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23-03-21江颖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和人口红利的消散,如何挖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并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赋权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達成自我完善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将老年职业教育融入终身学习型社会氛围内,淡化职业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延长老年职业教育的生涯,为老年人的职业学习提供适宜环境,将为我国人力资源的扩充奠定社会支持基础。但当前老年群体参与职业教育面临缺乏社会支持、具有认知偏差以及缺少条件保障等问题,而借助终身学习资历框架能够消减制度路径依赖,支持老年职业教育先行先试,打破传统文化偏见,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利用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推动老年职业教育,使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能够优质化和标准化,以及学习路径更加畅通。

[关键词]老年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作用

[作者简介]江颖(1978- ),女,四川成都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四川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四川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SC22B106)和四川省2021年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信息时代背景下老年人数字化学习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t202109240fd4043)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6-0065-08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红利日趋消散,据相关统计,2000—2020年,中国60岁老年人口比重从10.0%增至人口总数的18.7%①。与此同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跌至1.3,已经低于国际社会认为的1.5的警戒线。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和新生人口的减少,意味着老去的人群数量在总人口中占比会越来越多,从2010年开始,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下降400多万,且这种趋势将长期持续下去,劳动力减少会不断加速。另据《健康老龄化蓝皮书: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加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普遍较低,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承担抚养71个老人的沉重压力,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持续挑战。

老龄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阶段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依靠传统的青壮年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挖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并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取决于政府制定的长远战略。早在“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中,就提出了‘老年人是资源’的观念,开始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②。与此同时,国际上对老年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识也已发生根本转变:老年人不再是退缩或脱离社会的群体,而应当被赋予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目前,许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充足的劳动参与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些国家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给予老年人职业技能补偿,增加其“后职业发展”机会,并在政策法规和培训方面加以保障。如日本为应对超高龄社会的到来,制定了《高龄者雇佣安定法》,目的是拓展老年人的再就业渠道;美国白宫则每10年主持召开一次老龄会议,目前制定了《美国老年人法》《反老年人就业歧视法》《老年人公平法案》等专门法,通过社区学院为有能力有兴趣的老年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保障老年人能够就业;西班牙为缓解“银发危机”,建立了一整套包括基础培训、职业培训、参与度培训在内的老年基本技能培训体制;新加坡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金色人力资源中心”,增加老年人培训机会和工作机会,为社会营造适老的学习和就业环境。

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就明确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益,为老年人的职业发展创建了制度话语。近年来出台的系列政策也鼓励各地开展老年职业教育,鼓励老年人再次接受职业培训以补偿过去教育技能的不足。如国务院办公厅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要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已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之一。未来的老年教育,出于老年人是老龄化阶段中的宝贵社会资源、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等原因,会越来越着眼于引入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职业培训课程,用以帮助老年人主动发挥个体潜力和满足自我实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构建类型丰富的老年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适需型、优质型老年教育职业课程,尤其鼓励低龄的老年知识分子群体退而不休,充分发挥技能和经验,以缓解我国老龄化社会中人力资源的短缺,将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转变为“动力”,使老年人从“老有所用”到“老有所为”再到“老有所成”,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保障国家未来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已有一些老年人参加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但主要是从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现状、知识型老年人力资本在退休后的再职业选择,以及老年群体职业教育参与障碍出发。研究者们发现,老年人职业生涯转换正遭遇极大困境,因此,探究老龄化视域下老年后职业教育发展成为重要的路径,包括“后职业发展”概念及其与老年教育的关系,老年人力资源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借此打造职业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新格局。但是,鲜有从终身教育体系视角出发,将老年职业教育融入其中而进行的研究。老年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息息相关,为了使老年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本研究希望以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为沟通桥梁,将老年职业教育融入终身学习型社会大氛围内,淡化职业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延长老年职业教育生涯,为老年人的职业学习提供适宜环境,也为我国人力资源的扩充奠定全社会支持基础。

