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校联盟连通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之路

2023-03-21王龙山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庭

王龙山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这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显著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初中家校联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及策略,以适应城乡二元结构,让家校联盟连通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是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家校联盟教育现状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指导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不良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纠正已经形成的习惯就比较困难;在学校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就会丢失所受的教育。但是,目前家校共育还没有完全形成理想中的家校联盟。学校和家庭教育只是在常规性的层面上有所联合,惯常的形式无非是召开每年一次的家长会、对特殊学生进行的家访、在必要的时候发放一些通知等,共育形式单一,共育活动零碎,家校没有形成系统化、持续性的教育联盟。尽管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具有科学而丰富的有效方法,但是,仍然处于单方面实施的状态中,没有对学生家长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沟通与指导共育体系或机制,常常是学生出了问题才密集联系家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科学的家校联盟建设规划。家庭更是多方面依赖学校,总觉得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至于主动和学校靠拢,通过共建家校联盟形成教育合力,大部分家长都是不闻不问。

(二)教师在家校联盟中力量分化

家校联盟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但是,就教师层面而言,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在力量的呈现上差别很大。班主任因为管理全班学生的需要,在家校联盟的形成中给予的希望大,付出的努力多;但是,其他科任教师往往是重教学而轻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才主动联系家长,至于指导家长如何管理、教育孩子,一般都不像班主任那样。而且,一些科任教师在家校联盟上比较关心的还是学科成绩的提高,至于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更谈不到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密切与学生家庭或家长的合作关系了。这种分化状态,对于形成全体教师的教育合力和家校联盟的良好教育态势,乃至有效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更为广阔、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都十分不利。

(三)家长对家校联盟重视不足

在一个家庭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无论是言谈举止、性格风格、品质精神,还是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的方法等,都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真切的教育。但是,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家长在家庭的经济收入上付出的心血多,对孩子的教育上付出的心血少。这就无形之中对家校联盟教育造成了掣肘的状况。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情绪极易激动,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就会造成学校教育效果在家庭中的弱化。

二、家校联盟教育的意义

(一)落实“五育并举”目标

家校联盟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目标,有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孩子的学校与家庭生活。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进一步提上了教育日程。尤其是新版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各科教学之中,对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联盟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完成孩子教育时间空间的无缝连接。学生在入学之后,就形成了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白天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晚上及节假日在家中学习、生活。建立家校联盟,实施家校共育,就能把学生在校时间的教育和在家时间的教育无缝连接到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让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三)贯通社会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作为学生“象牙塔”的教育现实一直存在。在这一特殊的领地内,学生的学习与整个社会现实之间存在间隔。学校、家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品格的不断增强和学习程度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但是,越是优秀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致使其社会活动变少、社会体验欠缺、社会经验缺乏,几乎形成了与社会脱节的成长状态。而家校联盟能够通过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劳育和体育的拓展,让孩子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体验,增强孩子对社会现实的真切认识,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感受友爱、宽容、仁慈、道德、规范、信仰等,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坚定理想奋斗目标。这样,就把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大环境贯通了起来。

三、基于家校联盟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与策略

(一)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进行家校教育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既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其形成的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在内部资本匮乏而没有外来资本可用的情况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强化。鉴于此,结合大背景,顺应大形势,通过小块分割的办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则就能有效适应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的稳步推进。像甘肃省永昌县清河两镇,农业集约化经营步伐较慢,土地仍处于流转探索状态,还存在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格局或习惯,相比于其他地方,具有一定的家校共育优势。而西河三镇,城市化进程快,农村人口基本向城镇转移,土地已流转,农业生产逐步向集约化方向经营、发展,青壮年农民大部分进城务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内居住地的不定、满负荷的运转使家庭教育的力度减弱。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利用信息化渠道加大与家长的沟通,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新家校共育路径就尤为重要。例如,利用互联网建设学校互联网家校联盟平台,把学校、家庭彼此联通,开设家长学习课堂和家长信箱,设置家校互动日,开辟家长热线,一方面,向家长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家长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另一方面,全面、及时地为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接受家长咨询问题或反馈信息,听取家长意见或建议,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日常管理并自主参与管理队伍中来等。这样,利用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渠道或手段,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就能创新家校共育路径充分发挥家校联盟的教育作用,不断适应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家校联盟新需要。

