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梆子之红色剧目《新娘》解析

2023-03-22马明艳

戏剧之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梆子莱芜青青

马明艳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地方戏曲汇集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用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北方剧种的唱腔大多高亢嘹亮,南方剧种的唱腔大多温婉优雅,这些多元化的艺术元素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济南市莱芜区位于泰山东麓,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西临泰安市岱岳区,南临新泰市,北临济南市章丘区,地势北陡南缓,是个向北凸出的半圆形盆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地方剧种莱芜梆子极具地方特色,并于2008年6 月7 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莱芜梆子基本情况

莱芜梆子是山东地方剧种之一,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莱芜梆子又称梆子腔、靠山梆、莱芜讴等,主要流传于山东莱芜、泰安、新泰等地,盛行于章丘、蒙阴、沂源山区一带,具有粗犷、豪爽、奔放等艺术特点,与当地朴实无华的民风相一致,可以把舞台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一)发展历程

莱芜梆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末年,因南北文化交流需要,安徽徽戏班社相继北上入京献艺,并使徽戏得到发展。嘉庆年间,著名徽戏班社沿大运河北上,在山东泰安西南程子寨王侍郎家定居下来,随后,他们在泰沂地区活动,其在表演过程中借鉴鲁西南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梆子腔,并对曲目进行了更新,后来,演出以本地人为主,受当地方言影响,他们吸收当地音乐歌舞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莱芜梆子。

(二)取材特点

莱芜梆子是大众艺术形式,根植于百姓生活,反映了劳苦大众的喜怒哀乐,其演绎的市井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莱芜梆子取材广泛,其传统剧目所表现的时代生活和人物故事十分丰富,多从小说、演义改编,借鉴历代民间艺术作品,把各色艺术人物转化为新的舞台形象。取材范围从商周至明清,隋唐和宋代故事戏很多,三国和明代故事戏也占据很大比例。“唐三千,宋八百”,这是旧戏班流传的一句谚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剧目内容的丰富性和题材的广泛性。传统剧目内容多为朝政军事、江湖争斗,反映忠奸斗争、锄奸安良,上至宫廷施政,下至平民琐事。莱芜梆子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剧目有:七侠五义《施公案》剧目,其对激励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奋人民的民族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牛头山》《两狼山》,其描写刻画的岳飞、杨继业等英雄人物形象是莱芜梆子传统剧目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人物的重要代表;歌颂关公的代表作《过五关》《华容道》《战长沙》《水淹七军》等,关公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忠义和勇武的化身,深受戏曲观众的崇拜和仰慕。莱芜梆子传统剧目内容包含忠孝节义方面的道德观念,在观看过程中,人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表演特色

莱芜梆子是大众性的戏曲艺术形式,其内容来源于生活劳作、民俗、社会生活等,内容丰富多样,人物刻画细致且生动逼真。首先,莱芜梆子在表演上具有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它的传统表演形式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带有乡土气息。其特点在于表演手法夸张、朴实、生动,给人一种逼真、生动、亲切的感觉,艺术特点相对鲜明。其次,它擅长调动各种表演手法,边舞边唱,塑造舞台造型。莱芜梆子在表演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动作、优美的唱腔、刻画细致的人物形象等增强艺术感染力。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现阶段,要保持莱芜梆子的生命力,就必须在创作中反映前进中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近年来,莱芜梆子对现代戏创作十分重视,新创作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新时代的新风尚,弘扬了主旋律,讴歌了老一辈革命者,其唱腔自然质朴,题材来源于生活,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喜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莱芜梆子剧团创作了《新娘》这一红色主题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二、《新娘》剧目解析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为时代发展服务的,《新娘》作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剧目,以青青(新娘)的情感变化及参与革命的心路历程为故事主线,从人性角度解读战争,通过不同视角展现革命战争中的爱情、亲情、革命同志情,反映了革命老区人民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一)剧情解析

莱芜梆子《新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主人公青青(新娘)在新婚之夜独守空房,她指腹为婚的丈夫林大钟拒绝婚约并投身革命,在婆婆的刻意隐瞒下,青青在等待丈夫归来的同时,参加了莱芜响水湾剧团的抗日战争及宣传演出工作,并遇到了女八路军战士红梅——一位同样在寻找、等待在前线抗战的爱人归来的女子。红梅在战争中为保护群众不幸牺牲,而青青最终也见到了红梅的爱人林汉卿,但青青发现,林汉卿竟然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丈夫林大钟。面对真相与现实,青青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该剧对生死离别的描写给人以无限凄凉之感,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情怀。剧情跌宕起伏,有悲有喜,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了人们的斗争信心和革命斗志,反映了打败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美好追求。