二、概念厘清

(一)老年职业教育

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美国的金斯伯格、萨伯、施恩、亚瑟等人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展开了研究,金斯伯格出版《职业选择》一书,正式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他认为,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萨伯从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角度,将“职业选择”“人职匹配”“生涯发展”汇聚成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职业发展每一阶段的特定目标和任务,以及描述了职业成长的过程;爱德华·施恩将人的生命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发展周期结合在一起,认为三者有共同作用;亚瑟等人于1994年提出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认为人的职业生涯不再是“绑定”或受组织约束,可以在组织边界穿越和流动。由此来看,职业生涯理论是个体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它以全程化、专业化、流动性为特征,让个体可以充分认识到职业是一个长期、连续且变动的过程,以及清楚看到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理论完全可以运用到以第三龄为主的老年个体职业生涯假设上,来探讨老年人对职业的适应以及与职业的互动关系。老年人群作为人生中一个特定阶段的群体,退休后依然可以保持或转换专业方向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等非生产性活动或再次从事就业等生产性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是老年人寻求个体与社会互动、提升自我效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更美好生存状态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老年职业教育的定义为,为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对老年人进行的达到社会平均要求的职业技能再教育。

(二)学习成果资历框架

“资历框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最早推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英格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2000年后,资历框架拓展到欧盟、东盟、爱尔兰、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墨西哥、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截至2019年,国际上已有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资历框架”③,它们促进了学习成果的互认,实现了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资历框架是一个资格分类体系,与公共权威部门制定的一整套全国性标准相关联;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认为,资历框架是可以提供协调、整合、可比较的资历系统,形成各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保证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并进行学分累积和转换。目前,资历框架成为不少国家有效激励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和支持人力資源发展的途径,而我国目前也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资历框架和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

由于资历框架是基于学习成果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前提而建立的,因此,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等同于前述的资历框架,其中“学习成果”指包括通过学历教育为主的正规教育、职前或职后培训的非正规教育,以及无预设目标为主的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习结果;“利益相关者”是指参加职业教育的老年学习者;“资历”则是指个人获得某一层次或某一类型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反映,代表着“获得某项资格”“准入条件”“达到标准”“素质”“技艺或经验”“过程或结果”等含义。换言之,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是一套在纵向上以等级划分不同教育领域学习水平层次、横向上以认证单元(维度)衡量学习成果完成量的标准体系或成果刻度。对老年人而言,进行职业学习后,可以通过资历框架的核准,明确自身拥有同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获得多种职业文凭、资格证书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介,进行学习成果学分的认证、存储和转换,形成职业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达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流动性,助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

三、老年群体参与职业教育障碍分析

(一)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虽然国家认识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一积极老龄化观念是当前老龄工作的核心目标,对老年人进行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我国未来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人力资源不够的问题,实现老年人群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是,我国老年教育具备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归口管理长期不明确、管理主体责任不清,且不属于教育领域的主流,难以成为地方政府优先考虑的事项。因此,大部分地区的老年教育都缺乏长效支持机制,被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难以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此外,国家也未出台专门保障老年人再就业的法规制度,有关老年人技能补偿、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再就业的政策踪迹十分难寻,导致我国老年职业教育发展缺少现实法理依据,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之间无法打通壁垒,人力资源市场也难以为愿意再次就业、有技术专长的老年人提供机会,这些都直接制约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存在一定传统认知偏差

从传统观念来说,老年人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接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赡养与尊重,这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群体心理,即老年人再也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应该以脱离社会生活,以退守个人生活的方式,停止继续社会化,安享有限的晚年时光。这种观念同样影响老年人自身,对于退休后参加职业教育,老年人通常抱有消极甚至是抵制的态度:一方面,认为自身应该享受生活,或是在家帮衬子女,学习变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年龄已大,记忆力和理解力变差,学习应是年轻时代的事情,对接受职业教育没有信心。部分老年人还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对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均制约着老年人正视晚年生命中成功的可能性,造成了老年人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了社会对老年职业教育的看法。

