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视野下非遗民间曲艺资源的教育转化与应用

2023-03-2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曲艺教育资源苏州

唐 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曹佳龙 (南京歌舞剧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与“保护”一词相关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

一、人类学与非遗民间曲艺保护

人类学来源于文化比较观念,在理念上从一开始的中心主义发展为保护,[2]大概也是历史的必然走向,因为人们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识到旁观另一个社群对作为一个人的启示意义。人类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田野调查,[3]田野调查让研究者置身于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由此可以他者的视角更为明晰其中的社会规律、文化特征。与起初欧洲学者研究非洲文化不同,中国学者在国内所做的田野调查有相当部分体现的是大文化圈下的地域特色。以江苏为例,苏南与苏北地区在语言、曲艺、建筑等方面都颇有差异,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建筑上逐渐出现千城一面的效果,曲艺被大的音乐潮流所席卷,人似乎在这样的文化感召下发展成标准的人,这样的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从发展角度来看,似乎不必刻意排斥这样的趋势,但仍需注意地域特色的保护。由此,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得以施行。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5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04年,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4]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保护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的重视,也是为了保护文化根脉。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由各地域、各民族文明组成,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华文明拥有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人们热衷旅游多是为了感受世界的不同,自然景观因地域差别固然有所不同,而人文景观的不同正体现地域文明的特色,地域特色充满着吸引力。对于民间曲艺而言,它的价值始终存在,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与地方曲艺之间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距离。

地方曲艺主要为地方的文化繁荣服务。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本地文化越有区域自信。比如,上海人讲沪语,广州人讲粤语,他们即使身处外地仍会重视本地语言,这是经济大潮下的区域自信,反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会认为讲好普通话很重要。

地方曲艺的受众主要是地方群众,发展、保护地方曲艺符合地方文化需求。整体来看,非遗保护工作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做得相对较好。对于非遗来说,首先是保护,其次是发展。以京剧为例,100多年前,大概没有人想到京剧需要保护,而现在京剧的受众明显有所减少。这显然并不是因为京剧失去了价值。即使被一时的市场所席卷,也不能否定作为传统戏剧类非遗之一的京剧在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提升非遗曲艺的关注度,有赖于地方群众观念的转变。如果在他们的生活中,地方曲艺能与流行音乐并重,那么地方曲艺自会有其生命力,甚至不必刻意保护。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下环境中尚无法实现。正因此,非遗民间曲艺的传承和保护才相当重要,也极有必要。

非遗民间曲艺主要通过院校体系和社会曲艺团体进行教育传承。《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1]教育传承的目的,一是保持地方文化多样性,二是不断影响地方大众文化。《意见》第十四条提出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因为保护只能使之根脉绵延,却未必能赋予其强大生命力,也就很难实现再发展。只有通过传播让人们认识到非遗曲艺之美,扩大非遗的受众群,非遗曲艺才能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意见》第十二条提出要合理利用非遗,不仅要通过非遗促进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还要有“走出去”的战略思想,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苏州评弹的教育资源与发展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二、从苏州评弹看非遗民间曲艺的教育资源与发展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总称,约于明末清初形成,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苏州评弹主要采用苏州方言,流行的区域主要是江、浙、沪的吴语地区。因为语言的区域属性,苏州评弹很难像同属曲艺的相声那样风靡南北,区域性也正是其特色所在。保护非遗曲艺,首重原汁原味。经历漫长时间的打磨,苏州评弹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在市场大潮下可以稍作一些改变,比如偶尔用普通话演唱一些带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流行歌曲,但这也只能作为暖场之用。若皆如此,这门艺术就很难称之为苏州评弹,也会失去真正懂苏州评弹的听众。

过去三年,由于线下剧场效益欠佳,很多年轻的评弹演员转入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他们吸引观众的方式主要是唱有评弹韵味的民谣等流行歌曲。不难发现,苏州评弹固然能在网络平台上很好地传播,但其魅力远不如书场。一个传唱百年的选段之所以现在还能在书场中反复演唱,现场的场域效应是重要原因。从这一角度来看,苏州评弹既然有着强烈的区域性,就要立足当地,筑牢根基。从苏州评弹的历史来看,它的兴盛就在于受到大量当地观众的喜爱,而它在20世纪末开始逐渐衰弱则是由于当地观众的减少。因此,对于像苏州评弹这样有着强烈地域特征的非遗民间曲艺而言,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唤回当地的观众。

