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Op.90No.2 演奏技巧分析
2023-03-22葛晨悦
葛晨悦,郝 洁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舒伯特简介
舒伯特1797 年出生于奥地利,被誉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继承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创作天赋,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 多首歌曲、18 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9 部交响曲、10 余首弦乐四重奏、22 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他创作的许多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即兴曲
(一)概念阐述
即兴曲产生于19 世纪初,是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器乐性特曲。“即兴曲”一词来自拉丁文,即“现成的”“迅速的”。这种乐曲的格调精致、典雅,带有即兴创作的性质。作曲家将偶尔获得的乐思即兴弹奏,通过各种演奏技巧的展示,使其不断发展变化。
(二)创作背景
19 世纪初,音乐创作者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的自我情感,音乐作品表现出对找寻自我以及寻求心理解放的渴望。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即兴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即兴曲”这个标题最初是出版商加上去的,为的是吸引当时大众的注意力。舒伯特的即兴曲不仅在结构上更为严谨,其内容也更加丰富,整体基调极为抒情,每首即兴曲的性格特征不完全一致,构思非常巧妙,体现出了当时音乐创作者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个人情感的充分表达,为之后音乐家们的即兴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特征
(一)和声色彩
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和声色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其和声可以了解一首作品的感情基调与色彩的变化,有利于体会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想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对其和声色彩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运用演奏技巧,能够准确地诠释音乐作品,达到理想的演奏音响效果。舒伯特的音乐作品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变化。他的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和声有不同的音乐色彩,表达了自己情绪的变化。
在他的即兴曲Op.90No.2 的展开部中,左手整体以分解的柱式和弦为主,在第三小节可以看到,右手的高声部旋律音部分与左手的旋律低音部分呈反向进行的旋律走向形式,突出了旋律的走向,扩大了音乐色彩的范围,使得这里的情绪色彩张力更加明显和饱满。这一段左手的伴奏织体部分,主要运用了三和弦与七和弦,使音乐的流动性更强,和声色彩效果更加充实饱满。
(二)调式调性
音乐作品中的调式调性是音乐创作中的关键部分,它可以直观表现出音乐的大致风格与基调,有利于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在演奏时也能通过对调性的分析掌握作品的基本风格,结合曲目中的音乐语言来表现音乐作品。
整首曲目的调性以降E 大调为主,在曲目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部分有多次转调。在第一部分中调性主要是降E 大调与同主音小调的相互转化,这样的调性变化使得这部分音乐可以体现大小调不同的音乐色彩。这段音乐材料基本相同,在音乐材料类似的基础上,同主音大小调性的转换使音乐的自我表现力更加丰富,音乐的内容有所变化但又不离主题,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在演奏时也能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演奏效果更为生动。
第二部分由b 小调开始最后回到降E 大调,这部分大量运用三和弦与七和弦。整体音乐风格与前面完全不同,情绪更为激烈焦躁。这部分也是整首曲目的重要部分,在整首作品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音乐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整体调性布局与第一部分相同。曲目在再现完毕之后并没有结束,而是出现了33 小节的尾声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材料与第二部分相似,是第二部分的一个变化,调性与第二部分一样,由b 小调开始回到整体曲目的主调性降E大调。这部分的音乐表现比第二部分更为强烈,整体旋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使旋律有一个向上的推进,情感表达达到一个尾声之前的高潮。在最后的八个小节,旋律模进式下行,柱式和弦伴奏,在结尾主属和弦的交替使用下,使音乐有进入尾声的感觉,作品结束。
(三)曲式结构
这首即兴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整体分为A 段B 段A1 段和尾声。A 段为单三部曲式结构,B段为单二部曲式结构,A1 段是A 段的完全再现,尾声为33 小节的乐句段落。主题调性为降E 大调,每一段的调式调性都有频繁的变化。复三部曲式通常由三个乐段组成,第一部分的典型结构通常为单二或者单三部曲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单主题的形式。其中重要的特点是第一部分即使为对比主题的三部曲式,乐段内的对比程度也会比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程度小。
第二部分的结构与第一部分不同,它的结构种类比较多样化。有可能为三声中部或插部、展开部,连接部等形式,在这首即兴曲中,第二部分就为典型的三声中部,它的主题乐句材料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且表现的情绪更为激烈,感情表达更为丰富。
第三部分的结构形式通常与第一部分相同,但可能会有所变化,一般分为完全再现和不完全再现两种形式。如果这首作品的中间部分的乐段为三声中部,那么第三部分的再现就是静止再现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完全再现,如果中间部分的乐段为插部,那么第三部分的再现就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这首即兴曲的中间部分的乐段为三声中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两个乐段的结构和材料是一样的。尾声部分是一个33 小节的乐段,它出现在乐曲的结尾部分,在结构和音乐材料主题上体现了乐曲即将结束的感觉,让听众提前进入乐曲结束的情境中。尾声的出现也代表了乐曲的真正结束。
