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性诱剂不同使用方法在单季茭白上的应用试验
2023-03-22叶为诺
叶为诺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开化 324300)
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杀害虫是开化县大力推广的新型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防技术之一。它主要通过对雄性成虫的大量诱杀,以及长时间高浓度性信息素下雄性成虫产生的迷向效应,有效地截断害虫的正常繁衍,从而达到无害化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例如,近年来开化县广泛推广了茭白田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技术。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一些菜农的不规范操作,导致防控效果降低。故此,我们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不同使用方法在单季茭白上的应用试验,以期掌握其最佳使用方法,科学指导菜农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21 年6 月25 日~9 月25日在华埠镇联丰村的单季茭白示范基地进行。基地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二化螟性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供试单季茭品种为金茭1 号。
1.3 试验方法
1.3.1 二化螟性诱捕器投放不同高度诱杀效果试验。设置3 个处理。处理1:二化螟性诱捕器投放位置高于植株30 cm;处理2:诱捕器投放位置与植株平齐;处理3:诱捕器投放位置低于植株30 cm。每个处理重复3 次,每667 m2放置1 个诱捕器,放置诱捕器的大田间距为50 m。诱捕器投放高度随着植株长高而及时调整,每30 d 更换1 次诱芯,各处理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于诱捕器投放日(6 月25 日)后每3 d 记载1 次诱虫量,到9 月25 日结束记载,计算间隔30 d平均诱捕二化螟的只数,并进行方差分析。
1.3.2 诱芯投放不同时长的诱杀效果试验。设4 个处理。处理Ⅰ:诱芯投放20 d;处理Ⅱ:诱芯投放40 d,处理Ⅲ:诱芯投放60 d,处理Ⅳ:诱芯投放80 d。每667 m2放置1 个诱捕器,放置诱捕器的大田间距为50 m,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 次,不更换诱芯。从6 月25 日开始到9 月15 日结束记载,计算相同20 d内诱捕二化螟的总只数,并对最后2 个20 d 内诱虫数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捕器放置不同高度的诱虫效果。由表1 可知,诱虫数以处理1 最多,共诱捕成虫67.3 头;处理2 次之,共诱捕成虫57.0 头;处理3 最少,共诱捕成虫48.7 头。分时间段的诱虫数也是处理1 最多,处理2次之,处理3 最少。8 月25 日~9 月23 日时间段,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余2 个时间段和总时间段,处理1 虽与处理2 无明显差异,但与处理3 的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处理1 的诱虫效果最佳。
表1 诱捕器放置不同高度的诱虫效果对比
2.2 诱芯投放不同时间的诱捕器诱虫效果。由表2 可知,在8 月25 日~9 月13 日时间段,投放20 d、40 d、60 d、80 d 的诱芯诱虫量依次为11.0 头、9.0 头、6.0 头、4.3 头,投放20 d 的诱芯与投放40 d 的诱芯之间差异显著,与投放60 d、80 d 的诱芯差异极显著;投放40 d 的诱芯与投放60 d、80 d 的诱芯差异极显著;投放60 d 的诱芯与投放80 d 的诱芯之间差异不显著。在8 月5 日~8 月24 日时间段,投放40 d、60 d、80 d 的诱芯诱虫量依次为16.3 头、13.3 头、10.7 头,投放40 d 的诱芯与投放60 d 的诱芯之间差异显著,与投放80 d 的诱芯差异极显著;投放60 d的诱芯与投放80 d 的诱芯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投放20 d 的诱芯诱虫效果最佳。
表2 诱芯投放不同时间的诱捕器诱虫效果对比
3 小结
3.1 诱捕器的设置高度以高出植株最为适宜,这可能与植株上方相对通风,性信息素散发充分,有利于雄虫特定的配偶寻找行为有关。故应用二化螟性诱捕器应根据茭白植株高度及时调整悬挂高度,一般以植株上方30 cm 左右为好。
3.2 诱芯投放的时间越短诱虫效果越好,故建议7 ~9月高温时节,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诱芯应3 周更换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