苏州评弹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非遗曲艺来说相对丰富。1955年,上海市戏曲学校成立后专设评弹班。1956年,上海评弹团下设机构学馆,为评弹团输送人才。[5]1959年,苏州市戏曲学校设评弹班。1962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同志的关心下,苏州市戏曲学校更名为苏州市评弹学校。苏州评弹学校不仅是全国唯一的评弹专业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所曲艺类专业学校。[6]29可见,在非遗保护政策出台之前,苏州评弹的教育体系就已建立。苏州评弹作为民间曲艺,可以从光裕社等这样的民间社团中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发展成院校教育体系[7],归根结底是它当时在既有区域内有着较为坚实的观众基础,当时的情境需要更多的苏州评弹演员。苏州评弹学校的设立使得学生可以从过去的只拜一位老师变成博采众长,然后根据自身条件专攻所长。这也推动了苏州评弹人才的培养。

目前江浙沪评弹书坛上的中青年演员大部分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生中多人为一级演员或大学客座教授,但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却抛弃数年所学而转入他行。是评弹没有市场、失去魅力了吗?当初建立专门的评弹学校是因为社会有此需求。在电影等新兴艺术的冲击下,评弹固然受到影响,然而评弹作为存续300余年的曲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这里要反思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评弹适应各年龄段的听众,二是如何提高评弹学生的业务水平。

苏州评弹的书场里大部分观众是当地的老年群体,年轻人相对较少。客观而言,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另外他们年轻时在生活中就深受评弹文化影响,也更能领会评弹的魅力,这其中有一种怀旧情结。年轻人也会有这样的怀旧情结,然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的生活是短、平、快的,很难有时间连续半月去书场听长篇,因此短篇、中篇要更适合年轻人。[6]31-32另外,评弹的演出时间也要考虑年轻受众,可以考虑多开夜场。目前评弹的受众较多,但是真正能够走进书场听书,并且使之成为生活习惯的比较少,因此苏州市区的评弹书场数量在不断萎缩。[8]曲艺与市场的关系紧密,苏州评弹能够发展传承至今,主要就在于民众的喜爱。市场的依托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大量评弹人才的流失。

苏州评弹的衰弱客观上代表了目前非遗曲艺的现状。事实上,苏州评弹或许比其他非遗民间曲艺的现状要好许多。有些非遗民间曲艺甚至面临传承问题,而苏州评弹因为很早就建立了教育体系,在传承上的境遇相对较好。苏州评弹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针对性培养某一种类曲艺的学校。可是在发展上,苏州评弹却和其他非遗曲艺一样面临困境,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养。苏州评弹学校的办学层次是省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提高其办学层次或许并不容易,但是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止于此。曲艺界应当响应《意见》号召,通过协同努力在本科院校中设置相应的本科专业,乃至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在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9]戏曲与曲艺第一次被纳入到艺术学下属的专业学位类别,艺术学一级学科也涵盖了戏曲与曲艺的历史、理论与评论研究,这代表了国家对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视。曲艺已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

三、非遗民间曲艺的教育资源转化

保护非遗民间曲艺应首重人才培养。相比于苏州评弹有专门的苏州评弹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更多的曲艺人才的培养是在艺术职业学院,比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等。全国目前只有两所曲艺专业学校,除苏州评弹学校外,还有一所是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然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间有各族曲艺曲种约400个。[10]曲艺是说唱艺术,主要分成几个大的种类,对于名声不如相声、评弹、评书的曲艺,同样要尽量做好传承保护工作。2020年底,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共12册全部出版,这套书凝结了数百位曲艺工作者的心血。[11]其中,单列成册的曲艺有评书、相声、快板、山东快书、苏州评弹,这几种是现下曲艺中的重要门类,院校中开设的曲艺专业主要也是学习这几种。非遗民间曲艺要发展,这几种曲艺也成为其中的重点,并且可以产生以点带面的效应。

