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青春特质的三重逻辑
2023-03-22黄陈晨董大伟
黄陈晨,董大伟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北京 100089)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1]11这意味着百余年来,党的理想信念与青年的价值理想同心同德,党的奋斗目标与青年的发展方向同心同向,党的行动纲领与青年的实践追求同向同行,党与青年之间的血脉联系构成了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基因密码”,成为党历经百年风雨而依然风华正茂的重要原因。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宝库中探寻中国共产党青春特质的理论渊源,在百年党史中寻找时空激荡的青春共鸣,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推进青春型政党建设,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青春特质的关键。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奠定中国共产党青春特质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高度关注青年群体和青年现象。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经典作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长期实践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工人阶级在无产阶级解放中的重要作用,从青年的阶级、现实、地位、价值、教育、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这些理论观点奠定了党永葆青春特质的理论基石。
(一)青年本体论决定青年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与青年工人阶级、大学生、先进青年等交往频繁,加深了其对青年群体的了解和认识,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一方面,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2]304面对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恩格斯认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3]。在分析1848年维也纳起义时,恩格斯高度肯定了大学生们在斗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约4000名装备优良、训练远比国民自卫军要好的大学生,成为革命武装的核心和真正力量”[4]595-596。马克思恩格斯还将青年看作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的“突击队”,认为无产阶级要想解放全人类,最终获得自身的解放,需要实现青年的国际联合。另一方面,青年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列宁在《致我们的接班人》一文中号召青年:“年轻的同志们,你们要在这方面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你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来建设光辉灿烂的新生活。”[5]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毛泽东同志将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一切事业的继承者”;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把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作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来强调,指出“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1]213。
(二)青年特质论标明照顾青年特点是党赢得青年力量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为,相较于人的幼年和老年时期,人的青年时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要始终把照顾青年特点作为激发青年潜能的引擎动力。一方面,应该充分把握青年的优势,发挥青年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青年是热情勇敢、胸怀抱负,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群体。“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尚奔放的激情。”[2]305在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英文版和德文第二版所写的序言中,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这部他在青年时期所撰写的著作的理论意义,指出“这本书无论在优点方面或缺点方面都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但是当我重读这本青年时期的著作时,发现它毫无使我羞愧的地方”[6]392。因为在恩格斯看来,正是“青年时期的激情使我大胆作出的英国即将发生社会革命的预言”[6]318。在1840年写给威廉·格雷培的信中,恩格斯说道:“工作,生活,青年人的勇敢精神——这才是实在的!”[7]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表示青年的热情、勇敢、进步与革命往往呈现出自发状态,易于被利用。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恩格斯在介绍维也纳起义的情形时表示大学生军团的青年们虽然反对帝制,但是头脑却一片混乱,完全没有认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敌对的原因。马克思也对青年的进步性与革命性易于被利用表示了担忧。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镇压工人阶级而组织了一支由15岁到20岁的青年构成的别动队。马克思指出:“他们的性格在受临时政府征募的那种青年时期是极易受人影响的,能够作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和狂热的自我牺牲,也能干出最卑鄙的强盗行径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8]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充分把握青年特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提升青年的认知水平与判断能力,使青年能够认清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质,真正成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生力军。
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特质的思想,按照青年特点与需求做好青年工作。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1]11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开展青年工作时,始终准确把握青年特点,深入了解青年特征,同时加强自身修为,不断创新、自我革命,以提升对青年的吸引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特质的重要秘诀。
(三)青年教育论表明培养好青年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为,照顾青年特点的同时需要严格要求青年,始终把校正人生航向作为青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强青年教育,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教育。“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9]217一方面,要以正确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在1866年的日内瓦代表大会上,面对部分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和工人由于未能认清蒲鲁东对空想主义者的假批判和假对立而被迷惑,马克思特意撰写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以帮助无产阶级青年认清蒲鲁东主义的本质,摆脱这些陈腐思想的毒害。面对由于党派竞争导致部分俄国青年出现思想误区,列宁提出应借助马克思主义来引导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他指出:“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10]另一方面,要全面培养青年,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青年的教育是畸形的、片面的,其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压榨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无产阶级的教育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马克思认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9]218。而且,“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4]308。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让青年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青年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特质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关于青年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的思想,牢牢抓住教育这一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事业,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紧抓青年人才这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资源,构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青年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特质的重要法宝。
(四)青年组织论阐明先进青年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历史作用,明确指出如果布尔什维克党无法争取到青年力量,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列宁发现作为个体的、具体的青年,其力量是有限的,其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因此,列宁首次提出了组建共青团的构想,将共青团作为青年人自己的组织,以此来引导及号召青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919年4月17日,列宁在全俄共产主义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重要的是,青年们,共产主义的青年们,组织起来了。”[11]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他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使阶级和党结合起来的第三条引带,就是青年团。青年团和全体青年对我们党的发展全部重大意义,是几乎用不着证明的。”[12]在明确成立青年组织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尽可能地获得青年团的支持和拥护,以此来吸收更多的青年力量,扩大党组织的规模。
