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安徽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3-03-22朱良瑞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学校

朱良瑞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一、安徽省农村教育综述

农村教育的质量和规模直接制约安徽的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内容,不仅是关乎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先导投资,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的重要基石。安徽农村教育现有规模庞大,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安徽省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安徽省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成效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安徽省精准脱贫攻坚战事业的成败。但现阶段安徽省农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投资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结构失调、辍学和留守儿童众多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教育体系进行多角度改革,在统筹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汇集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力量,齐心协力,转变农村地区过去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从教育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系结构、特殊群体关照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让农村教育更好地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安徽省现代化发展服务。

这些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青壮年文盲完成基本扫除的前提下,提出一揽子旨在完善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措施,农村义务教育存量资源均衡化程度显著提高,增量资源基本充足,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为安徽省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宝贵的人才。农村教育承担着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支持,因此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安徽省目前的农村教育根基仍然薄弱,还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信息科技资源运用能力仍然比较落后,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新时代下,安徽省要打造美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农村教育向前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有农民与新型农民,提高新一代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安徽省旧有的人口发展压力转变为人才资源红利,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安徽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教育资金与社会爱心捐助,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背景下的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农村教育经费。尽管安徽省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教育经费主要流向了城镇学校,加之原有农村教育规模庞大、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虽有提升,但较之城镇地区仍有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着安徽省农村教育的深入发展和人才的深度培养。农村教育资金缺乏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安徽省农村地区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实际办学中很难像发达地区那样推行素质教育,难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省农村地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小学600元/年、初中800元/年,而相邻的江苏省很多地区生均公用经费都已经达到小学700元以上/年、初中1000元以上/年。由此可见安徽省的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足。

其次,安徽省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学校物质条件提升速度与城市学校相比明显较慢,部分山区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制约仍存在危房校舍,经费有非常大的缺口尚待填补。城市学校大量拥有的教室书籍、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网络设施等基础器材,不少农村学校配备严重短缺,使得农村地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能停留于纸面空谈,难以真正推行适合学生潜力发掘的素质教育,与城市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差距越拉越大。

再者,在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施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过程中,安徽省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大量贷款,导致债务负担过于沉重。教育资金的缺少和债务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少原有的教育资源和师生流失,使得农村教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由于教育资金的缺少,安徽省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普遍不够完善,大量在城市现代教育中为师生所习以为常的兴趣小组、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在农村教育中缺失,音体美等课程教育甚至缺少专职教师,全面发展成了一纸空谈,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眼界和视野的开拓。鉴于教学材料的不足,不少农村地区学校中,本应该像城市学生那样自我动手实践思考的环节被教师的单纯讲课所取代,教学模式停留在上学听课、放学背书的应试教育中,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受制于安徽省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自然地理环境等,农村学校难以像城市学校那样吸引来众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难以留住原有的优秀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发展问题较多。

首先,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在结构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安徽省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学历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较低,许多教师都不是本科以上师范院校毕业。很多大学生不愿到配套设施较为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缺少年轻教师的引入,只有大量老教师坚守岗位,教师队伍更新十分滞后。此外安徽省许多落后农村地区学校学科结构失调,部分课目为其他课目教师代课,甚至出现一名教师包揽多个年级、多门课目的现象,极其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其次,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流失情况严峻,许多优秀骨干教师离开前往发达城市,教学经验充足、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师不愿扎根农村。安徽省的许多农村地区学校只剩下知识体系陈旧的老教师,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新招教师大多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农村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补充明显不足。同时,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流失还会加重留守乡村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妨碍了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对学科业务的钻研和自身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安徽省南部山区中,农村基础学校数量很多,但规模很小,学生人数很少,出现许多单师学校,严重限制了农村教育教师力量的壮大。

再者,安徽省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工资与发达地区相比低了很多,各种福利待遇和发展机遇也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形象,不利于调动原有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和引进年轻教师资源,久而久之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学校吸引力越发衰微。安徽省农村地区教师奖补标准为人均2400元/年,而相邻的江苏省很多地区都已经接近人均4000元/年,安徽省教师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低下。

最后,由于师资队伍继续教育资金的缺少,安徽省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很难像城市教师那样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教学培训提升自身水平,导致农村教育知识结构不断老化,很难跟上新兴事物的发展速度。同时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师资力量的流动制约了正常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地区教育和城市地区教育在认知上的差距。

(三)农村教育结构偏离实际

农村教育的初衷是为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会技术、有文化的新时代农村劳动力,通过教育活动培养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地区物质、精神双文明协调发展。但是安徽省现阶段的农村教育在实践中受到城市教育的深刻影响,逐渐脱离农业农村这块根基,不能和农村各自的特色特点与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相适应,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严重不符,渐渐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很多农村地区忽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实际培养出的劳动力大都不具备真正的现代化生产能力和劳动技术,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需要,教育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农村生产脱轨。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滞后,地位弱化,进步十分缓慢,部分学校存在生源缺乏问题,招生困难,存在生存困境。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城市相比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关生产的实习、实践活动也缺乏相应的专门场地,农业科技的教学研究只能停留在书本上,无法结合当地情形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此外,安徽省大多数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严重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新引进教师大都刚刚从学校走出,缺少教学和实践经验,老教师又对新兴技术掌握较慢,无法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制约了教学专业性质量的上升,阻碍了农业科学在乡村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安徽省不少农村地区家长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希望孩子掌握农业知识,而是想让孩子可以通过读书学习走出农村,到城市生活,或是纯粹出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安排。农村教育所呈现出的这些结构性问题深刻反映出农村教育与乡村就业、致富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加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农村学校存在辍学情况