2021年,中央戏剧学院向教育部申报设立曲艺专业。该申请于2022年获批,中央戏剧学院也成为全国首个率先开设全日制曲艺本科专业的院校,曲艺也正式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对于曲艺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曲艺受到重视,一方面是政策上国家重视非遗,另一方面则是曲艺本身所富含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政策的帮扶是助力非遗民间曲艺渡过难关的重要因素,但是真正的发展还需要曲艺发掘内在源动力。坦率地说,并不是曲艺的艺术价值失落了,而是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曲艺界需要真正引领风尚的名家,尤其需要出现接力老一辈名家薪火的年轻名家。院校系统确实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曲艺艺术家,但是相比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院校培养的优势并未真正体现,曲艺工作者的水平归根到底是在书场、舞台上磨炼出来的。

对于苏州评弹而言,专业的评弹学校固然有其培养优势,然而课堂里排练十遍可能都不如在书场里唱一遍。在评弹学校成立以前,“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培养了很多评弹名家。因为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徒弟有很多的实践机会,而实践能够最快地提升一个人的艺术水平。也正因此,陈洁提出分批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江浙沪的“城镇、乡村各大书场跑码头实践”。[6]30对于苏州评弹乃至其他非遗民间曲艺而言,在现在的情况下改变市场很困难,唯有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年轻一代大师名家的不断出现才能真正带领非遗民间曲艺发展。非遗曲艺自有其价值所在,它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这就需要从过去名家大师的生成之路中寻找答案。对原有课程教育机制进行改革,更要注重实践,带领学生勇敢地到社会中去实践,将舞台化为课堂。这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则在促进非遗的传播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转化。

非遗民间曲艺目前的受众群体庞大,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很快,而很多人接受曲艺多是通过网络媒体。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曲艺团体在自负盈亏的剧场中营收较低。名家的不断出现则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所以问题实际在于培养机制。曲艺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若继续从事曲艺工作,多选择去往各类曲艺团,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在院校培养系统中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因此他们进入曲艺团以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舞台实践磨炼。姜庆玲曾做过30年曲艺团团长,对于曲艺人才培养,她说:“对于刚进曲艺团的演员,我们先让老演员对他们指导,之后根据他们的艺术特点,分批送到上海、北京等地的专业培养机构进行培训。学员培训回来后,再进行汇报交流演出,以检验其学习成果。”[10]实际上这在院校教育体系培养中就应当完成。

就院校而言,曲艺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舞台实践。原本的院校培养重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磨炼,但是最终还需要将这些融汇于舞台。如今,曲艺已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随着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颁布,曲艺人才将进入硕博士培养序列。这是对曲艺的重视,同时也对曲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重视发展非遗民间曲艺,目的之一是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12]就曲艺而言,要实现繁荣复兴,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将舞台实践化为课程教育资源是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这种教育资源的转化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符合文艺从根本上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

由是观之,将舞台实践作为高年级学生的重要课程,使之在舞台上得以磨炼,那么他们也会感知到学以致用的喜悦,这无疑有助于他们在曲艺专业道路上继续前行。学生在实践中与人民群众的接触,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创作热情,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更容易积累素材,从而创作出以人民为导向的艺术作品。

曲艺教育资源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曲艺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非遗民间曲艺教育资源的转化,在人民与文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人民的需要是曲艺乃至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非遗民间曲艺的保护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民服务,曲艺工作者要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结 语

从人类学视角来看,对于非遗民间曲艺的保护要注重其中的多样性。非遗曲艺目前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这从教育培养体系的升级中即可见一斑,但是曲艺真正的发展最终还需要其内发出“主观能动力”。慈建国先生说,曲艺是“腕儿”的艺术,[10]从现下教学机制来看,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曲艺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曲艺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回归舞台,因此,院校对于曲艺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在此过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转化,让学生与人民群众多接触,接受舞台的磨炼。非遗民间曲艺教育资源的转化,不仅有助于其保护和传承,亦可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猜你喜欢

曲艺教育资源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苏州一光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苏州十二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