(二)分析流动或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群体或个体特征在家校共育上进行分类施策

从笔者所处的甘肃省永昌县的情况看,一方面,由于河西堡镇工业发展早,形成的工业和企业多,促成了我县工业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调整,加之我县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需要劳动者,服务业也需要劳动力,由此促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土地流转的现实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土地流转情况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辖10 个乡镇100 多个行政村,县域总面积7439 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8 万亩,其中,常年耕种面积约85 万亩,总人口26.03 万,其中农村人口4.88万户19.5 万人。近几年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54.10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3.7%。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城中的流动儿童变多。针对留守在村的儿童,加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家访力度,帮助老师管教父母进城务工家庭的留守孩子,弥补家庭教育的弱化短板,采取家校管理一体化的“长臂式”管教策略,让这部分孩子不至于因为父母的外出打工而影响成长。针对流动儿童,教育行政部门要严禁学校拒收流动儿童的行为,让流动儿童能够随着父母的进城打工而学有所教、便利就学。例如,成立家校联盟教育委员会和家校联盟特殊学生工作站,通过家校联盟教育委员会制定家校管理的长效、科学、规范工作机制,为家庭、学校的相互配合和家长、老师的彼此支持提供机制保障和工作通道;通过家校联盟特殊学生工作站重点解决问题学生、留守或流动学生、学困生等特殊学生中存在的学习、生活困难等,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持续跟踪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农村学生城市化的家校共育格局

相比于乡村,城市家校共育各方面条件优越,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对于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从社区到各级政府,需要摸清底数,畅通费用分担渠道,由流出地政府、流入地政府和农民工家庭合理分担教育费用。这样既能满足孩子和家庭对城市优质教学资源的享用,为家校共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能满足学校对教育经费的需求,让进城务工家庭的孩子在城市享受到与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对于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从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的拥有上,也应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城市化的家校共育策略:一是集中力量把农村初中学校的师资搬迁至城市,我县在十年前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对于家长进城陪读的孩子,一部分家长务工条件好的还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受到直接监管;一部分务工条件差、工作时间无规律或超长的家长,甚至家中没有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护的家庭,可以让孩子住校,通过享受政府的补助、社会的助学资金解决费用问题,让孩子在老师的监管下成长。二是强化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的课程导向,实现城乡家校联盟的优势共享。随着三级课程体系构建的日趋完善,城市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相比农村学校不但丰富而且特色显明。初级中学同样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维度整体构建校本课程,通过家校联盟的开发、使用一些校本课程。例如,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各个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像语文学科的“古诗词中的家乡”,数学学科的“数学与生活”,英语学科的“家乡景点英语说”,地理学科的“永昌地貌”,历史学科的“历史上的永昌”,等等。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建构和谐的家校联盟合作教育纽带,构建家校联盟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联动,形成家校联盟的教育合力。构建家校联盟教育新生态是指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新生态,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相关理论或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适合三位一体教育新生态的课程,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教师进步的阶梯、家长精神的家园。同时,拓宽家校联盟的教育服务内容,扩大教育服务与合作半径,丰富家校联盟服务业态和专业服务队伍,从学校走近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形成农村学生城市化的家校共育格局。

(四)创造家校联盟教育环境,让孩子们的成长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未来学生培养的核心是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彼此相辅相成。学校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创造家校联盟教育环境,让新的教育方式扎根其间。所谓的家校联盟教育环境,就是集社会的良好教育氛围、家庭的积极教育配合、学校的专业教育人才为一体,让孩子们的成长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意义。一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形成教育辐射力,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把科学、权威、高效的方法宣传出去,传导给家长,形成带动性和发散力。其次,学校要把环境创设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和家长联动,利用课后、节假日托管服务时间,为参加活动的学生提高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动或实践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或温馨的港湾,首先,要紧盯家校联盟互育孩子的目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按照学校的指导,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生活体验场所,把学校课堂中的所学,融入生活之中,激发感受,深化思考,在培养、发展孩子兴趣、特长、爱好的同时,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促成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要支持、帮助孩子,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在孩子购置书籍、活动用具等方面,不吝啬,不责备,让孩子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走进文学、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感受各种美,享用各种美。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庭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庭“煮”夫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