在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至今仍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说辞,部分家长或认为教育投资较大,会让本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或深受急于求成不良思想影响,觉得男孩读书无法在短期内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不如早日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或有着女孩最终是要出嫁结婚生子,读书与否与自家都无所谓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或受到近年来疫情环境下就业难错误社会思潮冲击,认为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大学毕业就失业。其中,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对农村地区家长错误思想的产生起到了很大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家庭并不能像城市地区家庭那样重视教育投入。同时在安徽省不少农村学校中,由于心理和职业规划课程的缺失,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出现很多隐性辍学情况。学生旷课逃学,认为相较于城市学校,自己所在学校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等办学硬件,还是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教育软件都处于落后地位,无法像城市学校那样将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日后在升学工作等方面,竞争力也远远不如城市学生,大学毕业最终还是要在社会底层流动,就业压力大,对读书上学的前途感到迷茫,逐渐在农村地区演变为极坏的读书无用社会风气,严重打击了农村地区家庭供养孩子读书上学的积极性,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浪费状态。这导致安徽省虽整体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学生辍学的情况,一些中小学辍学率甚至达到3%以上,超过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相关规定,亟待实施对应的保障性举措,改变家长学生群体中的读书无用思想,让家长学生看得见读书的作用、看得见学习的成效、看得见未来的光芒。

(五)农村教育忽视特殊群体

安徽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带腹地,周边城市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伴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大跨步向前,省会合肥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离开家乡的农民工数量大大增长。农村青壮年群体外出打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发展机遇较少的情况,为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多经济收入,但也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农村孩子大多被留给了家中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不可回避的社会性问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和茁壮成长,直接关乎着安徽省农村地区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快慢,直接关乎着安徽省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成效的大小,直接关乎着和谐安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事业的成败。由于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在身边,留守儿童相比于其他学龄儿童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家中老人大都知识水平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慢,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很大代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互动,而且容易形成过度溺爱孩子的情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叛逆等行为问题,产生家庭矛盾,甚至出现心理扭曲、仇视社会现象。2022年春节期间,甚至有1.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无法返乡团聚。近年来,安徽省很多农村地区开始针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寄宿学校,通过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承担起了繁重的任务,教师管理工作沉重繁杂,无法完全做到对学生全方位关注,监护范围有限,较难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细节进行引导纠正,对于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困惑很多时候无法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运行机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各方力量携手努力,共同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打造更美好的读书学习条件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安徽省现阶段农村教育问题应对措施

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希望农村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活力。现阶段安徽省农村教育问题需要从教育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结构完善、特殊群体关照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进行改革,破除旧有弊端,推动农村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一)不断加强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要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发展,首先要满足其发展的经费需求。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要将农村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顶层设计中凸显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贯彻落实中推动农村教育的先行发展。最近几年,安徽省强调根据已设立的基本办学标准,为农村教育提供定向补助,推动农村地区学校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障基本教育教学需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方针制度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农村教育的基本所需,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让教育经费更多流向农村地区教育扶贫项目,更多流向困难地区和困难学校,更多流向建档立卡学生,改善农村地区学校整体生活环境和教育教学条件,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努力让农村教育资金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实现同步。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积极配合省级政府决策,承担起相应任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教育转移支付机制,增加农村教育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预算比例,将农村教育发展成效作为对应教育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保障各项措施真真切切落地实施,让农村地区教育和城市地区教育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农村教育各项配备设施,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稳定动力。

其次,政府要加大农村网络教育投入,让农村地区教育像城市地区教育一样与信息化时代接轨,让农村地区学校像城市地区学校一样拥有网络教学设施,让农村地区学生像城市地区学生一样感受网络信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推动农村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升级。网络投资为农村教育带去的不仅是学习资源的丰富,更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将对教学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就农村教育发展与社会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设立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引入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为农村教育开拓资金融资来源,增加农村教育实际经费,多路径解决农村教育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让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二)不断增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力量