(三)缺少现实教育条件保障

过去几十年,我国各地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基本以娱乐休闲、文化生活或保健养生为主,如谢宇、马伟娜等人总结了广州市老年开放大学、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和上海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发现主要是书画、音乐、舞蹈、传统文化、养生等休闲娱乐类课程,这极大程度反映了当前老年大学和学校提供的课程内容重乐龄而轻实用、重休闲而轻职业,忽视职业技能类的再就业潜能课程的开发,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十分缺乏。此外,尽管社会上有诸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构,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职业教育机构,致使许多有需要或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老年人难以获得系统、专业的指导或训练,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四、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对老年职业教育融通的作用

(一)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能够消减制度路径依赖,支持老年职业教育先行先试

过去研究者们通常从经费投入保障、明确管理部门、课程设置调整、师资和志愿者队伍培养、个人意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信息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但前提是均需要政府进行先期顶层设计或出台相应的细化政策。当前老年职业教育遭遇的首要问题是未有明确的政策,有且仅有的只是出现在相关政策文件上的“老年职业教育”字眼,难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能够使老年职业教育发展另辟蹊径,减少对现有政策制度的路径依赖,即使在没有相关政策出台的前提下,老年职业教育仍可以突破原有的制度约束以及传统认知困境,利用现有的制度框架合理合法地取得国家资历认可以及获得市场的承认。因为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是国家衡量学历及学习成果水平标准化的一种制度,一旦鼓励老年人按照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的职业教育类型标准进行学习,那么老年教育也就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老年职业教育,届时,老年教育也不用专门开辟出特有的职业课程,而是自发按照资历框架中的标准进行设置,而资历框架中的职业教育类型系列也能自动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向上延伸为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即成为终身学习老年阶段的职业教育。因此,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不用单纯依赖国家、学校、社会设置好的复杂环境和条件,而是可以利用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终身性和全纳性,进行先行先试,使老年职业教育不再是社会认为的负担,而是变得像普通职业教育一样,只是学习的目标人群转变为老年人群。

(二)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能够打破传统文化偏见,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主要面向的是终身学习领域、内容和对象,从领域上说,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间和类型界限,即老年职业教育不再是针对老年人的职业教育,而是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或是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向不同年龄段的延伸。因此,从教育对象来说,老年人不再被定义为退出社会舞台的边缘人群。此外,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职业教育的不同层级和标准,老年人可以找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成职业教育的某个层级的内容后,获得认证得到该层级证书,使老年人能够获取传统老年教育学习后不能得到的“含金量”十足的证明。要增加老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参与率,需要来自内部心理激勵和外部条件鼓励的结合:一是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进行内部心理激励,消除人们对老年人再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偏见,促使其深刻认识到老年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有机整体的重要部分,唤醒老年人的自主学习欲望,使老年人根据自身意愿自由灵活地规划二次职业路径,获得充足的学习空间;二是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实施外部条件鼓励,将老年人在不同场所获得的职业学习成果进行存储、认证和转换,让活到老学到老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使老年人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三)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能够破除现实条件障碍,合并优化老年职业教育资源

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成果存储的基础上,进行正式、非正式或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从而参与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通常而言,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因为体制和利益的原因,在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排外意识,并不愿意对外分享,导致老年职业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互通。如此各教育机构的学习资源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而且各自独立开发也容易使老年职业教育资源重复,浪费社会绩效。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可以使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以学习资源联合体的方式进入课程开发联盟中。经联盟会议之后,由专家或机构共同商定老年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联合开发的课程、彼此互通认可的课程可以进行对等认证:一是能够推动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间的联系,将优质教育资源有序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降低老年职业基础课程开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让资金投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二是可以打破老年职业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间的隔阂,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而调整课程中包含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等老年职业内容,进一步促使未来老年人力资源的结构、素质和数量合理并优化配置。

