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2023-03-21肖祖荣

考试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数学

肖祖荣

一、引言

现代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也以其备课方便、效率高、资源多,受到数学教师们的青睐。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讲,在课堂上若能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推动数学课堂的改革,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后期更深度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

我国教育模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通常情况下,初中每个班级都会容纳几十名学生,学生受到学习经历、家庭教育、生活经验等的影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得。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明确后期学习方向。而教师也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平台,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或者问题解决。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教师也能够明确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没有他人的监督下也能积极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寻找筛选数学资源,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帮助。为此,在学校教育期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有效借助教材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使用各种教学设备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同时还能为学生布置趣味多样的数学作业。学生在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激发下,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会主动记录问题,与他人共同讨论,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自由和开放,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

(三)有效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搭建多元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内容,拓展课外学习资源。而学生也会对相关学习要素进行整合分析,对比使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借助科学的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混合性和综合性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考能力、配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除此之外,学生也会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明确学习方向,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

通过观察当下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发现,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草稿纸,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计算,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时,为学生布置几套题目,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如果是接受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或者是接受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既不能有效吸收教师所讲知识,同时碍于自尊心的影响,不愿意举手提问,再加上教师没有实时关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无法突破教材重难点

学校内班级是基本管理单位,每个班级都有几十名学生,学生接受能力、成长背景等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也会有差异,教师难以针对性地开展讲解,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为全班学生进行讲解,但是部分学生对重点和难点无法达到有效突破,甚至会出现教师越讲学生越乱的状况,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讲课越来越吃力,数学课堂效率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虽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已经应用信息技术,但是有的数学教师对互联网知识并未认真学习与研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遇到各种状况,导致时间的浪费。除此之外,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自己的教学带来负担,课堂上担心时间不够用,过于担心教学任务能否及时完成,没有与学生进行多种互动,学生依然在被动接受知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有了信息技术就不用备课,课上讲解也可以轻松一些,这样的想法无疑会造成师生之间没有有效互动,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更不利于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有待丰富

学习数学知识时要秉持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原则,将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吸收理解之后要借助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但有的数学教师采用的实践活动以做练习题为主,没有动手环节、没有合作环节、没有探究环节,导致学生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枯燥单一,甚至一些学生并不理解教材知识的具体过程,在使用这些知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措施分析

(一)巧妙使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这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数学学习不理想,通常是某些能力不到位引起的,例如,无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等。这样一来,在解题中也会出现偏差。并且教材中的知识都有很强的概括性,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并不能理解知识的演算过程,以及具体应用方法,更不能提高创新能力。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使用信息技术将重点和难点逐步为学生分解,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每一面的特点,同时再利用扩大、缩小、旋转等操作,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再如,讲解“三角形的三个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定理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数学教师会利用板书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再通过线段展示出来。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交互白板菜单中的各项命令,直接将平分线画出,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定理的产生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台试着拖动三角形的任意顶点,全班学生都会观察平分线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平分线的定义和特征,也能顺利解决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做题,学生经常会发现教材中只讲一种概念,但是做题时题目千变万化,考量的概念也是五花八门,因此在讲解例题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以及考点,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验算和检查,从多角度思考,避免出现解答错误。另外学习时,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知识,灵活使用知识,有效掌握知识,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找到教材与生活的切入点进行融合,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投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分别会应用到哪些地方,这些图形设置成轴对称图形,从美学角度来讲又有什么意义等,学生会集思广益,寻找自己所见过的生活事物,并且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美学意义,有的学生会说更美观,或者能展现数学美等。另外,在说出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空间建设能力也会获得提高。再例如,讲授“图形的旋转”时,教师也可以选取几名学生上台,通过操作电脑鼠标感受图形的旋转,更好地凸显生本理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对每个初中生来讲都非常重要,加上每个学科的学习任务较多,因此学习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当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每次复习,学生对知识点都能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进入初三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也要深入思考如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速成培养,此时就要依赖知识反馈。教师借助知识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首先为学生展示出树状图和概率表,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处理繁杂图像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树状图和列表计算概率的方法。其次教师打开希沃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随机摸球”的概率,让学生思考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学生也会使用列表法求出相关的概念。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探索“随机掷色子”得出最大点数的概率,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有较强的吸引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掌握的经验以及学习效果。最后,当多数学生解答出题目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如果只单纯分析题目,很容易产生混淆,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巧妙化解难度,有效解决问题。

(四)重视深入引导,借助交流提高效果

通过调查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情况发现,取得的成果非常瞩目,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产生互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交流思考及帮助探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效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可以借助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按照清单的内容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初步了解三角形证明的定理,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准备。当然,学生若遇到预习问题,也可以进行汇总,等待课堂上教师进行专业讲解。回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形成结果,教师再邀请小组代表成员上台进行阐述,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整个课堂上,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学习状态中,且教师的引导也会更加有效,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加积极活跃。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应当重点关注教学用语的使用,积极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闪光点,且不断借助讨论,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结合经验解惑答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现代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本着“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原则,在课堂上既要重视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当锻炼学生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典型案例时,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尽可能精讲、细讲,围绕教学目标,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借助扎实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深入地分析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该章节内容属于代数,学生要具备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若没有这一能力,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理解,甚至还会影响对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为学生提前搜集各种生活中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生活案例,并为学生录制视频上传到师生共享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观看并学习。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得出答案。例如,一些学生会提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教师就可以从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有几何和代数,如果进行单调的知识讲解,一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数学资源也不能得到高效利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分式方程”时,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混合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已经初步掌握,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再一次讲解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的技巧,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增根的原因、验根等。使用“学习通软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发送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接着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找到相应的解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再利用“学习通软件”指导学生学习解分式方程的具体流程。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实际问题:“修建铁路过程中,每月的工效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提前五个月完成,求原计划几个月完成这项工程?”师生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交流,学生把自己列出的方程分享到班级中,教师再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高效,清晰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效掌握该类知识的具体运算。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同样重要,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明确将来的学习方向,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其次要紧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科学设置数学课堂,这样才能做好新知识的讲解,旧知识的复习。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还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体验和反馈,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