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述评

2023-03-22刘韵涵

戏剧之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赋格对位交响曲

刘韵涵

(青岛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安东·布鲁克纳(Anton·Bruckner)①是19世纪后半叶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他的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品。他的音乐植根于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正统音乐,并受到瓦格纳式和声和配器的影响②。布鲁克纳的交响音乐既包含丰富的对位技术,又有圣咏般的音响效果,二者合为一体,赋予了作品优美、庄严的氛围。深入分析其作品中的对位技法会发现,布鲁克纳为传统对位法则赋予了新的个性色彩,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一书便选取了布鲁克纳交响音乐中的复调技法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每一首交响曲主题在呈示、展开、再现过程中的复调形态分别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延伸至19 世纪晚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为研究者们对这一时期的复调技法研究提供详实有效的信息,并为探索20 世纪复调音乐的复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笔者认为也可将它们视作三大部分:(一)作曲家创作概述;(二)交响曲主题呈示、展开、再现时的复调技法运用;(三)调性对置的运用和赋格段的意义。在以上三大部分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技法分析,例如,在第三章“主题展开过程中复调技法的运用”中,作者将布鲁克纳九部交响曲中的主题形态按照对比复调、模仿思维及对位技术的运用进行划分,便于学习者们进行分析研究。

一、创作概述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强调人的感性认识,在音乐语言上的表现突出独特的和声色彩和盛行的主调思维;而规整、严谨、格律化的复调音乐仿佛不再是作曲家们创作的重心。到了20 世纪初,随着传统和声的不断异化,作曲家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横向结合关系,复调音乐在这一时期开始复兴。作为19 世纪晚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却与同时代作曲家以及盛行的主流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处于浪漫主义晚期向20 世纪过渡的交界点上,是遵循传统还是另辟蹊径?音乐将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引发了许多作曲家的思考。[2]因此,在这一时期,沿袭传统与推陈出新相互影响,成为当时欧洲音乐的典型特征。然而,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早期的音乐元素也得到灵活运用,例如,在他的交响音乐中,许多调性语汇往往兼具19 世纪调性的特点与中古教会调式的特点。作者就此指出:“就音乐形式而言,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浪潮下,他依然能和最古老的教堂精神统一协调在一起。”[3]

通过布鲁克纳作品的分析研究发现,他对复调技法的热爱体现在他所有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尤其以交响曲与弥撒曲为主,这与他本人对对位技法的浓厚兴趣以及个人在教堂生活的经历密不可分。在第一章“布鲁克纳音乐创作概述”中,作者从布鲁克纳的对位法学习经历和他的交响乐创作观念与一般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作者指出,正是布鲁克纳跟随西蒙·赛赫特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这段时期,“使他从一个平平庸庸的作曲者,成长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4]他通过系统地学习、抄写、研究其他前辈作曲家们的作品以及在圣弗洛里安大教堂生活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掌握对位技法对一个创作者、演奏者的重要性。”[5]布鲁克纳对复调技法的运用尤其体现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在许多乐章中,主题在呈示、展开以及再现时常运用各种对位手法,如《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第一主题便是采用自由模仿与倒影模仿的复调技法创作的。作者从作曲技法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布鲁克纳交响乐主题创作的基本特点,使学习者们研究布鲁克纳交响音乐有章可循。

二、交响曲主题在呈示、展开、再现时的复调技法运用

受社会科学,如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的影响,人们认为,音乐学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研究,更应该对与之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所关注。音乐不只是一种静态的作品,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包含了对作曲家、表演者和听众在内的过程性思考[6]。在本书的第二大部分,结合19 世纪晚期的音乐新风格对同时代音乐的影响,作者提出,18 世纪那种片段式、分离式的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已不复存在了。

(一)主题呈示时的复调形态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作品篇幅长、信息量大,具有史诗性的特点,极具19 世纪晚期浪漫主义交响曲的风格特点;而主题作为一部作品的核心动机,在构成这一庞大音乐结构中起到“基石”的作用。对于主题形态的把握,正是学习者们研究乐曲结构和特征的“基石”。作者通过大量分析谱例,将九部交响曲的主题在呈示、展开、再现时所呈现的共同特点一一整理归类:主题旋律与固定音型的线—面结合是这九部交响曲呈现主题时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受到瓦格纳音乐剧的影响。布鲁克纳交响曲的主题常以“主题组”的形式出现,它们“既作为一个整体,又包含多个声部,每个声部采用不同的织体形态,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指向[7]”,而其中的对比原则是作曲家创作这些主题的重要手段。主题完成初次呈示后,作曲家善于将各个主题动机加以扩充、重组,运用对比、模仿的手法使每个动机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完善呈示部的结构内容。作者将这类形式中的织体组合形态分为两种,分别为:1.对比融合模仿的主题呈示方式;2.卡农模仿式的动机组合,并分别列举谱例进行分析。除了刚刚提到的模仿形式外,对比思维的运用也体现了主题[8]。