五、利用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推动老年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运用资历框架标准审核,保障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优质化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质量监控和保障。资历是评价学习者能力的尺度和标准,而资历框架则是学习成果质量的“守门人”,包含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若没有质量保证,则没有资历框架,它有助于对学习者个人能力形成准确的评价,使之更容易获得市场职业身份认可。按照资历框架的等级和标准,基于质量保障机制,通过认证给予认可的制度,以保证各类学习成果互认的对等和公平,保证学分的质量和社会公信力。老年人进行职业学习之后的最终接受方在市场,行业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具有不可忽略的话语权,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使老年职业教育真正获得承认。因此,老年职业教育必须加入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认可范围内。其中,资历框架的标准审核是关键,在于设立和规范老年职业教育行为的准入条件,而准入条件的重要基础在于老年职业教育是否能够产生合格的、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衔接的分级分类的学习成果,满足资历框架中对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等级的评定,以及对等级内知识、技能、能力的认定。只有经过资历框架体系评审的职业技能学习成果,才能进入劳动市场。当前,世界上许多建立了资历框架的国家或地区,其建立目的之一就是规范教育行为,指导机构办学和保障学习成果质量。如欧盟于2003年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框架》,其框架要求各国把质量保证作为教育与培训机构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外部监督机构还会定期对教育实施方案进行评估,以保障学习成果的质量;澳大利亚设立严格的第三方资历质量保证机制,主导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的培训包和认证课程开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所需要的课程,以确保学习成果能够符合资历的要求。通常而言,通过标准审核保障学习成果的质量,包含三部分:一是学习成果资格标准,二是机构准入标准,三是考试质量监管。老年职业教育机构如果按照资历框架预设的规范和成果标准编制课程,开展机构建设,实施程序认定,就能确保其质量,规范其行为。

总之,老年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实现路径是设立包括但不限于对于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审核、对于课程的评估、对学分认证及转换活动的监督等。这些监督必须要符合资历框架预先制定的规则和标准,由相应的机构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对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各项制度制定的过程、执行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再通过资历框架对学习成果的准入条件进行审核,最终决定是否接纳这一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以更好地反映劳动力市场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这将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将更为直接迅速地反馈至老年职业教育服务提供者。因此,老年职业教育必须通过指导资历框架中标准建设的教育机构联盟、市场管理部门和不同行业企业单位介入来进行认证标准的导向和制定,使其质量能受到监管和审核。这样才能加大老年职业教育课程资源面向市场的精准化程度,才能反映出社会对老年职业人才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获得合规合格、真实可信的学习成果,实现再次就业。

(二)依托资历框架类型层级,确保老年职业教育学习路径畅通化

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基本范围包含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促进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互联互通,以及各类文凭、证书和先前学习成果之间的融合,为多元化的学习成果提供沟通与衔接的基础标准。正因为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具有对社会学习成果进行基础性层级划分和类型描述说明的功能,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教育融通衔接提供普适性参考,资历框架内部涵盖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类型的系列层级结构才能成为之后学习成果共享的基础。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打通获取资格的纵向路径和横向桥梁,转变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之间的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也能为不同行业部门颁发资格提供参照标准和测量手段,使资格的透明度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变为可能。

当终身学习成为个人发展路径的指引时,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就成为必然结果,但是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通过资源、形式上的沟通,实现相互衔接。从我国现有的教育类型来看,各教育体系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真正的沟通量少、质低、配合不足,传统的老年职业技能学习培训通常被局限在老年教育领域内,与普通教育或者继续教育并无太多交集。由于学习成果的不流动,使老年职业教育变得固化,不能很好地使教育学习成果以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外显方式呈现出来。而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作为统筹普教、职教、非学历教育之间的顶层制度,强有力地支撑着不同教育体系的和谐与共生。它突破了传统的老年职业教育限制,使老年学习者可以首先在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找到自身定位,再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的横向描述参照依据,审视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确认是否达到了这些参照依据中描述的单元性或模块化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知识体系维度标准,或是否达到了不同层级中要求的就业与岗位需求,就能够使自己获得该层级的职业教育成果。当老年人还有进一步进行职业学历继续教育需求时,可以参照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的下一个层级的成果标准进行学习,这样也保证了老年人职业学习知识结构的稳定性和学习行为的持续性。

