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3-03-22姜冉冉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消费

●姜冉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是对目前“十四五”阶段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也是立足于社会长久安全稳定以及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做出的战略性部署,同时对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在《建议》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提纲挈领的重大作用,应当更深入理解吸收、更精准把握要义、更全面贯彻落实。

一、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

实践创新带来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战略思想的转变。新时代要求新发展,新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问题催生了新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则是回应时代之问,是特定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产物。

1.国际局势。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持续低迷,增长停滞,全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下行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贸易动荡萎缩。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必须从国际循环向国内循环转变,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竞争优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弥补国内循环的不足,并以此充分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此外,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中美双边关系转入竞争为主的新常态也是实施新发展战略的主因之一。2020年以来,在美国“躺平式”防疫理念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严重通货膨胀等使民众生活更加困苦,被剥夺感增强,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加剧。为分散国内视线、转移矛盾、推卸本国治理无能的责任,美国将矛头直指中国,大搞贸易战,炒作“涉疆问题”“南海问题”“台海危机”,通过搞“选边站队”方式变相围堵中国、制造摩擦、输出动荡不安,刺激制造业资本回流、缓解国内矛盾的企图昭然若揭。美方不正当做法给我国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且在“反中”成为美国政治正确的背景下,短期内这一冲击不会减弱。基于此我国必须早作打算,妥善应对。谋全局、谋长远的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成为理想选择。

2.国内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物资从匮乏到充裕,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国。从外部获取生产原料,依托大量且高性价比劳动力资源将原材料转化为物美价廉的商品,销往海外各地,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并形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其形成发展的数十年间,国内外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逆全球化、能源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国际大循环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发展面临风险,国内产业升级转型压力突出,外部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限制,单纯依赖国际大循环弊端凸显。因此立足于14亿人的国内大市场,紧紧扭住扩大内需、实现供给侧改革这一“牛鼻子”,不断巩固以扩大内需促内生性增长的新模式,使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各环节各要素在国内强大市场的背景下实现良好的循环、转化,补足经济增长动力和稳定性,促进国内经济更好、更快、更可持续发展。

二、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内涵的实质是改变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发展格局,由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增长型,而想要深刻理解中国所追求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具体内涵,笔者认为可以寻找当今世界已经实现双循环的国家,以这个国家现在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而现在公认的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国家其实就是美国。美国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常年占整个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主要的GDP创造来源于国内消费,这是典型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进行的大循环,并且是与国际循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国内大循环所产生的最大市场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循环的主体和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供给国提供了基础。而国际循环所产生的廉价消费品与原材料则源源不断地为美国的国内循环提供产品,以维持美国民众的高水平生活。所以结合美国的双循环模式与中国对于双循环战略的描述,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用以下特点来概括其内涵。

1.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双循环要求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放到内需上,扩大国内的投资与消费,激活国内市场。双循环的格局不是回到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状态,也不是重复2008年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的战略,而是建立在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这种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并逐步升值,中国的产业链也逐步迈向国际中高端,从而使得国内资本增值居民收入增加,原有从事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剩下大部分劳动力转向服务业,在资本溢出效应下服务业的收入也将水涨船高从而拉动整个国内市场的膨胀,并像美国一样将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而近期签署的世界最大自贸区RCEP则是建构这一国际循环体系的重要一步。

2.从国际分工看。双循环要求中国追求国际产业链的上游、价值链的高端,因为增加进口与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要逐步升值,而升值必然打压目前国内大量占据产业链中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维持国内的就业与产业制造能力就必须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攻破核心关键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产业的升级与人民币升值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升级为人民币的升值并使更多的国家愿意为了购买必须的高新科技产品而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金也可以集中投资于国内重点攻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提升。

3.从国际收支看。双循环格局寻求减少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平衡乃至贸易逆差逐步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消费”从“制造大国”变成“消费大国”。最大的生产国不一定是经济第一强国,但是最大的消费国一定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中国要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仅仅作为世界工厂是不够的,还要以巨大的人口体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世界商品的最终消费国。这不仅可以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加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乃至最终树立主导地位。

4.从国际货币体系看。中国想要建成世界第一消费国就不仅要扩大进口,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进出口贸易体系。因为在以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体系下,即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消费国那也只是在为美国的经济霸权输更多的血,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就应该成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的提供国。从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会冲击目前正在无限QE的美元霸权,从而加快戳破美元泡沫的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可以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中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提高又会助推人民币提高国际贸易的接受程度。在相互促进下终会在某一临界点实现质变,打破美元霸权并实质上终结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三、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1.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目的在于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相比于投资与外贸,消费才是支撑中国这个14亿的人口大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只有充分利用14亿人口的超大国内消费市场才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真正的支撑。但是多年来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尤其是占中国人口接近一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更是持续低迷。未来在扩大消费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农村消费、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上,为此应该做如下布局:一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人口数量,国内消费的市场的增长要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基础。二是以扩大就业为目标,着力破解目前小微企业因为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经营困难,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收就业的功能,并不断完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三是增加对住房、教育与医疗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长期以来制约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就是社会房价高、看病难、教育贵等民生支出过多导致消费者不敢消费,只有将这些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潜能。四是努力创造、引导新型消费,发挥生产对消费的作用。国家推动加快5G通信、物联网等民用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本身就可以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带动新的消费风向,激发全社会的的消费活力。

2.创新科技,自主研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落后生产力转变为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中国作为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已经不能像之前一样只重视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要把发展的质量与创新能力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科技水平的竞争,换言之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发展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要补短板,创新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科研基础,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新型民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补齐通信、电力等传统意义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注意拉高上限,加大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弱项。我国近几年有些领域逐渐追上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比如5G、高铁等,但是仍然在大量的关键领域没有得到突破,尤其是芯片等数字行业核心技术被欧美国家“卡脖子”,国家应该要下大力气促进这些弱项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对这些核心产业的资金与人才的支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是激活力。国家要聚集创新资源,让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拉动的作用充分体现,通过政策调整与制度供给释放创新活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3.开放升级,内外循环。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即使面对美国在世界发动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因此中国要构建双循环的格局就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但是我们这种双循环战略与之前的改革开放不同在于要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国际循环体系,中国作为占世界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未来成为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要为中国发展角色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竞争力的经济体都是营商环境、企业家活力与官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也就是说进行国际循环与国内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激烈的国际竞争倒逼中国改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在世界大循环中提高竞争力。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所倡导且正积极构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不是一种倒退,更不是关起门来搞闭关锁国,而是要通过积极扩大和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以实现像现在美国以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但是又作为世界消费最终市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并且要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市场,以国内大循环的扩大来推动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推进国际大循的发展积极反作用于国内的经济大循环。二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经济形势的紧张,吸引外资难度加大,为了稳定外贸,必须改革之前的对外开放策略,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政策,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限制,积极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签字落地,推动开放发展由过去单一对外出口转变为基于内需的双向出口模式转变。三是以现有的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基础,进一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拓展我国的开放空间,尤其以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港海南为试验区,带动一批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四是打破市场上阻碍生产要素流通的各种显性与隐形阻碍,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高水平、更高流动性的市场服务,推动与国际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制度接轨,培育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四、结语

综上,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依据国内外特定发展环境下回应我国当前和今后发展之问的战略举措。坚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必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塑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新发展格局推动全球各地各国各企业之间合理分工配置,既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多方面的发展红利,又能为中国和世界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消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新消费ABC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