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建峰:创新让青铜不断“出彩”

2023-03-21隋萌

科学导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出彩砂型编钟

隋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是张建峰工作至今一直坚守的信念。作为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十年来,他带领团队在青铜艺术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取得发明专利八十余项,极大地提高了青铜艺术雕塑的设计、制作水平,被运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河东工匠”等光荣称号。

由张建峰创立的“宇达创新中心”于2013年12月成立,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中心自成立以来,在青铜艺术外观造型、制作技术工艺、制作设备等领域不断进行研发,为促进山西省青铜艺术雕塑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青铜雕塑表面富锡技术是一个属于科技考古类研究的课题,发现于出土古墓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表面。通过镀锡,可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种闪亮的白色薄膜,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这层薄膜中含有高度耐腐蚀的铜锡合金,还有使青铜器物及兵器不易生锈的作用。张建峰承接这一项目后,克服资料奇缺、技术几乎为零的困难,积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

“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我们就通过检索文献、检测研究文物标本,模拟古方法作复原试验,经近百次筛选,研究出了可破碎成极细粉末的锡-铜合金,这是与古文物十分相近的天然悬浮剂、粘结剂和附着剂。”张建峰介绍道。经过反复试验、合成,终于寻找出了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使湮灭数百年的传统液态富锡技术重见天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该成果是科技考古工作者与有志于保护祖国传统工艺的企业家,在挖掘、研究、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张建峰的任务是负责对编钟的音响效果进行研究和复原。该项目涉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技术史研究、工控艺术制造等多个学科单位和部门。为了让编钟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乐器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他放弃节假日休息,一门心思蹲在工作室搞研究,守在车間搞实验。

经过翻阅大量编钟古籍资料和铸造资料,数百次合金配方调试实验,张建峰终于选出了优良音板。但是,又遇到编钟体制作的难题,由于编钟的形体是合瓦形,制作中既要满足现状要求,又要符合声学要求,难度之大难以想象。通过与专家交流、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改进模具制作工艺、严格把控冶炼工序,张建峰终于制作出了高质量的银-铜合金甬钟和小钟两种样钟。经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声学检测,最终确定将此工艺作为编钟制作的最佳配方,使具有3000年辉煌历史的编钟重新演奏出华美的乐章。

长期以来,铸造行业特别是艺术铸造行业砂型无法对微细纹进行完全复制,许多微细纹在模型取出时很容易被损坏,为了更好地复制铸造产品,克服普通造型的不足,需要更新的技术来改变现状。通过长期试验,张建峰发明出一种转移模型铸造方法,改善铸造过程中微细纹砂型表面肌理复制效果,解决微细纹砂型成型后脱模损坏造型表面的问题。这个发明对于艺术铸造行业具有很强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除了转移模型法铸造方法,张建峰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快速水冷却法、中华编钟声学创新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仅青铜雕塑表面富锡技术的运用,就使产品利润增加50%。公司的产品得到美国、德国、法国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认可,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代对创新的呼唤,给优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释放潜力的机会。张建峰不负时代呼唤,以创新精神为禀赋,不断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造,让青铜雕塑这一古老的艺术在世界各地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出彩砂型编钟
金石齐鸣话编钟
钢轨铝热焊砂型硬化工艺试验研究和失效分析
3DP 砂型打印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砂型铸造模具设计及制造
彩电企业还能“出彩”吗
初中物理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