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3-03-22谢冠伦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2期
关键词:出版社数字化数字

◎文/谢冠伦

2021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2022年4月18日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提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融合发展,为出版业在未来很长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对于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来说,虽然它们为特定的读者群体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内容,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开始面临产品规模受限、市场份额萎缩、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小型专业出版社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改革,积极采取行动,推动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一)规模受限,产品刚性需求不强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无论是人员规模、产品种类,还是市场规模、用户数量等,均属于“中小”范围。在缺乏“大、全、多”并且具有版权的内容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数字出版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产品影响面小,用户量少,产品投入市场后营销推广的转化率也较低。[2]而需求的强弱进一步决定了市场的大小,也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市场需求越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目前,出版行业的刚需数字内容产品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策驱动型”,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推动和支持而产生的数字内容产品。第二类是“考试驱动型”,是指那些专门为了应对考试而设计的数字内容产品,往往涉及用户的从业资格或职业发展。但大部分中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不属于上述两类。

(二)身陷数字孤岛,协作不够充分

大部分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部门和部门之间孤立且缺少协作,数字融合业务往往只由一个部门、几个人负责,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无法满足融合发展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融合出版需要更多地考虑出版物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形式的创新性、便捷性、开放性,营销手段的精准化、立体化、社交化。如果无法形成全社各部门的合力,很容易建造出一个个数字资源和产品的“孤岛”。

(三)经费不足,难以持续发展

除了国家经费的支持,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可用于探索试错的自有经费较少,融合发展项目多为大型项目,一些本地化部署的项目预算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元,前期虽然通过国家经费的支持解决了软硬件系统配备、产品建设等基本问题,但后续如果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和产品销售,内容资源的数字加工、数字产品的运维和迭代更新等问题都会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瓶颈。

(四)认识不一,整体素养有待提升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内往往对数字化的认识不一,部分员工认为数字化是未来趋势应大力推进,需要积极投资并推进数字化战略,有些员工则认为数字化是“洪水猛兽”,不仅不应该投入过多的资源,大力推进还有可能对纸质出版造成冲击。此外,一些员工对数字化技术了解比较少,对数字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较低。

二、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对策探析

为解决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在融合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笔者建议中小型专业出版社采用“成本领导者”策略。首先,尽量降低数字产品的制作和运维成本;其次,强化营销以便增加数字产品的收入;最后,完善组织机制,从而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一)降低数字产品成本

1.推广使用协同编纂系统

目前,中小型专业出版社编辑仍以纸稿加工这种传统的编辑加工方式为主,这种加工方式不仅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还会使得后续的排版及数字加工成本较高。新一代的协同编纂系统可以实现基于网络的多人协作编辑,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图书出版流程中的各项工作,但协同编纂系统的使用需要改变编辑长久以来的工作习惯,对于出版流程的改动也较大,因此目前只在知识产权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出版社实现了成功应用。如果要进一步推广使用,需要对现有出版流程进行梳理规划并辅以适当激励,先局部提升,再整体提高,最后流程再造与优化。

2.积极使用新一代排版软件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使用的排版软件多为方正书版,因为面世时间较早,所以对数字出版的支持不太好。近些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新一代的排版方式和工具,例如InDesign、方正飞翔等。这些新型排版软件对数字出版支持较好,可以同步输出PDF、ePub电子书和Word文件,便于再版时进行内容修订和编辑;还可输出XML文件用于内容发布或数据库制作,数字加工价格也只有传统排版工价的1/5左右。

3.确定数字加工标准,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

要想在数字加工环节降低成本,一是需要根据产品的呈现形式确定加工标准,减少非必要元素的数字加工,对数字加工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和重复工作;二是需要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如光学字符识别(OCR)、智能标引等,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4.探索尝试SaaS产品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软件服务模式,和本地化部署模式相比,SaaS模式具有低成本、快速部署、可扩展性、自动升级、数据安全等优势。它的出现满足了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对于系统使用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软件本地化部署的一些问题。不过在有确定性的市场需求之前,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应避免盲目实施一次性投入较大的本地化部署项目,可优先选择轻量化SaaS产品(如小鹅通等)进行探索尝试。

(二)强化数字产品营销

1.选取适合的方式推广数字产品

对于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来说,资源和资金相对有限,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式推广数字产品。例如,尽管电子书产品附加值较低,是融合发展的过渡期产品,但电子书数字加工成本极低,且大部分用户对出版社的第一印象仍然是图书,电子书比较符合用户的心理认知。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产品品种少,终端客户认可度低,入驻第三方大型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书的在线阅读服务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向。同时,借助平台可以满足机构客户一次采购多专业电子书的需求。而通过电子书产品与客户建立联系后,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后续推广数据库、知识库、在线教育等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精准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推广效果。

2.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服务终端

目前,数字产品在高校图书馆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可以将目光投向已有业务联系的企业客户,以开拓新的市场。当下,企业对专业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小型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内容产品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内容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客户通常具有更高的购买力,能够为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提供更多更大的商业机会。此外,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提升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声誉。

(三)优化组织机制

1.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人力资源相对紧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建立跨部门的数字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数字产品的“售前+销售+售后”服务。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能力,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利益分配规则,让每个部门都了解需要推进的工作和未来预期的收益,能够提高员工参与融合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推动融合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非常需要既有专业学科背景、又懂技术、还会营销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首先,中小型专业出版社需要为员工提供融合发展的相关培训,将融合出版培训纳入员工成长计划,帮助员工掌握相关知识,使其有能力参与融合出版工作。其次,纸质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可以通过短期借调、项目外协等方式,让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彼此工作的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具有跨领域、跨学科背景和能力的人才,以满足融合发展的需求。

三、结语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具有长期以来深耕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虽然目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降低成本、强化营销、优化体制机制等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积极采取行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出版模式和内容形式,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社数字化数字
内卷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等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