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让善意传递
2023-03-22胡桂兰
□ 胡桂兰
一
体育课后,小鹏来办公室找我。“老师,下次运动会不要在班上公布参赛同学名单了!”他见了我,有些急切地说,语气中充满了委屈和愤怒。
“怎么了?”我看着他,不解地问。
原来,这次运动会他没有报名参加比赛,被同学群嘲了。
“你为什么没有报名?”我难掩惊讶,问道。
小鹏在前一年的体育考试中,1000米跑项目能轻轻松松甩同学大半圈。
“不想参加。”他简单地回应,见我一直盯着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觉得有点累。”说完,脸微微扭向一旁,不看我,紧抿的嘴唇透着一股倔强。
我没接着往下问,不过心中多少有了答案,于是说:“同学们因为这件事奚落你,讽刺你,还在体育课上挑衅你,说没实力就不要来秀。说白了,就是对你没报名参加比赛表示不满,是吧?”
他点头。
“他们的话刺激了你,你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觉得自己很弱势,甚至感受到被集体排挤,觉得很孤立,是吗?”
他再次点头,双眼微红。
“他们这样做的确不尊重人。你看,运动会报不报名比赛本是自己的自由,他们却因此责怪你,真的有点越界了。尽管不理解,也应该尊重你的选择,对不对?”我始终让语气保持平静。小鹏听到这里,抬头看着我,眼里流露出一种轻松与感动。
他来找我,一定是觉得自己很委屈,换言之,他并没有觉得自己不报名参加比赛有什么不对。如果自知理亏,他又何苦来自讨没趣呢?
以我对小鹏的了解,他不是那种自私自利、罔顾集体与他人的人。他热情、仗义、善良,乐意为班级出力,经常义务为同学们送餐,表扬他时,总是一脸憨厚的笑。
所以,我相信他不会无缘无故不报名。我没有一开始就堵住小鹏情绪的出口,而是给他一个表达的机会,从而也给自己一个走进孩子心灵的机会。
二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没有报名参加比赛,我也真的好震惊。本来我还把班级获奖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想着你体育考试时在跑道上帅气的样子,我就对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他不再看我,也不解释,只静静地听我说。
“其实,你是不是也对自己有期待?”问完这句话,我看到小鹏的眼里有晶莹的泪光。
“你不报名,不是不想参加,而是压力太大了,反而畏怯了,是吗?”
听到这里,小鹏的泪水夺眶而出,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老师,其实我不报名,不是不想,的确是害怕了。”小鹏红着眼看着我,坦诚地说。
我微笑地看着他,还没说话,他便小声地补充了一句:“初一时参加运动会,我什么名次也没得到,觉得很丢脸。我怕这次又像那次一样。”说这句话时,他的头又低了下去。
“是啊,你本来是有压力才没有报名比赛,可又不能让同学看出你的脆弱,所以才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心里是很难受的。同学们不但不理解你,反而还觉得你不顾集体,嘲讽你,任何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觉得憋屈……”一席话说得他连连点头。
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我试着从成就动机这方面对小鹏的行为进行解读,这一次,又向他的心迈进了一步。他之所以放弃报名参加比赛,果然是自我期待过高、不堪压力之后的逃避。
三
“那么,你想过没有,同学们为什么会责怪你呢?我们班的乔乔申请了体育免考,肯定也没报名,同学们也没说他什么,对吧?”他睁大眼睛,显然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所有指责的背后都是期待啊。”我轻轻地说了一句。
“哦!”小鹏张大了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又顺势和他聊了聊心理学上的“穿针效应”,让他思考用矿泉水瓶倒水时,怎样才能让水流得更顺畅、更快速,启发他进行压力管理。“我回头一定要试一试这些方法!”心防卸下后,小鹏又恢复了往日的活跃。
四
“现在还能报名参加比赛吗?”我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
“名单已经报上去了,单人的恐怕不能改了,不过集体的项目是可以换人的。”他说。看来他对比赛规则还是门儿清的。
“可是,换人的话,势必会有人出局,万一其他同学不愿意呢?”我看着他问,“这会不会影响团结?”
这一次,他果断地昂起了头,很确定地说:“老师,我想好了,如果其他同学不愿意退出,我就在场外搞好后勤服务!”我看到笑容重新回到了这个男孩的脸上。
“你会觉得遗憾吗?”我又问。
他想了一会儿,说:“当然还是有一点小遗憾。不过,您不是说过吗,要努力让自己的选择不留遗憾!”这时再看他的目光,初来时的阴霾已一扫而光。
“那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我笑着问。
“知道了!”他的声音响亮,然后欢欢喜喜地回教室上课去了。
我没有手把手教小鹏怎么做,而是从情绪入手,告诉他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启发他思考面对困难时可能产生的情绪,让他对情绪有所预见,并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从而变成情绪的主人。
五
第二天,我一来到教室,就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叽叽喳喳地告诉我,小鹏在哪个项目中替换了谁,我们的哪个项目有了更多获奖的希望。
看着他们一脸的兴奋,我笑着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小鹏当初为什么不愿报名呢?”
这时,一个孩子正色说:“其实,他只是初一时留下了阴影。”
“对对对。”其他的孩子也马上附和,“初一时他什么奖都没得,这对他打击挺大的。”
“不过,体育比赛重在参与,全力以赴就行了,没得奖我们也不会怪他的。谁又能保证每次都会得奖呢?没得奖也不丢人。”又有孩子说。
看着孩子们满脸的诚恳,我笑而不语——孩子们啥都明白!儿童天然有一颗天使的心!
很明显,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言行对小鹏产生的负面影响,从他们对小鹏略显过分的热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真诚。不用说教,更无需大棒,善意就在共情中静悄悄传递,所有的不良情绪都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