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分析

2023-03-22于欣平卢博扬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于欣平 卢博扬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老龄化社会是我们国家未来要面临的基本国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伴随人口老龄化社会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发展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得知,就目前来看,我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的数量已经非常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这意味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二、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现有人口结构、生育水平和预期寿命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中国居民的生育观念和行为相较于之前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特别是身在北上广深这类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丁克”的现象更是较为普遍,并且近几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呈现出前者直线下降、后者持续上升的局面。现阶段生育率上升难度较大。中国人口开始进入惯性收缩的状态,人口结构趋于“倒金字塔”型,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2]。

我国自从20年前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高,社会人口呈现高龄化的趋势,并且我国老年人口还有“未富先老”和“小型家庭结构”等特点,老龄化有明显的加速态势,人口红利逐渐削弱,这些情况的产生都使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危机与挑战[3]。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根据数据可知与2010年相比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提高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提高4.63个百分点。

不仅老年人群的占比提高,我国的出生率也有持续减小的趋势。我国人口总规模呈现惯性增长态势但出生人口增幅逐年减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从2016年的6.53%下降到2020年的1.45%。我国的劳动力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人口红利目前依然存在[4]。

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最终成为重度老龄化,劳动力严重供应不足,缺少劳动力就业工作,且消费者和消费能力锐减。若达到高度老龄化社会,市场将会萎缩、经济发展减速,社会财富更加难以支持老年群体的养老费用。如此发展下去,必将造成社会发展的停滞且对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

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从计划生育到现在的“三胎”政策,人口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全面、具体且系统的项目,因此,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需要大到国家政府,小到家庭个人的积极配合与合作,上下同心,为我国的未来贡献出力。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随着人口总量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等问题不断显现,对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也日益增大。老龄化问题在国家政策规划蓝图中的突出地位,表明了老龄化问题对保持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要坚持积极老龄化,要积极地将老龄风险转化为“长寿红利”,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巨大的动能。同时还要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当养老服务面向市场能够催生“银发经济”的产生。“银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持续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良性互动[5]。

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

《规划》中明确了现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在总目标下有着针对不同时期老龄化特点的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在2022年初步建立应对老龄化的制度框架,第二阶段是在2035年时逐步提升相关制度的效能,第三阶段是205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制度已经趋于成熟。随着我国针对人口老龄化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备,最终必将实现老年群体对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老龄化意识。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老年群体所要关注聚焦的问题,更应该是广泛辐射到全社会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大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抚养负担。应当顺应党中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号召,切实服务老年群体,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全面实施养老幸福工程。

一是发展老龄产业。加快制定宏观视角下的老龄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老龄产业的框架构建。发展老龄产业要以老年群体需求为中心,开拓老年群体消费市场,助推“银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巩固社会财富储备,通过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优化分配格局,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实现经济发展与老龄产业相适应。要想整体提升老龄产业的水平、扩大老龄产业的规模,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强经验交流,向国内外优秀的老龄产业相关机构积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引导老龄产业逐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健全完善乡村的老龄服务产业,提升老龄服务质量,缩短城乡之间老龄服务水平的差距,加强多种形式的老龄产业合作,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过程的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打造一个健康的老龄化环境。

二是提升劳动力有效供给。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供给,既要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青年人才,又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龄人口的再就业能力和再就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倡导终身发展理念,支持老年人自我建设与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到各项、各类类社会活动当中,赋能老年人群[6][7]。老年人群可以转变了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通过再就业和继续就业的方式开发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人口转型红利。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延迟退休的实质是老年人人力资源的释放和再利用,制定延迟退休计划,实行灵活的退休年龄制度。实行灵活的退休制度能够让部分老年人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让老年人充实自身生活的同时也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同时还能为社会缓解劳动力减少的压力,既激发了自己的社会活力也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措施。生育问题始终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第七次普查数据显示,与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15.6%,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8.6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可知,我国少子化的速度已经超过老龄化的速度,我国除西藏外都进入人口低生育率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该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生育政策,实施“三孩”政策及相关配套支持措施,达到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的目的,同时通过实施该政策能够增加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生率的增加可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破解想生不敢生困局,加强顶层设计稳步下移,落实配套支持措施,逐步释放生育政策活力,清除年轻夫妇生育痛点,改善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口老龄化速度。

四是发展老年智慧健康事业。实施科技创新养老战略,扩大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将社区和居家相互联系,实现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养老模式。实现智慧健康养老,要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基本指导方向,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完善的老年智慧健康服务体系,该体系要达到城乡全覆盖,健康持续发展的标准。智慧养老的实现不仅需要科技技术的支持,还需要老年群体智能化。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养老服务等成为主流养老方式时,老年群体也应该是智能化、智慧化的。所以提高老年群体对智慧服务的接受程度也是发展老年智慧健康产业的前提之一。

五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就要加大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着力发展多层次、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建设养老机构要政府、民营两手抓。对于政府要建设托底型养老机构作为基本的养老保障,同时可以鼓励民营企业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提档升级,着手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托底型养老机构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养老需求,对养老服务有更高标准的老年群体可以选择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同时还应全面开放养老市场,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积极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共同助力养老服务发展。我国还要继续扩大普惠式养老的惠及范围,探索多样化的互助养老模式,努力促进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够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同时也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基于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和老年群体需求,从发展老龄产业、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发展老年智慧健康等方面的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国家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次,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全覆盖,全方位地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