当老年人希望接受短期职业培训技能时,可以根据资历框架不同类型领域学习成果的相互对应关系进行跨越转换,因为资历框架通过对各级各类教育层级的鉴定,为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相互比对和转换提供了依据和标尺。如老年人可以利用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等类型领域的划分,在原有的职业学历继续教育与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层级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比照,实现学历文凭与技能培训证书之间的互换。通过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承认和支持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学习成果以及过往经历并进行存储认证,激活老年教育机构持续开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激发老年人学习的潜能,并为之后老年职业教育的认证提供制度依据和现实基础,也使老年人了解自身外显性职业综合素质、社会认可度、就业能力等,比较自身取得学习成果的“含金量”,为进一步的职业追求奠定基础,为老年职业教育有序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三)对标学习成果单元认证,推动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标准化

老年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和使用、老年人就业市场的成熟,与老年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有极大关系。只有先将老年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果在资历框架中进行了认证,才能使市场能够确信老年人是否具备合格的就业能力,也才能使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在市场上获得承认。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资格框架中的学习成果等级描述基本涵盖了知识、技能、能力三个指标维度,并以此作为评判和参照依据。于老年职业教育而言,也应对标资历框架中的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维度,使其學习课程资源变得标准化和规范化。

首先,要规范老年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在进入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认证之前,老年教育资源内容的建设要能够标准化。应遵循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的原则,在教育资源联盟信息平台上制定较为统一、明晰的老年教育资源建设流程开发和管理技术规范,建立资源目录,使老年课程资源标准化和模块化;促使各教育资源联盟合作单位以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资源建设标准、经费投入和利益分配。依据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中的认证单元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要素进行老年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其次,要打造老年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超市。通过与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密切相连的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重要实施机构与对接载体——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使老年教育机构或老年人能够进入其中并快捷、轻松地“选购”各类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推行注册制、学分制,开设个人学习账户,在资历框架中实施学习成果或学分的互认、存储和转换,实现老年教育与学历培训、学历教育之间学分的有机衔接,并引导老年学习成员进行线上学习、线下体验。

再次,要实施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存储。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对自身的职业教育成果在资历框架的实体学分银行中进行存储,这种存储可以延续终身;到了老年后,可以提取学分银行中先前存储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再根据资历框架的标准进行转换,或是将已学到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进行再次存储,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更为重要的是,为之后的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个人运用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在社会上再次就业的通路。

最后,要进行老年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习成果资历框架的核心价值在于使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用一种可视的外显方式呈现,并运用统一的标准对个人的能力等级做出判断。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历、学分、证书、实践经验、过往工作业绩等如果达到了资历框架中某个职业层级的学习成果标准,就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记录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展并接受水平认证。只要通过学习成果单元学习的标准获得学分或资格认证后,就可以以此申请相应的资历,并参与下一个资历的职业继续学习。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21年《老龄科学研究》期刊第12期“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一文。

②叶忠海.中国当代老年教育发展研究总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87.

③张伟远,谢青松,胡雨森.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3):44.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森,冈萨雷斯.职业咨询心理学 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M].时勘,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8-123.

[2]马伟娜,戎庭伟.中国老年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3]钱柘.成功老龄化视阈下老年大学职业技能补偿研究[D/OL].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2022-12-01].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

[4]邬沧萍,杜鹏.老年教育价值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9.

[5]王海东.国家资历框架的起源、本质及效果探析[J].终身教育研究,2021,32(1):43-49.

[6]吴南中,夏海鹰.“资历框架”的制度功能及其运行体系[J].高教探索,2017(11):29-35.

[7]吴雪萍,郝人缘.欧洲国家资格框架:演变、特点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6,37(9):116-125.

[8]张伟远,谢青松,胡雨森.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3):44-50.

[9]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2):75-82.

[10]張伟远.构建“资历框架为标准、学习成果认证为保障”的学分银行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5-7.

[11]张伟远.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28-35+45.

[12]郑炜君,王顶明,王立生.国家资历框架内涵研究——基于多个国家和地区资历框架文本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0(9):1-7+15+76.

[13]Arthur M.B.The boundaryless career:A new perspective for organizational inquir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4,15(4):295-306.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作用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