师资队伍的力量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智力支持,是极为关键的基础性工程。要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发展,必须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最近几年,安徽省全面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乡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落实落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政策安排角度,完善乡村教师编制设置,为乡村教师提供更优渥的待遇、更优厚的工资、更优质的福利、更多的晋升发展机遇、更高的社会心理地位、更好的生活教学环境,多样化治理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多层次保障乡村教师退休生活,缓解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流失,营造美丽农村教育形象。让乡村教师岗位吸引来更多充满朝气活力的年轻教师,让农村学校招揽来更多知识储备的优秀教师,让农村教育留得住更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激发农村教师积极性,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减轻教师个体工作负担,设立公平完备的教学激励机制,推动农村教育整体素质提升。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进修观摩机会,促进农村地区学校和城市地区学校沟通互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工作,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推动农村教育吸收现代化教学方式和理念,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授课水平,扩展乡村教师教育知识视野,提升乡村教师德育美育能力,将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考查内容,推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软实力上升。这些年来,安徽省不断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为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大力建设和发展数字化学校。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农村地区学校像城市地区学校那样吸引优质大学毕业生支教任教,让大学生为农村学生带来新的知识结构、为农村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为农村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优化农村教育年龄结构,缓解师资队伍老龄化情势,让知识激活乡村振兴引擎,让文化引领乡村社会风尚。

(三)不断引导农村教育结构回归实际

教育体系结构问题是制约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亟待调整优化回归现实的农村教育机制内容。要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发展,首先一定要打造适合其特征的良好教育结构。在农村教育结构中,义务教育占据着极其关键的地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农村教育要回归到农业农村这块根基上,让学校教学贴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学校教育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相联系,让全面发展与学生实际同频共振,拉近农村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农村教育不再停留于书本间、课堂上和学校里,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实用技能,让教材内容在实践中照映进现实生活,让教育成果在实践中融入进学生成长,为乡村振兴培养出真正的现代化劳动力。同时,教育结构优化还要理清城乡发展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城市地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经验直接照搬到农村教育中,而应该将素质教育目标和农村地区各自的特殊性相结合,在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互动中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实际的教育方式,警惕应试教育老路,推动物质精神双文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农村教育。

其次,要处理好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结合本地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与乡村企业进行合作,培养相关对口人才。乡村企业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实际场所,为教师提供技术演示、引导、指正的示范区,为学生提供技术培训、研究、交流的实验地,让现代化农业科技得以传播开来,让农村职业教育不再只停留于书本,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积累经验,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上升。同时还要理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让农村教育关注点回归到农业、农村、农民,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自身的独特教学优势,让农村教育真正为农民美好生活服务、为农村生产发展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让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培养出更多实用性人才,真正实现安徽省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的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美好愿景。

此外,政府要加强终身学习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一种读书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社会基础,吸纳更多青壮年劳动力接受成人教育,推动农村地区劳动力整体农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应该积极与城市成人教育合作,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为农村劳动力多途径就业提供培训,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创新创业能力。

农村教育结构优化要协调好“三教”关系,让知识和致富真正结合起来,让学习和生活真正结合起来,让教育和发展真正结合起来,为打好农村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夯实智力基础。

(四)不断减少农村学生辍学情况发生

辍学问题是农村教育现阶段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重大阻碍问题,直接关乎着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关乎着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直接关乎着农村教育推广的普及。要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发展,必须要从多角度降低农村教育辍学率,实现教育公平。自2020年以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学生辍学情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防脱贫出列后适龄儿童少年再度失学辍学。但不同于城市地区教育,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的诱因复杂繁多。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弘扬学习精神,让更多的农村家庭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减少学生辍学的打工情况发生,让更多适龄儿童走进校园。其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教育补贴力度,通过转移支付等保障手段,减小教育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对农村家庭的冲击,与社会各方一起着重缓解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减少因贫辍学的情况发生,努力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可以平等地享有美好校园时光。再者,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快完善农村地区学校心理和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了解学生生活困难,关注学生内心困惑,多鼓励学生,关心学生心理情绪变化,为农村地区学生描绘未来蓝图,帮助农村地区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农村地区学生读书奋斗的内生动力,唤醒农村地区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从学生端减少辍学情况发生。此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提升农村地区学校软硬件配置,努力优化农村地区学校教育生活环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让发展的成果落实到乡村,让优质的资源落实到学校,让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最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让来自农村地区的毕业生都可以公平地参与市场就业竞争,享受制度保障,让农村学生都可以看到未来的光芒。

(五)加大对农村教育特殊群体的关心

特殊群体是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对象,是农村教育最应给予关爱的对象。要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特殊群体的关心,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在特殊群体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为突出。自2020年以来,安徽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建立学生帮扶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在具体实践中,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体系,让学校、教师了解不同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起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家校联合共同陪伴留守儿童成长。其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与社会各方力量合作,完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组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加强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让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再孤独单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探索自我、全面发展的机会,让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再者,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制度,不得在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问题上层层加码,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为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提供便利。此外,各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返乡创业扶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支持乡村建设,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到乡村,让更多农村家庭重聚,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最后,农村教育要不断完善师资配备,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地区学校心理教师可以更好地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提供指导意见,让留守儿童与自己达成和解,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因而,农村地区学校要加紧弥补心理教师短板,通过多路径培养留守儿童,努力让他们在读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关心关爱,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农村教育发展要顺应时代大潮,坚持学生本位,各方共同努力,打造美丽校园,留住优秀教师,优化教育结构,关心特殊群体,让文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知识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让农村教育助力万千农村学生奔向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安徽省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成长相册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