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生态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023-03-22刘铭浩李雪郡刘文卓孙兆东

中国市场 2023年4期
关键词:泰安市生态经济

刘铭浩,李雪郡,刘文卓,孙兆东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1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背景与相关研究

发展生态经济,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新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早在马克思《资本论》中便已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鲍尔丁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同时为了快速增加粮食产量而毁林造田、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保护意识快速形成,并逐渐法律化、制度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出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明确方向,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经济发展,提出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生态经济重要性上升到空前高度。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加快生产生态化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环保低碳技术,打造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探索生态补偿制度、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制度,生态经济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全局化。

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拓,21世纪以来更加系统,角度更加全面。李周(2008)对我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生态补偿这一重要的生态经济解决机制;王国顺(北京工商大学,2008)在《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中,对度量生态经济效率状况的方法选择做了比较分析,有助于更高效地找出生态经济发展不佳的原因;程国栋(中科院院士,2011)从整体角度阐述了生态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正确定位和新视野,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系统的母系统,并详细论述了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演替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在《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历史脉络、理论梳理及未来展望》中,把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发展的40年分为四个阶段,对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多层次多角度展望未来中国生态经济研究重点领域;白暴力(北师大,2022)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及其重大意义研究》中,系统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并深入探讨了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论、概念界定和宏观领域,而在微观方面,主要是指小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和对策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在我国生态经济发展道路上,各基层单位如何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的生态经济之路,仍需要进一步的深思。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如何将生态经济理论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泰安市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生态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前期为解决民生的温饱问题,不得不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来满足民生的基本温饱需求。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实施,以绿色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向发展成为主流。泰安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自从泰安市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一批批重要生态经济项目的完成,对泰安市总体生态环境带来极大改善。如芝田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泰山生态系统维护等项目工程取得重大成效,泰安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分别较“十二五”末改善31.8%和17.4%,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额增速加快,废气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明显提高,绿化园林覆盖面积显著增多。

2.2 生态经济项目的落地对泰安市总体经济水平的影响

为验证生态经济项目对泰安市GDP总量(Y)的影响程度,选取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X1)、绿化覆盖面积(X2)、园林绿地面积(X3)、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X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X5)、垃圾无害化处理量(X6)、第三产业产值(X7)、旅游总收入(X8)作为自变量,泰安市GDP总量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与相对粗略的线性回归分析。

依据泰安市统计年鉴选取2012—2020年相关Y、X值,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下:

图1 2012—2020年自变量(部分)与因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

通过相关性检验,可知废弃治理设施处理能力、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和第三产业产值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8,X1、X2、X3、X7、X8与Y呈高度相关关系。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与GDP相关系数为0.312,两者仅有低度相关关系。但工程项目具有一定时期的持续使用期,使得工程投资必会在长期趋势中形成峰值,由图2可知在2014年和2018年生态工程投资呈双峰形态,且从2012年至2020年项目总投资额呈现增加趋势,可知该自变量对持续增长的GDP总量的影响无法准确呈现,因此可去除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对GDP总量的影响。

图2 2012—2020年泰安市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GDP相关系数为-0.703,两者呈现中度负相关。伴随生态经济项目的落地实施,长期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会呈现减少趋势,同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会呈现上升趋势,会一定程度提高GDP总量。在2012—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反映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生态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旅游总收入与GDP相关系数为0.644,两者呈现中度正相关。泰安市旅游收入绝大多数来自泰山景区旅游,这是泰安市重要的生态旅游特色,旅游总收入在2012—2019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总收入受到极大非正常因素影响,不做参考。

剔除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施工总投资(X4)后,对剩余7个自变量X1、X2、X3、X5、X6、X7、X8与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表1系数α表可知模型1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即将X1、X2、X3、X5、X6、X7、X8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进行共线性诊断,知X1、X2、X3、X5、X6、X7、X8方差膨胀因子均>10,即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不稳定,影响预测结果。

表1 输出结果系数α

因为在“条件检验”中出现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剔除VIF最大的X7自变量后进行岭回归分析补救。在SPSS岭回归输出的岭迹图(图3),当K=0.18时模型最佳,岭迹逐渐趋于平稳。继续调用程序对K=0.18时各自变量结果进行检验,得到表2输出模型概要可知R2和调整后的R2均趋近于1,表明选取数值所作模型拟合程度高,预测效果较好。

图4 岭路径输出规则化

表2 K=0.73时模型概要模型摘要

通过岭回归,得到Y与X回归方程:

Y=0.172X1+0.203X2+0.189X3-0.115X5+0.174X6+0.175X8+β0+ε

此模型中B/SE(B)值远大于2.0,存在高度显著性。

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X1)的岭回归系数为0.17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每提高1万立方米/时,GDP总量增加0.172亿元;

绿化覆盖面积(X2)的岭回归系数为0.2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化覆盖面积每增加1公顷,GDP总量增加0.203亿元;

园林绿地面积(X3)的岭回归系数为0.18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园林绿地面积每增加1公顷,GDP总量增加0.189亿元;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X5)的岭回归系数为-0.1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每减少1万吨,GDP总量增加0.115亿元;

垃圾无害化处理量(X6)的岭回归系数为0.17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每增加1万吨,GDP总量增加0.174亿元;

旅游总收入(X8)的岭回归系数为0.17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亿元,GDP总量增加0.175亿元。

