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元素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的应用
——以戏剧小品创作技巧实践课为例
2023-03-22王帅
王 帅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一、表演元素在戏剧影视文学中的应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将演员表演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称之为“表演元素”。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元素的训练不仅能够对其创作进行辅助,而且能够训练他们掌握形象思维的使用方法。因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编剧技法,而且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包括对人物的观察、对生活的观察、对戏剧舞台的了解。“一个剧作家必须熟悉丰富的舞台语汇,从莎士比亚、奥尼尔乃至曹禺,他们都曾亲历舞台演出,所有经典作品都是出自了解舞台的剧作家之手。”①因此,我们要了解舞台、感知舞台、掌握舞台,才能写出有魅力的剧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认为:“只有充满着人——演员活生生、有机体验舞台艺术,才能够把角色内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细微变化和全部深度,艺术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够完全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不只是弄明白,而要体验到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才能够丰富他们的内心经验,在他们心里留下不会被时间磨灭的痕迹。”②我们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也一样,剧本内容实现文学性的同时也要使作品富于个性化,将生活用我们的艺术手段进行转写,体现我们的价值。
(一)表演元素中的情绪记忆练习
“情绪记忆,指演员创作角色中调动自己过去体验的感情和激情的记忆,唤起人物相应的情绪与情感。情绪记忆在表演创作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也是内心创作的最好素材,心理技术的重要手段。运用情绪记忆,演员可以唤起同角色在某种规定情境中相类似的情感和激情,有助于演员体验角色,同时还可用情绪记忆的活生生的素材加以补充,使体验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员的创作丰富而完整。”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绪记忆”练习的时候,有很大的收获。学生们能够打开心扉,找寻真正的自我,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在舞台上去感受、去体验。在创作中进入一种思想放松的状态,情感能够不加限定地坦诚流露。因此,我们对生活要有感受能力,要感动,要有感而发。罗锦鳞老师曾说:“让学生回忆自己有过的体验,寻找当时的体会,然后在舞台上唤起这种体验。因此,演员要注意和留存生活中各种体验和经历,积累多,才有利于未来的创作。这种‘情绪记忆’越多,越丰富,创作时就越自由、自如。也许人物的生活是未曾经历过的,但此时可以用‘借用’感情的办法来创作。总之,‘情绪记忆’‘借用感情’在演员创作中是非常有用的技能。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这种技能。”④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绪记忆练习,可以学会怎样更好地运用自己所体验到的情绪情感,让创作的内容更加真切。通过情绪记忆的练习,学生们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知道该如何发现,如何表达。这个过程也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自身情感记忆去创作作品。
(二)表演元素中的观察力练习
观察人物、观察生活是编剧、表演的重要基础,也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⑤通过观察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如何去发现、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人物身份、职业、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去捕捉,在创作中体现生活原有的样貌,而不是局限于条条框框。真正落实在笔头上的人物才会生动、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在观察力练习这一环节,首先要进行人物观察练习。学会观察并掌握人物的性格及生活细节,体会人物生活状态。仔细观察这些人物的职业、年龄、外形、习惯性动作、惯用口头禅、说话的语气语调等,然后带上舞台进行形象呈现。要懂得在舞台上生活,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自己去体验笔下的人。林洪桐老师在他所著的《表演生命学》中曾提到:“在演员的创作中,我们应持两点论:强调演员塑造角色,忽略了角色塑造演员;强调我要变成角色,忽略了角色要变成我;强调演员向角色靠拢,忽略了角色向演员靠拢;强调演员向外学习表演技巧,忽略了演员向内开掘生命能量;强调让演员创作出角色的魅力,忽略了让角色具有演员的魅力。”⑥这个观点也适用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人也要懂得在创作中与角色双向靠拢,这样才能使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力的练习,有效地养成好的创作习惯。在进行剧本创作之前,学生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懂得如何观察,这也是搜集素材的有效手段。剧本创作过程中最怕凭空想象。
二、表演元素在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作用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提出了画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好演员必须具备三种素质——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可以帮助其提升剧本创作能力。剧本创作的三个阶段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类似,也就是观察、构思、实现。这是笔下人物走上舞台,舞台上走进笔下人物的过程。
(一)笔下人物走上舞台