中国共产党在筹备建立党的早期组织过程中,李大钊、陈独秀等创始人就开始考虑为党培养后备力量,准备建立先进青年组织。1922年5月,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正式成立。毛泽东对共青团寄予厚望,明确提出“希望你们团结起来,作为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13];邓小平也要求共青团“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14];江泽民指出“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15];胡锦涛强调“要着力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共青团各项工作中去”[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1]5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为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特质的坚强堡垒。
二、历史逻辑:百年奋斗历程印证青春型政党的蓬勃朝气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2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就打上了青春的印记,带有与生俱来的青春气质。
(一)党的创建历程奠定青春基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拼尽全力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在这一背景下,从新文化运动发轫,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催发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中每一步都嵌入了青春的基因。
第一,新文化运动触动青春觉醒。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激起了要求进步、寻求科学真理、追求解放的热情,其初衷与青年直接相关。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标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以觉悟青年、改造社会为己任。杂志创刊号的社告第一款就明确提出:“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17]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广大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逐渐觉醒。他们独立思考现实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路径辨析各类学说,积极求索适合中国的变革之道。陈独秀、李大钊周围逐渐聚集起一大批青年学生,并组建了诸多青年社团,包括毛泽东和蔡和森等组织成立的新民学会、邓中夏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周恩来等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新文化运动促使包括党的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在内的广大青年迅速觉醒,为民族重光与国家复兴锻造了全新的青春力量。
第二,五四运动见证青春力量。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1]207,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凝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觉醒青年认识到了民众大联合的力量,开始将启蒙对象拓展至劳苦大众,马克思主义开始同无产阶级相结合。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广大爱国青年更加直接而自信地感受到天降大任的使命感。1919年8月,毛泽东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8]五四运动一年后,陈独秀把五四精神归结为两点: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精神。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表明青春担当成为五四青年最为重要的品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春气质。1920年8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共17人,平均年龄28岁。同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其发起人李大钊32岁,成员共14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毛泽东27岁。在法国和日本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其发起人和成员皆为青年,年龄都在25岁左右。1921年7月,党的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出席大会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年仅19岁。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始于青年,先进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的成立又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命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9]8,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青春型政党的形象表达。这一精神始终激励青年砥砺前行、奋发向上,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持续高涨。“中国共产党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热情欢迎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1]11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20],充分展示了百年大党的青春活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密码,其不仅在百年岁月中涵养了党的青春气质,也必将随着时代发展持续升华党的青春气质。
(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历程熔铸青春奋斗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9]21从“一百年前”到“一百年来”,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青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特殊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以其澎湃的青春气质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并带领他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21]166。党的青春特质通过一代代青年影响整个民族,书写了彪炳史册的百年华章。
第一,领导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对党忠贞不渝,坚定地站在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前列,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毛泽东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学生们组织的一支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22]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工农运动高潮,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搏击,参加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投身全民族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前线浴血奋战以及形成波澜壮阔的第二条战线。广大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年轻的生命,生动地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精神内涵。
第二,领导广大青年全面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面对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广大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这一时期,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致力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为当之无愧的生产建设和保家卫国的主力军与社会改革运动的先锋队。他们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民主改革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伟大斗争,踊跃投身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开展学雷锋活动,喊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展现出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演绎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广大青年也实现了自我升华,锻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领导广大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广大青年勇作改革弄潮人,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面对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广大青年以火热激情投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实现从以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移到以参加生产建设活动为主的重要转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有两亿青年,他们是各项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23]此后,青年们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等一大批青春气息浓烈的创造性活动,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
