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3-03-22陈芳芳
文/陈芳芳
引 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能够满足自身当前以及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方式,而是要真正地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学会以主题探究的方式来探究单元知识,并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1]。
一、依托核心素养,明确单元要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时刻以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的来探索教学实施的具体路径,仔细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各个数学核心概念,熟知单元教学中的重点要素,通过要素分析的方式来明确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师要结合新课标中的内容来研究教材,把握单元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确保教学的方向正确。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这一单元中要强调两个核心概念,分别是空间观念以及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借助这一单元的学习来建立起对体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并且借助推导的方式来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而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细致的观察并动手操作,同时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概念获得更好的发展。本单元也涉及了演绎推理以及合情推理的相关内容,因此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体积的概念入手来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三维图形的大小就是体积”这一认知,而立体图形占据了多少的空间,就是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进而使学生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内容,能够发现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主要包含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转化以及化归思想等。因此,教师在单元备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思想进行充分的分析。
再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育人价值这一角度出发,明确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发现万以内数的概念来促进学生理性精神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选择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成长。
总之,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来对大单元知识中渗透着的教学要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使其对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形成充分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思想展开深入探索,抓住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点,让大单元教学更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合理描述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在充分分析了单元教学要素之后,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合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都起着引领的作用,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更是应当具有全面性和表述准确等特点,让学生可以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学习活动,构建出对单元知识的完整认识[2]。
首先,教师要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单元教学是由课时教学组成的,但是单元教学目标并不是将课时教学目标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而是需要教师将每个课时要完成的目标放在整个单元中去考量,让课时和课时之间有所联系。
其次,教师要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要改变过去在设计以及实施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将各个维度的目标相互切割的问题,要让三维目标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在其中加强对数学思想、数学育人价值的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语言获得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后,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内容描述的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单元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足够清晰,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依据,起到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作用。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体积的含义,并且感受到体积是一个守恒的概念;认识描述体积大小的几个概念,联系实际物体建立起体积大小的概念,知道几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转化体积单位;可以正确推导出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且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2)过程和方法目标:可以通过推导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获得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获得空间观念以及推理能力上的提升;可以运用掌握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上的增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借助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且获得理性思维水平上的提升;通过应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养成主动探索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意识。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目标的行为主体都是学生,从而让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目标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这些目标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优化单元实施,丰富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从数学思维、数学目光以及数学语言三个角度来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采取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主体性特征的大单元教学手段,让学生以知识建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收获数学思维及数学语言上的成长。
(一)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来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探索来逐渐地构建知识。由于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无法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通过实施情景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则能够将数学知识以更加富有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乐于进行观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在单元导入课上运用了情景创设的手段。首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接着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游泳是我们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是大家有注意过游泳池会用到多少水吗?”在笔者提出了问题之后,有学生表示要用到的水有很多,也有的学生说要去测量这个泳池的大小,但大部分学生脑海中没有体积这个概念。在学生产生了疑惑之后,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对学生说道:“要想知道会用到多少水,实际上就是要去求这个泳池的体积是多少!”接下来,笔者板书“体积”,让学生联系实际物体来理解体积这一概念。在之后的大单元教学中,笔者也经常会用到这个情景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学生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笔者将一个泳池的长、宽、高三个数据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算一算这个泳池最多可以装多少体积的水,接着再算一算当只装到泳池高度的三分之一时,可以节省多少水,等等。这样,让学生围绕着真实的问题去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践化教学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往往无法完整地掌握知识并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手段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体验,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为例,在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选择一些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物体,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这个物体的体积大概是多少,之后使用卷尺来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的实践性任务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任务化教学
任务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将教学目标以具体的任务体现出来,让学生完成一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任务。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手段的使用,提高单元教学的系统性。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教学中,针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笔者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手段,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如下任务:拿出教师提供的12 个棱长是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在摆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包括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体积;各个小组进行内部交流总结,整合上一任务获得的经验,派出一个代表阐述结果;分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下,可以让教学指向学生学会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单元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多元评价,完善学生认知
在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对策,注重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进一步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学生在计算等技能上的增进,却忽视了学生在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成长。而核心素养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也应当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
首先,教师要运用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手段来进一步凸显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其次,教师要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思想,在观念上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学评价的引导作用。
最后,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思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不同,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也不应当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采取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手段,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内容,让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让教学可以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以及实施,让学生可以在单元探索中形成模块化的学习框架,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掌握科学学习数学的规律,为自身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深入解读核心素养以及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探索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大单元教学对策,开辟全新的大单元教学思路,有效推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