚语含义、总结听力技巧。 针对场独立个体,策略教学也是有效的干预方式。 场独立者擅长利用内部参照,对事物形成独立判断,而场依存者善于利用外部参照,不擅捕捉不明显的目标[4],场独立型者由于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对相关性低的语义图示抑制能力较强[5]。场独立型的特点决定了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因素,不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这就要求在习得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引导性的指示与暗示,在发挥其推理演绎优势的同时,注重训练场独立学习者社会情感策略使用,鼓励其利用外部环境提升自己。 例如,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口语输出方面可能存在困难,由于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逻辑和推理来学习,因此可能更重视语音的准确性而忽视了语音的交际性。 这些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时易成为“组内异质”,常表现出积极性欠佳、不易接受他人意见等状态。 另外,来自传统课堂上教师及同学的压力也可能使场独立者更喜欢独自学习。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种教学云平台,践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非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爱面子”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意识地引导场独立学生使用社会情感策略,使其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五、 结论

在心理学和语言教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认知方式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研究者们试图在意识状态和认知活动之间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衔接手段,使个体在语言认知活动中达到理想化状态。 利用好意识空间中的场维度,对开发学习者的潜在能力、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学习者个体维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