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原则和途径
2023-03-22关波
关 波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1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关乎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和教法改革,是广大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整个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中职学生学好其他基础课程乃至专业课程、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的需要。中职学校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与学生的语文能力密切相关。可以说,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绝大多数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现阶段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广大语文教师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综观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大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1 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进入职校的学生基本上是经过中考分流后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初中阶段,这些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自控能力较差的现象。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偏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语文教学往往也不能深入他们当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短时间内也就难以得到提升[1]。不少学生尚未掌握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比较低。
1.2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在实施“三教”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究和创新,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自己一人从头讲到尾,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达成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习惯把课文的篇章字句及其中涉及的语法修辞等知识详尽地讲授给学生,学生除记一些笔记之外,并未有实际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只片面满足于让学生不停地听和记,教师则通过烦琐讲析来提供现成的范式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此种教学模式在应试中也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此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学生有可能会对文学作品厌烦,甚至降低了基本的阅读兴趣,不仅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反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本的生机和魅力。
1.3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早已引起语文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上讲深讲透,或是“满堂问”,表面热闹,收效甚微;或是“满堂灌”,教师从始至终独占讲台,学生只能不停地听、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呼唤人文回归,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的呼声尤为迫切。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把握新课程理念,熟悉新课程标准,树立效率观念,坚决摒弃陈旧低效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扎扎实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循序渐进的,不可一蹴而就。教师除了课内的积极引导,还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思考的时间和质量,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使其更具张力和活力。如学生缺乏主动阅读和自主体验,则提升语用能力的可能性较低。
2 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原则
2.1 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依托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在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作用下,学生能够纠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问题。同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通过努力感受到成功实现目标的喜悦。反之,如果教学目标过高、过难,则会使学生因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不同职校的语文教学还要考虑与专业培养需求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专业成长、技能掌握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的基础效用。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应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教学中要扬长避短,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表现,尽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才会对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
2.2 互动性
有效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师生共同协作、紧密配合才能达成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完整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是在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中以及在教学评价中,都应该建立师师、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例如,教师之间可以集体合作备课,共同讨论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最适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学模式,或同质异构,或取长补短,或共享资源。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2]。学生之间应成为学习伙伴,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同伴互帮互助,彼此之间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帮助,从而达到整个班级全体学生合作共赢的目的。
2.3 多样性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普遍使用的国规语文教材大致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板块,特别是多种体裁的文本解读和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众多一线教师已结合理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诸如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性的教学模式等。到底采用何种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笔者认为可以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混合式的语文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中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语文课堂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4 趣味性
中职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大多数是15岁左右,偏重于形象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阶段。加之其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由此决定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式讲授知识,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语文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非常适合教师挖掘趣味性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上,可以设计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音视频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在布置作业时,可结合职校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听说能力的题目,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课本剧展演等,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游戏活动、合作探究中有效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使之成为乐学、善学、陶冶情操的有趣课堂,成为学生的知识乐园。
2.5 实效性
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现阶段语文课时仍然偏少,部分学校尚不能完全达到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以及教学内容中,教师必须有所舍弃,转变教学观念,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设定严谨科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必须立足根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中职语文教学的传统框架。例如语文课程和专业课程互相融通,进行跨学科整合,让学习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习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教师要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用性、工具性。学生只有学到比较实用的知识,才会激发其学习动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目标[3]。
3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
3.1 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师要在分析教学需求与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如何通过实施教学来解决教学问题,从而制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及方案,且需要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此方案实施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不断修订完善这一方案,则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还不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一份陈旧的教案连续使用多年,实在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语文教师要知道教案不等于教学设计,应下功夫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统编中职语文教材不再以某一文体为标准来编写,在一个单元中,可能有小说,也可能有散文、诗歌和戏剧。这种打破了文体限制、凸显单元人文主题的编排方式,更需要教师有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下功夫做好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3.2 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语文学习的资源,绝不仅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更生动、更有趣、更直观的语文学习资料来源于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习素材,并能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可安排课前一分钟小评论,让学生结合生活见闻谈谈自己的感悟,既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再如学生的微写作练习,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3.3 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势必受到信息技术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讲授知识为主,而这些固有知识现在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获得远比教案或课件中更为丰富、更为新颖的资料。所以,教师必须顺势而为,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代替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多媒体器材将教学材料以幻灯片的形式投射于屏幕上,其声音、图像、文字的叙述更生动直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4]。网络上有丰富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视频和文字等资料,一些网络平台也推出大规模在线课程,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内容,教师完全能适当运用。由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和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普遍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育职能部门对信息化技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中职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的号召,纷纷采用多种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很多学校也开始加强语文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一线教师也开始注重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3.4 注重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又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审美情趣、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要点,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加具体明晰,既结合了学科特点,又凸显了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和育人价值,为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指明了大方向。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在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5 实施多元性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同样,语文课程也必须实现对学生的多元性评价[6]。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科能力、人文素质等发展状况的人文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宽容和尊重。就语文教学而言,多元性评价表现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拒绝以标准答案度量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学生个体的差异、文学文本的差异,势必导致对文学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教师仍然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则会使语文教学陷入僵化呆板的“死胡同”,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要采用多元性评价方式,对那些大胆质疑和敢于表达的学生持有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完善和发展自我,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信心和决心。
4 结语
“三教”改革落地实施,不仅需要政策引领,也需要一线教师切实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的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得以深化。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探究,密切结合教材改革的新内容、新架构和学生实际,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打造活力课堂、有效课堂、趣味课堂,使语文学习真正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增值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