第四,领导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继续成为党在新时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成长成才理念,努力修学储能,在各行业练就过硬本领,放飞青春梦想。“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回响在新的历史起点,昭示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20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4]在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中,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成长为共青团员,又从共青团员成长为共产党员,源源不断地为党输入新鲜血液,这是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的生命力之源。
三、实践逻辑:新征程要求开创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新局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这就需要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领导青年永久奋斗为主线、以自我革命永葆活力为保障全面建设青春型政党。
(一)以青春型政党领导青春之国家
习近平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5]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要冲破这些艰难阻隔,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青春之政党铸造青春之国家。
第一,以理想信念焕发国家和民族的青春风貌。理想信念标识着政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回答了政党因何而来、为何而去的问题。回顾百年党史,解锁其中所蕴含的“青春密码”可以发现,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守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而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首要密码。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1]15,“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6]。建设永葆青春特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做起。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7]。这要求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作为共产党人铸魂、补“钙”的基本途径,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真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第二,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按照既定部署,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发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活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以优越的制度文明彰显党的青春气质,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带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第三,以守正创新精神始终坚持党对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希望在青年、未来在青年。首先,建设青春型政党,获得青年人的信赖和追随是前提。要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牢牢坚持党对共青团的绝对领导,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作用。其次,建设青春型政党,保证中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是关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青春篇章,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历史经验。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主流主线,坚持与人民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途径,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活力源泉,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骨干作用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鲜明特色,让广大青年在尊重与理解中焕发青春活力。最后,建设青春型政党,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是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青年工作,引领青年发展,明确提出“党管青年”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青春型政党的政治内核。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8]
(二)以青春奋斗续写新征程上的青春华章
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一方面,以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动为统揽,组织动员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作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青年一代成长发展提供了充足机会和广阔舞台。党的青年工作要深刻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内涵,深入思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和共青团组织的职责使命,革新工作理念、擦亮“青”字品牌、创新方式方法、忠实履职尽责,努力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引领广大青年传承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创新凝聚青年力量的工作思路。习近平反复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奋斗精神体现在当下,也体现在永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29]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的业绩。同时,要把握时代要求,尊重青年成长规律,照顾青年特点,与时俱进地创新凝聚青年力量的实践路径。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路径创新,凝聚青年力量,培养一大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永久奋斗的先锋分子。
(三)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坚持革新、与腐朽旧事物坚决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青春特质的重要属性,也是党受到青年欢迎与追随的重要原因。建设青春型政党、永葆党的青春特质,需要党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在自我革新与超越中不断焕发出旺盛的青春活力。
第一,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30],充分表明党的百年风华正茂与从严管党治党有着直接的关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高度看待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实现了伟大的革命性锻造。身处“两个大局”,党和国家事业既迎来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坚定不移走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这要求以工程建设的系统思维对待和部署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全面从严治党,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以各级党组织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依托,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将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坚定不移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保证“5+1+1”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覆盖全面、重点突出。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自我革命的政治立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决定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31]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性锻造、永葆青春活力的目标性任务。从严治党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牢固初心的坚守、强化使命的担当,这需要我们党有直面痛处的决心和解决矛盾的恒心,更要有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担当,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状态,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三,在坚持敢于斗争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四个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需要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坚定斗争意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方面,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涵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豪情。只要我们党在坚持斗争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就始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