(二)人物解析

该剧女主角青青是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女性的代表,她以“山上一树柿子黄,手搭凉棚来望郎,娘问闺女你望啥,我闻柿子香不香”,唱出了对素未谋面的爱人的无限思念,她想象着他的模样,牵挂着他的安危,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传统的中国女性受到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没有权力选择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青青为代表的女性接受父母指定的婚约,无论本人乐意与否,她们都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在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亲情和爱情都是奢望,人们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无限的等待。剧中的妻子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那份期盼——期盼自己的亲人平安归来,她为了那指定的婚约而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

(三)主题解析

《新娘》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作品,采用了红色主题。红色题材的作品虽然不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的真实记载,却是人们在战争时期各种情感的艺术化表现,真实反映了淳朴的劳动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抗战的胜利时刻准备奉献自己的一切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对于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的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新娘》这部作品尊重历史、再现历史,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激发观众的共鸣,从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部作品用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那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把观众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那一幕幕别离的场景。青青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农村,有着淳朴、善良的性格,爱人的出走使她一个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周围人的闲言碎语。青青从一位守护着父母指定婚约的家庭妇女,成长为走出家门加入抗战队伍的女战士,甘愿放弃苦苦守护的爱情,一步步走来,她的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最终成长为一名思想独立的女性。

(四)舞台解析

在《新娘》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对各个元素进行了创新,如人物塑造等,音乐唱腔上,该剧继承了莱芜梆子传统唱腔,并结合现代发声技巧细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舞美结合色彩元素服务作品主题,演出服装在结合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元素,既尊重历史又与现代结合,灯光采用电脑编程,很好地烘托了舞台演出,做到了松紧有度。整个作品呈现出的意境美、故事美、人物造型美以及音乐美,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

(五)演员解析

《新娘》的主演亓辉是国家二级演员,也是山东戏曲青年艺术名家,她于泰安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莱芜梆子剧团,主攻花旦。她扮相大方俊秀,表演细腻,舞台可塑性强,唱腔圆润,用气流畅,基本功扎实,成功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不同性格的角色,深受莱芜梆子爱好者的喜爱。莱芜梆子《新娘》是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推出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戏剧作品,推动了莱芜梆子的创新发展。

三、对《新娘》成功的几点思考

(一)《新娘》的成功是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

《新娘》这一作品是为建党100 周年而创作的革命历史剧作品,反映了以青青为代表的革命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自强不息,为民族统一大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故事可歌可泣,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人们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家恨。整剧采用莱芜梆子的展现形式,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手段,和传统的莱芜梆子唱腔相融合,实现了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莱芜梆子要在不断的传承中延续生命力,要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加大传播和普及力度,要不断地记录、传播、发扬、创新,也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对作品的挖掘和整理,加大开放程度,使其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二)《新娘》的成功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内容起决定作用,形式对内容有一定的反作用。红色主题的作品使莱芜梆子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从《新娘》的成功可以看出,不是戏曲没有市场,也不是观众不喜欢看戏曲,而是戏曲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样的,戏曲的创新与改革是否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是否适应更广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观众。《新娘》在演出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在演出两侧打出唱词,架起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沟通的桥梁;光、声、电的运用烘托了作品的表演意境,使演出更加生动,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感官,使观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被带入作品,被剧中人物所打动,无形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洗礼。

(三)《新娘》的成功是背景与主题的完美结合

《新娘》的演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其原因在于,莱芜梆子剧团的工作人员对艺术作品理解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作品的特质和观众对作品的喜好相一致,其题材与观众形成了共鸣。历史题材的创作在莱芜梆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具有引领作用。《新娘》这一作品讲述的是劳动人民在山河破碎时的奋起反抗和在列强侵略时的浴血奋战,历史题材的回顾与发掘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珍惜美好生活,缅怀革命先辈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崇高精神。同时,热情讴歌了党,讴歌了解放区人民,讴歌了英雄,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新娘》的成功是专业学习和理论研究的完美结合

传统文化的开枝散叶需要我们站在整个时代的制高点突出艺术形式的特点,融入先进的文化思想,展现社会发展的新风尚,讴歌时代的主旋律,凝聚时代力量,创作和时代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感人作品,做到不忘历史真相,讲好时代故事,传承中华文明。在这一方面,莱芜梆子现代剧目《新娘》虽然是历史题材,但是,主创人员通过精心编排,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赋予了作品以新的生命力。该剧以抗战为题材,大力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并将亲情与爱情贯穿其中,剧中人物真实饱满,能把人们带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展现了广大老百姓与八路军一起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民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及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艺作品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具有引领时代风气的作用。系统的、专业化的研究是莱芜梆子创新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创作导向,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在创作莱芜梆子现代剧目的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新元素和新内涵。

猜你喜欢

梆子莱芜青青
《青青随笔》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春来草青青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焦炉脱硫脱硝系统投入运行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青青柳
莱芜张家洼矿区Ⅰ矿床深部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山陕商贾与梆子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