(四)节奏节拍特征
在一首音乐作品中,节奏节拍的概念比较广泛,他们包括音乐旋律及伴奏织体各种不同的丰富变化。节奏是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包括节拍和速度,而舒伯特的音乐作品也有其独特的节奏节拍特征,体现了舒伯特的创作理念,音乐作品旋律更加生动,旋律性更为清楚。
这首作品的整体节拍为3/4 拍,通常第一拍为重拍,后两拍为弱拍。这种节拍强弱特点给人以圆舞曲的感觉,旋律感比较强,音乐流动性较为生动。根据作品内容旋律的表达有时会有一定的强弱节拍的调整。在再现部中,这里右手的旋律部分在第二拍上加了重音记号,把重拍放到了第二拍。重音的两侧旋律性呈反向进行的形式,先上行后下行,给听众一种先扬后抑的感觉,整体旋律的音乐流动性更为生动,表达的感情更为丰富。
第一部分与再现部分的旋律线以及节奏类型都以连续的三连音的进行为主,旋律以级进与小跳进为主,上下起伏,音乐流动性较强。在速度方面,整首曲目要求以快板的速度进行,曲目整体速度要求比较统一。在结束部有渐快的标记,速度有细小轻微的变化,使音乐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又有灵活的变化,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
四、演奏技巧
(一)三连音的旋律性
三连音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表现方式,三连音的弹奏可以生动地表现音乐,拓宽音乐的表现力,使得音乐作品能够更加自由地呈现出来。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旋律更具流动性,所以在演奏时右手旋律部分需要更具颗粒性的触键。
这首作品的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旋律材料都以三连音的持续进行为主,在演奏时要注意其组合方式。在演奏半音阶组成的多组三连音时,可以用平时练习半音阶的方式进行练习。在一开始可以运用断奏的方式进行练习,熟练之后可以尝试找一种似断非断的连奏方式。同时,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三连音的旋律走向,并且加入强弱的起伏,以一拍三个音的方式均匀地弹奏出来,使音乐更有流动性。这两个部分的三连音,音与音之间基本为级进的排列方式。
(二)伴奏声部的处理
伴奏声部对一首音乐作品旋律的表现有重要的作用,伴奏声部的低音处理可以体现音乐作品的声音层次,达到音乐表现所需要的声音效果。舒伯特的这首作品,旋律性强,伴奏声部的低音部分也有一定的旋律性,所以在演奏过程中,也要运用演奏技巧将其表现出来。
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中,材料相同,伴奏声部主要以旋律低音加单音或音程和弦组成。在演奏时需要凸显旋律低音,并且保持旋律低音的时值,把低音声部连起来,使低音的旋律走向更加明显。当伴奏声部为旋律低音加音程和和弦的组合时,演奏手法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单音与音程、和弦的演奏方法不一样,单音弹奏时比较容易,只需控制力度即可,动作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出现旋律低音加和弦或者音程的组合时,由于距离较远,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借助手臂与手腕的力量带着走。另外要注意,由于距离有所变化,所以在演奏时要把和弦和音程弹准确,音要下齐并且注意力度,不能比旋律低音的力度大。
展开部具有典型的舒伯特的风格。这部分发生了力度的转变,同时也发生了转调。这部分的材料与其他部分不一样,伴奏声部大多可以看成是和弦的分解演奏,所以在演奏时可以把这些分解后的音符组成完整的和弦来思考演奏的方式,整体还是以凸显旋律低音为主。
(三)力度的变化处理
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流动性较强,通过对力度记号的分析,结合音乐材料中旋律变化的走向,在演奏时可以进行更好的处理,达到符合音乐作品基调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体现出舒伯特即兴曲的典型特征。
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中基本上使用的力度记号为渐强和减弱,结合音乐的旋律材料走向,演奏时要根据力度记号的标记,加入一定的强弱起伏,使得音乐流动性更强。在做渐强和渐弱的力度处理时,要把握好,不能太强或者太弱。处理力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不能发生改变,不能因为力度的改变而使速度忽快忽慢。在渐强时,不要只是单纯地利用手指的力度,更多的要借助手臂和手腕的运动把重量沉下来。
在展开部中,除了渐强渐弱外,更多地使用了很强或者突强的力度标记。由于展开部的音乐材料与其他部分完全不同,音乐表达的情绪也有所不同。音乐材料的变化加上力度记号的变化,更加体现了展开部的不同,情绪的激烈也体现得更加生动。在做突强和很强这种力度处理时,要注意不要突然地砸琴,还是要在旋律的起伏上来做处理,不然会使得音乐的表现极为突兀,音乐的表现力不足。
(四)踏板的运用
踏板的运用是一首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使音延续,实现音断意不断的演奏效果。在演奏过程中,增加了旋律的音响效果与整体的织体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演奏更加贴合创作者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给听众传递应有的音乐效果。
在练习和演奏这首曲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首曲目的谱例上并没有对踏板的运用进行标记,但这并不代表曲目的演奏过程不需要使用踏板。舒伯特即兴曲典型的特征就是旋律性明显,音乐流动性强,这些特征除了靠旋律的走向以及伴奏织体的配合外,踏板的使用这时就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这首曲目的演奏过程中对踏板的使用要更加灵活,因为本身曲目的旋律就比较连贯和流动,在使用时换踏板的速度要快且频繁,避免出现音响效果模糊,旋律性不清楚的情况。曲目的呈示部和展开部材料相同,旋律线比较清楚,我们可以使用音后踏板,避免不清晰的和声旋律音响效果。在展开部演奏过程中,情绪比其他两个部分强烈,可以在强拍上使用踏板。当遇到力度标记为很弱的地方时,也可适当使用弱音踏板,来达到更为生动的音乐效果。
五、结论
在演奏一首音乐作品时,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都是很重要的部分。通过对音乐内容结构的分析,找到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到合适的演奏技巧,可以达到音乐表现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