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五重论域透视
2023-03-22李煜
李煜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爱知大学 中国研究科,日本 名古屋 4538777)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治党管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继承发展党的思想理论,融汇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诉求,持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新观点、新判断和新论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战略性地位。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加强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写进历史决议。系统论观点认为,“系统是由一些元素(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2]。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联结、运行有序、协调配合的系统。从系统论视角出发,以出场域为目标导向、方法域为工具载体、制度域为根本保障、能力域为提升路径、文明域为价值归向分析和解构其理论论域和内在逻辑,有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逻辑理路,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出场域
“出场学专指一种视域,即从‘出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和空间的语境中在场的可能性。”[3]在“出场学”视域下,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在时代和空间的语境中出场的逻辑性发生于哲学意义上其秉持的价值正当性。申言之,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出场逻辑内在蕴涵于其所秉持的价值维度中,同时基于价值维度的出场域又内在规定了这一论述的目标导向和逻辑起点。这一重要论述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作为其价值起点,同时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作为其价值目标,以此刻写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在理论领域的出场逻辑,并将其贯穿于实践领域。
(一)价值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为了谁、依靠谁,力量来自哪里,这是一个政党政治立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全党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5]“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政治建设价值起点和价值立场的鲜明体现。党从创立之初就紧紧依靠工农群众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紧紧依靠群众智慧、群众伟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完善治国理政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直接关切的现实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置于首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党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确保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并始终将其作为我们党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强调,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对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一,从位置的重要性而言,突出人民群众的至高无上地位。习近平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6]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命题并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7],到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再到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中增写“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是以制度的规定性不断强化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最高位置。其二,从利益的重要性而言,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至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是否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乎民心向背,党只有重视从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民心。其三,从力量的重要性而言,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8]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从而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价值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心理根柢和价值目标。政治信仰是为了整合、塑造和引导政党稳定发展而制定的一种理想目标和精神指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从政治信仰的重要性而言,政治信仰具有凝聚社会思想、达成政治共识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言:“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10]从坚定政治信仰的现实性而言,新时期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动摇等问题。对此,习近平形象地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11]显然,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缺失会导致党的政治建设系统失衡和失序,甚至发生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不良反应。因此,充分认识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进一步筑牢政治信仰根基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破解系统性问题的重要保障。
政治信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此,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其一,坚定政治信仰,必须不断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提升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习近平要求全体党员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学好用好经典,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回应和解决新问题新挑战,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其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涵育坚定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精神谱系,通过有效利用政治文化资源可以进一步增强政治文化自信,为涵育政治信仰注入文化力量。其三,以扎实的学习实践活动巩固党的政治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以巩固党的信仰之基。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法域
系统论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和工具载体,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善于运用哲学思维和科学工作方法,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治党管党,运用系统方法净化政治生态。
(一)思维方法:坚持辩证思维科学治党管党
辩证思维要求“依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具体的思考、深入的思考、连贯系统的思考,发掘事物内部的深层次联系”[12]。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着重把握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间的逻辑关联,正确运用辩证思维廓清以下关系:其一,准确理解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逻辑关系。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处于统领位置,发挥着总领全局和纲举目张之作用。同时,党的其他建设与党的政治建设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党的建设之合力。其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从哲学意义上看,在党的建设中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点,牵住了解决党内问题的“牛鼻子”。其三,正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间的逻辑关联。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形成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机整体”[13],要防止各要素之间相互消解、抵消、稀释,不断促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其合力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辩证思维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论断,为科学治党管党提供了方法指引。其一,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以提高政治认同。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从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党性,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其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强化制度治党。通过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从严治党管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其三,强化政治监督以形成多方联动的监督合力。针对影响较大的腐败问题等,党坚持利用纪检监察制度铁腕肃贪、重拳反腐,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外结合、多方联动的监督合力,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消除了政治隐患,防范化解了政治风险,刷新了党风政风,赢得了民心。
(二)工作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净化政治生态
习近平历来重视正确开展工作的方法问题。早在主政浙江时,他就在《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一文中强调“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14]。运用系统方法净化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效工作方法,也是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的有力抓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5]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看,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反之,党内政治生态污浊,会对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滋生矛盾和乱象,久而久之,发生连锁效应,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人心向背。因此,习近平高度重视政治生态问题,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16]。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17]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工作方法,坚持系统治理和多措并举,发挥合力。对此,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方法遵循。其一,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固本培元。要有的放矢,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其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我革命。党风廉政建设,是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的重点内容。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脱离群众、堕落腐化、贪污受贿和违法乱纪等问题,要勇于自我革命,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三,加强党内监督,立规明矩。强化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党员干部要带头遵规守纪,对党绝对忠诚,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矩办事。同时,强化党内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闭环。从严从细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注意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动态监督,衍生新型监督。通过多措并举全方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风清气正的优质环境。
