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时代下“多学制贯通、多路径衔接、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3-03-22徐纪伟崔东涛马永超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健康母婴养老

徐纪伟,王 宁,孟 松,崔东涛,马永超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1 健康服务行业现状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9064万,占总人口的13.5%。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介绍,人口老龄化引起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问题将大量涌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特别需要专业人员开展养老、康复、照料等健康服务。此外,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成人的亚健康问题日渐普遍,也非常需要专业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康复保健等健康服务。另外,随着国家“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新的生育高峰到来,人们对母婴、幼儿家政服务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特别需要专业人员对母婴及幼儿开展形体恢复、心理护理、日间照护、早期发展等健康服务。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社会“大健康”产业(月子中心、早教中心、养老中心、养生馆、康复中心等)呈井喷式发展,而推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健康服务人才[1-2]。

目前从事健康服务行业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女性较多、年龄集中在45~65岁,人才发展梯队不合理;从业人员以初、高中学历为主,职业资格证书很少,整体服务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及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行业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从业人员流动率很高[3-4]。健康服务人才规模及能力已成为养老保健、康复护理、老年照护、健康管理、母婴照护、婴幼儿托育的严重障碍。

2 健康服务行业人才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母婴照护、幼儿托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妇及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的民生目标,强调要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给投入,提高照护养育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家庭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养老保健、康复护理、老年照护、健康管理、母婴护理、幼儿托育等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但整个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人才供给不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企业机构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养老照护师、康复治疗师、母婴护理师、幼儿照护师、健康管理师等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积极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校外实践基地等的建设上全面开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3 构建多元化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路径

针对社会各类生源的能力进行评估测试,按照学分制管理、分学制、分类别、递进式、育训结合培养,校企共同研究制订具有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特色的“多学制贯通、多路径衔接、职业能力递进”的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招生部门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生源,采取相关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方法,择优选取社会人员。教学部门组织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根据养老保健、老年照护、健康促进、幼儿托育多元化需求和职业岗位工作实际要求,共同制订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方案。企业、学校共同签订协议,实施招生即招工、师带徒的培养模式,一年制、两年制开展健康照护技能培训,三年制与医药卫生、公共服务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并轨,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健康服务人才。

招生部门针对初中、中职、高中毕业生等学校生源,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方法,择优录取应届学生。教学部门组织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根据中医康复、针灸推拿、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健康管理、幼儿发展等多元化的需求,共同制订两年制、三年制、五年制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实行“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机制。企事业单位、学校共同签订协议,实施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培养模式,打通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不仅开展医药卫生、公共服务类专业的学历教育,而且培训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技能,培养具有医学职业技能的健康服务人才。

4 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群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河南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以服务豫中南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医疗服务为重点,疾病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积极对接社会民生等紧缺领域,加快布局养老、托育、家政领域,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不仅培养临床医学、中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还培养家政、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人才,涵盖了“大健康”行业领域,专业设置完全满足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学校积极增设老年保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健康、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等专业,依据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培养内容以及就业岗位相近、相似、相关的原则,将护理、助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组建护理专业群,将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医学营养组建健康专业群,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组建公共服务专业群,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组建康复专业群,建设一批具备健康服务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实现互动提质、相互支撑,集聚增效,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

5 实行“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面对初中、中职、高中毕业生等学校生源,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方法,实行“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培养模式。

(1)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学校与护理学会、康复学会、健康学会、业内领军企业联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健康服务产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对接,制订“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原有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互选模块(中医康复、针灸推拿、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健康管理、幼儿发展)四大主干课程模块,即“专业教育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互选课程群”。“母婴护理”对接母婴护理、育婴师、保育员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老年护理”对接老年照护等级证书考试内容;“中医康复、针灸推拿”对接康复理疗师、中医推拿师、中医针灸师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健康管理、幼儿发展”对接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将有关执(职)业证书以及就业岗位需求作为相关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参考,将知识点融入相应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2)强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岗位调研结果与职业能力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及老年照护、康复理疗、母婴护理、育婴师、保育员等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就业岗位需求作为相关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参考,将知识点融入相应课程的教学中,将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紧密结合,明确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录制操作视频,建设母婴健康促进与管理、老年人日常健康照护技术、社区和居家护理技术等在线开放课程。编制《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母婴健康促进与管理》《人体解剖学》等活页式工作手册,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岗位工作需要,使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者有机融合,课程教学与等级证书培训互相衔接,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基地完成相关课程训练、考核及服务工时,给予学分及证书。

