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分析

2023-03-22赵春艳苏贵章孙丽丽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不端检索教学内容

●赵春艳 苏贵章 孙丽丽

一、引言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技能型工具方法课,是自身常新的多学科交叉课,自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意见》文件,大部分学校都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以提高检索能力为主。但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网络的全覆盖、通讯工具的普及和自媒体平台的应用,信息传递及信息获取越发便捷,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文献检索与利用课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另外,高校专业认证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也要求文献检索课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删除过时不用的旧知识,增加适应现代需求的新知识,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培养内容需求调查

为更好了解当代学生的信息需求情况,有效调整教学内容,我们针对本学期部分授课专业学生进行了信息素养情况调查,参与调查学生共183名,主要是大二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内容涉及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需求等方面。其中几道对授课内容的需求性调查结果如下:基础知识部分占比68.31%;中文数据库部分占比19.13%;外文数据库部分占比2.73%;文献调研与论文写作占比9.84%。

专业课学习中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查找,你一般通过哪些方式检索文献,请按你最常用的方式排序。学生的排序结果如下:搜索引擎占比61.75%;中国知网占比30.05;图书馆借阅图书占比6.56%;其他方式占比1.64%。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与以往的认知还是有些不同的,现在的在校生多是“00后”,他们自懂事就接触网络,各类媒体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力强,自认为对网络检索都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大部分数据库的资源检索方法大同小异,为了更方便利用资源,数据库不断改版更新升级,检索方法也越趋便捷,因此,习惯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的学生对普适检索技能的需求在弱化,感觉获取资源及信息相对容易,他们的知识需求倾向于拓展知识储备、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专科性文献检索的学习。因此,文献检索课需要给予学生资源检索的针对性辨别,思维的有效引导,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三、新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目标的调整

全球一体化推动了教育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新思想和新事物通过多种途径涌入我国的文化教育体系中。这些良莠不齐的思想会混淆学生思维,使得正在构建完整价值观体系的大学生会走入歧途。新时代大学教育有新的培养目标,新形式下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通过一定的目标调整,给大学生有效指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基于专业认证的教学考核

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全面启动,各专业的认证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学校需对标标准改进课程体系,规划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设施。历时5年制定过程,于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行三级认证体系。三级是兜底的,在《本科高等学校三级认证标准》的9条毕业要求中有5条内容涉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专业认证视域下,文献检索课教学需要针对标准目标开展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改革,规范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培养学生从正规途径获取信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从科学角度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掌握必备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知识,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引下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思政赋予了课程崭新的内涵,也对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规范学生思想,教化、引导学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时代要求。

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要坚持政治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下,课程思政在内涵上是传统教学改革的升华。文献检索课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体规划,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内容架构和教学方案,彰显课程特色。

(三)以本为本的通识教育

素养是一种呈现,是由内而外的、精神层面的体现,素养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需要有一定的内涵支撑。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基于本科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献检索理论、文献检索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古今知识的融会贯通,先哲们的思想熏陶及多学科内容的融入。可以通过举例、图书推荐、知识讨论等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思想给予一定的指引,培养学生开放获取的思想模式,强化知识贯通性教育。

四、文献检索课教育内容的变化

教学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制定,基于以上的调查及目标变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应与时代接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进行以下内容的改变。

(一)信息检索能力向信息辨识能力的变化

信息爆炸的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普遍性,信息获取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很便捷地获取资源,但同时带来的副作用也更明显。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让提炼信息变得越发困难,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信息辨识基础应该是思维体系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文献检索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可通过检索思维、辨识思维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全面性、多角度、深层次地看待事物,了解信息本质。

文献检索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检索的原理和方法,提升学生对文献资源的获取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提升辨别虚假错误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文献检索课需要加深信息素养的理解,围绕唤醒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检索能力,提升信息道德,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有所侧重。

(二)普适检索向专业技能的变化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人们的学习、科研、工作生产环境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推动了知识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在这种新形势下,文献检索课多年前为应对信息时代而改革形成的教学内容,必然要落后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自身常新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需要在实用性、有效性及前瞻性上,传授更加先进的方法和思想理念,为学生讲授新的检索工具,强化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利用,以及更高层次的利用信息去创新的能力。当代的文献检索课教育需要结合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将文献检索嵌入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注重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公共课,但针对不同学科需要有不同侧重,基于OBE理念进行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和需求导向教育。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就业方向、科研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的工具方法课,课程内容要与实践相联系,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信息资源、社会实践、学校生活、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开展实践性教学。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变化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21世纪,伴随网络成长,都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检索方法,但他们需要拓展知识,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实用性知识的学习。网络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慕课(MOOC)这一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它的出现为全球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教育均衡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旺盛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展示,信息素养教育借助慕课(MOOC)的迅速发展也出现在各大慕课(MOOC)平台上,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进行学习。慕课(MOOC)的学习,真正实现了无围墙的大学教育,慕课(MOOC)的开放内容和开放教学机制,创造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各教学课程可以横向比较,优化教学内容。

五、信息道德和信息保护的强化教育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之一。信息传播以信息化的数字为中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间接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个体的道德自律便成了正常的道德关系得以维系的主要保障。大量的网络活动,一方面加大了信息流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学术不端、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更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近年来有关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也在逐步完善,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一)强化信息道德素质教育

规范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信息素养中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加以重点关注。信息道德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以往一般在课程第一章的“信息素养”中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阐述,但没有过深介绍,只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不强。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案例和法律条款强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了解并遵守信息道德法律法规的要求,遏制不良欲望,增强道德责任感。

(二)完善学术不端教育

社科院2018版《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梳理了近20年来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报告》公开点名的既有普通的高校教师,也有知名院校的系主任、院长、副校长乃至校长。近两年政府对学术不端愈加关注,打击力度更是不断加大,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学术不端处理条例,如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174—2019《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要求学校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行为可以作出相关处分或处理,力图有效遏制和治理学术不端,建立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但什么是学术不端,学术不端包括哪些行为,许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学术不端的认识,有效规范学生以后的行为。

(三)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教育

我们在不侵犯别人学术成果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口头保护,是有一系列法律条款依据。在本文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不是很了解,也很希望能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保护知识产权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正确的保护,才能起到正面的影响力和社会效能应该是学术研究人员的必备知识内容。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学时对知识产权内容进行普适教育,不需要过深,但要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指引。

文献检索课一直定位为工具性方法课,教学课件编排推荐以专题为单元,在一些学校中该门课程为考查课。为防止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感觉内容繁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每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同时加强知识拓展,基础知识介绍“够用就好”,深度注重“实用为主”。本文基于笔者的一定调查基础展开,但由于调查层面有限,阐述的局限性,希望能给一些学校教师一定的指引。

猜你喜欢

不端检索教学内容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