泰安市近五年来不断加大生态经济项目投入力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特色样板、生态农业塌陷地流转经营治理、林下麦冬种植及森林旅游等诸多项目落地实施,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不断推动泰安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改善泰安市生态环境的同时,此类项目有效促进了泰安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有效辐射带动乡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但是泰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时间跨度大,任务艰巨,改革和转变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态经济项目并不能为GDP带来很大的增量。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经济的普及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泰安市整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经济发展基础辅助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不均、市场管理不足,生态经济技术尚未普及以及企业经营方式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的情况。譬如在企业生产工艺的绿色生态化改进创新等方面也相对薄弱,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趋势良好但没有充分实现,喷灌滴灌、生态大棚育苗等农业生态技术尚未广泛推广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生态经济项目的潜在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在长期运行中所积累带来的,并能在不断地积累中增加GDP总量的“内在质量”,走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新发展道路、贯彻生态经济理念必定是推动泰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2.3 生态经济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为验证生态经济项目对泰安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实际选取163份有效问卷,选取生态经济政策的落实(PL)、农业生产和涉农企业生产工艺的生态化改进(GRO)、大众生态意识的提高(PW)、生态基础设施完善(INF)、环境状况的改善(ENC)、与生态经济相关的直接收入的提高(DI)、社会保障程度的提高(SS)等7项作为自变量,居民是否感到幸福感(Whether为“1”表示能感到充足的幸福感,为“0”表示未感到充足的幸福感)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中whether选择1,被调查者为7个自变量中认为能带来幸福感的自变量因素打分,whether为0同理)。

利用SPS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首先进行显著性检验提出无关变量。在对DI自变量检验时,通过其Variables not in the Equation和Hosmer and Lemeshow Test(表3)输出结果可知,前者Sig.>0.05,后者Sig.<0.05,若将DI自变量纳入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首先剔除DI自变量,对其余的PL、GRO、PW、INF、ENC、SS进行Forward:LR方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SPSS Block0与Block1输出结果

在将其他变量纳入模型后进行模型全局检验,在输出的Omnibus Tests of Model Coefficients中,Step、Block、Model三个统计量对应的Sig.均<0.05,即通过似然比检验,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出的分类表中,模型最终总预测准确率为95.1%,相对较高。

表4 SPSS 模型全局检验输出结果及分类表输出结果(Step6)

在输出的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结果中,得到各自变量系数。同时可以得知,在自由度df=1的情况下各自变量系数对应的Sig.检验值均小于0.05,可知各个自变量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SPSS 模型各变量系数和系数检验额输出结果

则可得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Logit(P)=ln(p/1-p)=-51.976+0.106PL+

0.08GRO+0.138PW+0.117INF+

0.174ENC+0.09SS

通过模型可知,在其他自变量一致的条件下,PL分每提高1个单位,因变量Whether=1的预测正确率提高11.1%,即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11.1%。同理,在其他自变量一致的条件下,GRO分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8.3%;PW分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14.8%;INF分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12.4%;ENC分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19.0%;SS分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感到幸福的概率提高9.4%。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生态经济项目的落地对于泰安市居民幸福感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受调查的163个人中,有132人(占比为80.96%)表示能够从近些年泰安市生态经济发展中获得充足的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生态经济所带来的环境状况的改善、大众意识居民素质的提高、生态绿地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方面能表明泰安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生态治理能力提高的同时,能极大程度地惠及民生,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改善。

但是泰安市生态经济发展时间跨度大,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其在社会保障和居民收入提高方面略显乏力。在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同时生态经济尚未在各行业形成潮流,能从生态经济发展中获得直接收入的人群仅占少数。总之,无论是在资金利用上,还是在服务群众上,以及在政策监管方面,泰安市还需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互利共赢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努力走“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人民满意”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3 对策与建议

3.1 推动区域生态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型发展

为遵循高质量生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供给,泰安市政府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促进产业经济与生态结合发展,各区域要健全创新体系,最大限度挖掘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功能。泰安市主要城区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进一批新型生态经济发展企业,利用当地高校资源购买知识产权,并与不同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林业等创新结合,促进多产业模式共同发展,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的功能型发展。

3.2 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夯实生态经济基础

泰安市要发挥生态经济首创性、带动力和突破性的特征,利用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断开拓思维和创新,利用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实现区域单一资源化的生态经济向多元化的转型,从而分散改革风险,更多地开拓新的生态经济发展领域。为保障生态经济改革持续有序推进,避免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折回现象,泰安市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乡镇政府领导班子要深化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流程;重点建设一套以低污染、低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生态经济示范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引导市场趋向,保障生态经济发展红利的充分释放;加强对劳动力保障、投融资改革、财政税收改革等配套政策体系的持续监管。

3.3 建立有利于区域科技与生态相融合的发展体系

坚持生态科技创新的发展导向,注重泰安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推动生态经济产业逐步迈向高成熟水平,带动其他传统行业突破创新瓶颈。此外,政策的长期有效实施还需要财税奖励、融资优惠等基本内容的支撑,利用泰安市高校集聚的优势,发挥好人才使用和配置功能,建立人才产业科技园和新区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相互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和高校为支撑的泰安市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3.4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维护和建设

完善生态经济体系所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设施,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评价方式,建立多样化要素分配方式为生态经济岗位多元化特征做支撑,为生态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加大生态文明教育支持力度,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资源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全面实现泰安市高效、高质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公共服务保障。

猜你喜欢

泰安市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泰安市通联站站长——王晓栋
泰安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