(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案例式及项目式教学,加强课上课下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注重以团队协作为主的学习模式,培育学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以在线课程、微课、在线题库为支撑搭建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推行班级专业导师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专业导师肯定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想法,激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辅导员管生活,班主任管学习,帮扶学生自我管理;让每个学生建立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来提高学习效果,定期检验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实现;加强时间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形成固定作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学习。实施“三个十工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大学期间每个学生读10本以上名著,大学期间有10次上讲台发言的经历,大学期间完成10篇不低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完善实践教学及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早实践、多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实行“职业岗位顶岗实习,企业基地工学交替”。调整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增加优化各科实训项目,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根据岗位工作能力和等级证书考试大纲优化实训项目。另外,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硬件建设。依托漯河市康复医院建设康复治疗产教融合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社区康复水平;在现有豫健集团模拟医院基础上,新建模拟养老院,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增设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和智慧养老设备,让传统养老升级为“科技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为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护、社交需求保障和情感呵护,满足老年照护实训项目教学;完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增设分娩模型、孕妇模型、新生儿沐浴及游泳设备,满足母婴护理实训项目教学。

(5)组建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学校将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校”工程计划,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于一体的管理机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注重从重点高校、企业和医院聘请健康专业领军人才到校开展讲座、技能指导、科研合作等,提升校内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实施校企师资双向流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选聘企业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X”证书课程的理论、实训教学及岗位见习指导,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灌输。选派康复、养老、护理教师到国内一流的相关医院、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校内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企业身份的认同。目前,学校从附属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健康体检中心、康复护理机构等遴选健康教育师资,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复合型师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建成一支既能开展临床治疗、日常照护、社区康复工作,又能指导学生技能实践的教师队伍。

(6)将思政教育、美育、劳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将劳育和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一是专业课教师深入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环节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二是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实践、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即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技术、提升技能,在反复训练和操作中体悟和感知,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在模拟的职业情景中培养职业精神,培养爱心、耐心、细心;三是将医院和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医院文化和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受职业素质培育,为毕业融入医院和企业、适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整个培养过程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创新“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运行机制不仅打通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还培养了具备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能力的医药卫生、公共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取得认证后可以在全国任何一家康养照护、健康管理、婴幼托育企业中就业,实现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6 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学历教育并轨机制

面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生源,采取相关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方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分级递进式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学历教育并轨机制,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模式。一年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开设家庭照护、成人日间照料、安宁疗护、婴幼儿照护等课程,规范健康服务技能,获得健康照护初级证书;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实行专业分类培养,加入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及社会、人文课程,提升学员康复理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托育照护技能,获得健康照护中级证书;三年制将课程并轨到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年制课程中,修满三年制专业课程。这样形成一年达到健康服务技能初级,二年达到健康服务中级,第三年与医药卫生、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并轨,达到既具备健康照护技能又具备康复、护理及健康管理能力。整个培养过程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学分制管理,实行“岗上教、岗上学”“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等培养方式,获得健康照护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可以持证到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婴幼托育、健康促进等岗位就业。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进入医药卫生、公共服务类专业进行学习,学习期满可以申请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最终获得学历证书、执业证书和技能证书。

7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

成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系两级督导组织,制定二级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及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教、课程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习标准、考试工作标准等环节标准。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实行“严进严出”,严肃考风考纪,同时改革和创新课程考核模式,全方位实行过程性考核,推行“1+2+N”课程考核改革,即1次课程期末考试、2次课程阶段性考试、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创新思维纳入考核范畴,“以考促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

8 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特色

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制订“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构建分级递进式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学历教育并轨机制,打通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实行“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康养照护与健康管理特色的健康服务人才。

猜你喜欢

大健康母婴养老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养生不是养老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大健康”时代到来了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
养老之要在于“安”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