根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笔者发现,学生的创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呈现出来的剧本中人物出现概念化、同质化现象。如何让笔下人物“活”起来,教学时教师应做到:及时纠偏,明确写人的观察点与落脚点;借助支架,进行写人的现场观察和实战演练;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写人文章的品质。对于演员来说,其最怕的是表演情绪情感,如若笔下人物内容过于倾向情绪情感,会让演员在展现人物时显得单一化。剧本中人物与演员饰演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走上舞台,能够很好地感受笔下人物。演员在研究剧本的同时,也需要体验生活走进人物,与此同时,也让人物走进自己。而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走上舞台,就是走进笔下人物的过程,更有利于塑造真实有效的人物。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过程,实则是感受笔下人物的过程。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创作者很难轻易地判断出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何,也很难想象观众是否喜欢。在创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有感而发,因为只有感受到了,才知道合不合适,才会有感动和感悟。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感受,把剧本内容变成舞台形象,变成银幕形象。也就是创作者要知道自己笔下人物在舞台上是什么形象,舞台上怎样体现剧本内容。完整的剧本内容会牵涉到演员、情节、结构、服化道、音乐音效、灯光布景等多方面的元素,我们必须通过舞台小品把这些元素集中到一起进行训练。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也是在印证笔下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优质,创作体验更加丰富,从而建立清晰的编剧思维。人物是被创造的,也是被发现的。在创作一个剧本的时候,创作者需要搜集大量的素材。塑造一个人物,并不是简单地虚拟一个人物,而是要赋予人物鲜活的能量。剧本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停地打磨。这种台上发现问题台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们举一反三。通过一段时间的回课,笔者发现,学生们开始注重舞台陈设、服化道等细节的运用,明白如何使这些元素作用于人物,使之呈现更加具有震撼力。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剧作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人物生存活动的范围,实则是给人物和人物发生的事件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剧作在舞台呈现的过程中,给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二)舞台上走进笔下人物
创作需要充足的准备,不仅仅局限于资料的查阅,更需要创作者体验生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自己所创作作品的生活。而舞台上的表演能够让大家充分地体验生活,很好地体验笔下的时空环境。什么样的场所展现戏剧冲突等问题,从文字开始就要有设计。创作者要懂得根据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其提供相应的环境。在你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和你在台下想象的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舞台上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对空间进行详细描述,建立清晰的编剧思维。在表演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心理依据的。我们在进行人物创作时,在舞台上的每一次尝试,都能够给笔下人物的动作找出依据。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自然规律,要有合理性。我们的剧本创作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有公式。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对世界、对生活、对他人都要有自己的认识,而不能为了完成内容而不切实际地编撰。舞台上的呈现,可以很好地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剧作中出现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剧本内容。
三、结论
戏剧小品创作技巧实践课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剧与表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舞台可以给学生创作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要想做一个好编剧,除了要掌握编剧才能、技巧、知识,还必须善解人意、洞悉人性,了解所写对象的方方面面,关于它的一切,掌握得越多越好。⑦在舞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强调了剧本创作对于舞台的依附。其是否适合于舞台搬演,主要受两大要素影响。一是戏剧本身的舞台性,这就直接决定了剧本的舞台性。另一要素是适合观众观赏,这也直接决定了剧本的剧场性与舞台性。戏剧是一门时间艺术,剧情的连续发展要求观众与之同步并进,而不能像品味一句诗、一幅画那样,进行静态观赏,剧本要力戒“书本气”。⑧通过情绪记忆练习、观察力练习等基础练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熟悉舞台的同时建立创作基础。
注释:
①《剧本写作初级教程》第5、6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年版。
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第33、3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年版。
③《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第50 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④罗锦鳞,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导表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
⑤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⑥《表演生命学》第375 页,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 年版。
⑦来自南方日报。
⑧来自烤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