(二)主题展开时的复调形态

布鲁克纳交响曲在展开过程中偏爱将已经出现过的主题动机进行拆解,再进行加工重组,进而形成新的样貌。他的交响曲既使用对比、模仿形式构成的复调织体结构来发展主题,也会采用对位技术对主题动机进行发展。例如,在《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分,由单簧管声部奏出第一主题(见总谱第3-22 小节)的倒影形式,并向上方双簧管声部进行卡农模仿。倒影形式的第一主题并不完整,只采用主题原型的首部进行倒影展开。像这样将主题拆解再进行结合的方式在他其他几部交响曲的展开部中也很常见。

(三)主题再现时的复调形态

布鲁克纳交响曲在主题再现时常常喜爱将主题片段变换形式,如进行倒影或扩大、紧缩时值。而再现的主题往往不是以原本的形态出现,而是经过了剪裁、拼接和发展。作者将对位技法在主题再现时的运用分为三节,分别是“以倒影手法构成的主题再现”“以对比结构构成的主题在再现部中的展开手法”和“末乐章中主题的综合再现”。下面笔者仍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为例:再现部中,第一主题原型的完整形式由圆号声部和大提琴声部奏出,双簧管和小号声部对主题动机的前半部分进行卡农模仿,调性回到主调E 大调;而上方的长笛声部奏出的是第一主题的倒影形式。布鲁克纳的音乐既有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又有符合时代的风格特性,这就造就了作曲家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理念。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任何一个新流派、新风格的创立,总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点,扎根于传统,继而才得以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承下去[9]”。

三、调性对置原则与赋格段的运用

本书最后一章为“调性对置原则的结构意义和赋格段的运用”,作者将其作为书中补充的部分,总结了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在调性构成上的逻辑关系,主要以第四、第五、第八交响曲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得出这一结论:“第一主题组中隐含的两个半音化进程的调性属性,往往对整部交响曲的调性结构都起着预示性、统领性的作用[10]”。

“在交响乐、室内乐、康塔塔等篇幅较大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常可看到其中某一部分在处理上类似赋格曲的写法,即运用模仿复调的原则发展主题,却没有系统展开的中间部与再现部。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为赋格段[11]”。从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晚期,在奏鸣曲式中融入赋格段的作品层出不穷,例如,莫扎特在他的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末乐章中,将三重赋格与奏鸣曲式相结合,并用对位技法发展全曲。[12]呈示部中,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奏出宏伟大气的主部主题,采用对位技法进行发展。[13]此外,紧接模仿也是发展乐曲的主要手法之一:第一赋格段(见总谱第36 小节)由弦乐组奏出,依次按照小提琴II—小提琴I—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声部进行五次紧接模仿,调性从C 大调开始,按照C-G-CG-C 的顺序发展。布鲁克纳在他的《第五交响曲》末乐章中也运用了赋格段的写法,他将奏鸣曲式、二重赋格和圣咏有机融合,在规模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4]

由于布鲁克纳交响曲的版本繁多,难以统一,因此,作者在附录部分标注了书中每一首交响曲选用的版本,避免了因作品版本差异造成的问题。书中的谱例全部重新打印,制作规范,标注清晰、简明扼要。[15]

四、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演出与探讨一直是热点,以北上广地区为例,2017 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度上演了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③;2018 年10 月24 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指挥家吕嘉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和澳门乐团组成的联合乐团,以120 人的超级阵容演绎了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16];2019 年,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了一场极高水平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④;2020 年6 月,上海爱乐乐团奏响了深奥古雅的布鲁克纳《降B 大调第五交响曲》⑤;2020 年,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布鲁克纳《第一交响曲》音乐会。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层出不穷[17][18]。《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一书以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创作为核心,围绕其所运用的对位技法,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主题在呈示、展开以及再现时的复调形态。此著丰富了国内外对布鲁克纳复调技法的理论研究,为我国音乐创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注释:

①Anton Bruckner,1824 年9 月4 日—1896 年10 月11 日,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②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Anton Bruckner 词条。

③由梵志登指挥,香港管弦乐团演奏。

④由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⑤由张艺指挥,上海爱乐乐团演奏。

猜你喜欢

赋格对位交响曲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周末交响曲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十二音对位
任意层HDI对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