三、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制度域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树立了严明的政治规矩和铁的政治纪律。因此,严守党的政治规矩红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底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系统能够高效有序运行和发挥实效的制度保障。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突出制度的作用,即通过建立健全各领域、各位阶、各环节的党规党纪制度体系,构筑党的制度链条的有机闭环,从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与联动作用,使党的活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一)根本遵循:严守党的政治规矩红线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政治规矩是保持其政治系统正常运行、政治生活实践有序开展的重要制度因素。“制度通过提供稳定的权威性,将行动者的行为约束在系统可控的范围内,从而避免系统内失序。”[18]在党的所有规矩中,党的政治规矩处于首位,它是全体党员在政治生活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规范和言行标尺。严守党的政治规矩红线,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对于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4万个基层党组织的百年大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约束,那么党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团结统一也将不复存在,甚至会导致亡党亡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党的政治规矩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其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是党的总规矩和治党管党的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二,政治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红线”和“高压线”,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上下级之间不能突破的“黄线”。严守政治规矩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程序和工作制度,不逾矩违规办事。其三,要强化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建立健全由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纪律检查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员多主体协同的党内监督体系。同时,要将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融合贯通,实现协同发力,不断提升监督合力和实效。
(二)制度保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底线
纪律是党运行的生命线。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旗帜鲜明地将“铁的纪律”视为布尔什维克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党的纪律中,习近平尤其强调“政治纪律”,他指出:“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19]133政治纪律的强弱是反映政党素质和政党形象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党的组织号召力、社会管控力和成员凝聚力。
习近平高度重视严肃政治纪律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领导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针对党内出现的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等损害党的集中统一的突出政治问题,习近平要求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不断在政治实践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提高其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其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入推行依规治党与制度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与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5)、《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8)等多部党内法规,着力构建系统全面、权威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三,加强政治巡视,深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制度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看,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视党纪国法、破坏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守好政治纪律这条底线,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清醒、行动有效。
四、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能力域
作为一种多维能力系统,党的政治能力从主体而言主要包括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本领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路径,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力支撑。
(一)能力核心: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21],要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22]。从哲学意义来看,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在党的政治建设系统整体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只有抓好政治领导能力这个“牛鼻子”,才能达到举旗定向和纲举目张之效果。
习近平针对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领导能力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一,强化政治引领能力,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各级党组织必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正确政治方向。其二,增强战略谋划能力,统筹协调谋定大局。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谋定后动,提高谋大局的能力和定力。其三,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升实践创造动力。要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发展形势,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其四,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敢于闯新路开新局。坚持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努力破除影响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二)能力基石: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党员干部具备过硬的政治本领和政治素质是为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能力基石。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本领,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3],在实际工作中练就把握大势、校准方向、防范风险、运筹全局的政治本领。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综合能力,包括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有科学决策、依法办事和综合决策的本领,有解决重大矛盾问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本领以及不断掌握时代发展所需的新技能、新本领。
习近平十分重视将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作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提出了关于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本领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其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驾驭复杂局面。其二,加强党性锤炼,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锤炼,进一步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4]。其三,加强政治历练,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实践与政治历练,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提升素质,进一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掌控全局的能力本领。其四,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处置能力。面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风险处置能力,以突出的政治洞察力和研判力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总之,政治本领的提高是一项没有完成时的工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升政治本领,才能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向前。
五、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文明域
系统论原理认为,系统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种环境系统,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关联性。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会对党的作风和党员干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塑造党的政治文明常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实现党的政治文明旨归,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追求。
(一)文明常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25]60。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对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也是党的政治建设向实践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5]21。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提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一,固本培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以上率下、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其二,发挥优势,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19]352。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既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防止出现议而不决或个人独断现象,实现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有机统一。其三,标本兼治,筑牢制度约束闭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是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先后颁行,提供了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制度参照。同时,抓住“党的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请示报告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文明旨归: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长期实践中秉持的价值取向、政治情感、制度规范等内在特质形成的精神文化资源,也是党员从心理和情感上给予政党认同的重要因素。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兴旺发达的基因血脉和精神支撑,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系统中最能体现政治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以持久的渗透力、无形的影响力时刻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内有利于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优化党和国家政治生态;对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和国家形象,提升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视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了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论述。其一,培育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孕育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资源,这为作为百年大党拥有最深厚、最持久的政治文化自信奠定了精神文化之基。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6]因此,要重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等培根筑魂,教育引领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文化导引和文化力量。其二,大力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目前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官僚主义、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拉帮结派、阳奉阴违等种种腐朽政治文化之“弊”,造成了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失序和政治生态失衡,其根源在于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致使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此,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5]74其三,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无视党规党纪、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以及“七个有之”等问题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7]。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不仅能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治疗党内的“阵痛”和“病灶”,更能向外超长辐射,促使党的建设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因此,要坚决破除党内政治文化之“弊”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