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3-03-21祝迎春
祝迎春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对幼儿情感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协调好“情感”与“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幼儿情感的同时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倾向并在情感作用下健康成长,收获更好的发展。幼儿情感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发展幼儿的正面情感、教导幼儿学会自行克服负面情感、教导幼儿在无法克服负面情感时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培养幼儿对万事万物的情感与态度等。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开展往往以融入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为途径,很少独立开展。因此,如何确保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到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此,下面对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展开探讨。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品德培养
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一方面影响着幼儿未来原则、信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影响着幼儿品德的发展。换言之,若针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不到位,导致幼儿情感倾向不正确,那么幼儿的品德也往往难以得到良好发展。情感教育影响幼儿品德发展的一大途径是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而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幼儿的认知、判断等多项能力可以得到更好培养,而伴随认知、判断能力的提升,作为个体社会行为内部调节机制的品德也会得到良好发展,以此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幼儿人格健全
健全的人格对个体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健全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幼儿阶段个体人格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正积极探索这个世界,但很多时候他们对自身行为是否被允许缺乏判断。在这一阶段,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幼儿情感体验,第一时间鼓励幼儿的主动性行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增强幼儿信心、责任感,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呵护、创造力得到培养,为未来幼儿人格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人格健全。
(三)缓解超前教育
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有效缓解幼儿阶段的超前教育问题。幼儿教育有以下两个不容忽视的目标:一是要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二是要为幼儿留下美好的童年。童年经历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具体来讲,它不仅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形成,还影响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人生方向以及成就。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家长和部分教师往往会更重视第一个目标的实现,即更关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并在各学科教育中引入许多小学知识内容。超前教育一会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较大,限制幼儿的全面发展;二会危害幼儿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茁壮成长;三会导致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被忽略,幼儿劳动技能缺乏、独立性差。将情感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幼儿教学中,可以提高家长与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可以促进家长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让家长与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童年的美好与完整;另一方面则可以改善超前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改善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得不到充分培养的问题,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因为身心尚未成熟常常难以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有时候还会哭闹,做出种种干扰课堂纪律的行为,导致教育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面对上述情况,部分教师会生硬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或者对幼儿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这样的做法可能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打击到幼儿的信心、主动性或者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使幼儿不愿进一步配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还有部分教师则尝试通过针对幼儿制定各种规定来限制幼儿的不当行为,比如要求幼儿必须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与行动,这样的做法同样会扼杀幼儿的主动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相较于前面叙述的两种做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遵守教学活动规则,主要有以下优势:一是情感教育是幼儿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可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幼儿不容易出现抵触心理,也不会对教师产生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二是可以让教育教学活动的氛围更加轻松,幼儿更愿意配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进而促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水平的提高。
二、幼儿情感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情感教育范围广
幼儿情感教育的范围广是指幼儿情感教育并非独立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广泛融入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即不仅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渗透幼儿情感教育,还可以在其他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情感教育。幼儿情感教育范围广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使幼儿情感教育的开展获得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对幼儿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有促进意义;二是使幼儿情感教育素材有更大的选择范围,教师可以将各类情感教育素材灵活融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情感教育范围广也给幼儿情感教育的开展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导致幼儿情感教育开展过程中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全体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开展情感教育的专业素养,可以结合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调整情感教育方式及方法。
(二)幼儿情感教育生活化
幼儿情感教育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幼儿情感教育面对的是年龄小、身心处于快速发展期、认知与理解水平有限的幼儿,如果在教育过程中选择十分专业的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教师教授的东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幼儿情感教育常常会选择生活化的事例、现象作为教育内容,以便提起幼儿学习兴趣,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例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时,教师如果干巴巴地向幼儿讲述“不刷牙会导致牙齿生病”的道理或者向幼儿介绍细菌破坏牙齿的科学机制,他们可能会觉得无趣,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但是如果通过《不刷牙的小巨人》绘本故事,分析不刷牙的小巨人的情感变化、心理活动,再搭配“某人牙齿生病了”的生活化事例来讲述不刷牙的危害,幼儿往往更容易听进去,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幼儿的情感可塑性强
幼儿情感教育面对的是3至6岁的幼儿,其可塑性非常强,情感教育的效果常常好于其他年龄阶段。简言之,3至6岁的孩子接受能力强,行为习惯、性格、三观等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教师、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该阶段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性格,为三观的塑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重视幼儿阶段情感教育的落实,将情感教育全方位地渗透至幼儿教育教学中。
三、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提高相关人员对情感教育的认知,让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实施意义、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普及,有助于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幼儿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家长需要重视并支持的事业。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家长重视与支持。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不仅需要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还需提高家长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教师积极自学,了解情感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借鉴情感教育渗透幼儿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二是园方可以组织园内教师、园外优秀教师及专家定期针对幼儿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开展展开线上、线下双向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提高家长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线上交流,定期向家长普及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对情感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然后通过家长群发送给各位家长,建议各位家长看一看、学一学。又如,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线上指导,随时与家长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联络,解答家长关于情感教育的疑惑。二是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线下交流。可以通过开放日、讲座来向家长普及情感教育相关知识。三是可以以课外活动与作业为媒介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情感教育当中。比如,可以设计“让我教教你”课外活动,鼓励幼儿回到家中后扮演小老师,将自己在幼儿园内学到的东西教给家长,在“教”的过程中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会自然而然的增多。
(二)制定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
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可以为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开展指明方向。为确保制定的情感教育目标明确、合理,教师首先要把握情感教育理念。幼儿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情感教育让幼儿保持心情上的愉悦,还要通过情感教育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让幼儿的道德、品质得到正确塑造。其次,明确情感教育目标时应该考虑全面。可以尝试从情感态度、认知、技能三个维度入手制定情感教育目标,使目标更加细致且贴合实际。最后,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标。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过往受教育历史不同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幼儿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上,还体现在幼儿情感意识等多个方面。为确保情感教育成效,教师必须对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查、了解,然后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明确情感教育目标。例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幼儿年龄为标准,将幼儿划分为小龄、中龄、大龄三个群体,然后分析不同群体幼儿的特征,结合幼儿特征制定对应的情感教育目标。小龄幼儿认知、理解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他们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以“塑造模仿对象”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小龄幼儿的情感教育目标制定为“通过模仿他人行为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或中龄、大龄幼儿塑造为小龄幼儿的模仿对象,让小龄幼儿观察到教师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画面或观察到其他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画面并模仿大家的行为。
(三)以各类教育活动为媒介
在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教学中时可以以各类教育活动为媒介。幼儿教育活动有多种形式与类型,如实践类活动、艺术类活动、志愿者类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融入情感教育内容。首先,在实践类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例如,在开展“我们的田野”实践活动中,组织幼儿到田野中进行探索,看一看田野上的美景,参与田野上的劳作。在开展该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发现田野上的美并将“美”和“愉悦”联系起来,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劳作”“累”“愉快”联系起来,让幼儿的情感与认知之间达成协调。在开展实践类活动时教师需要格外注意,一是必须获得家长的许可与支持,二是必须保障好幼儿的安全。其次,在艺术类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比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相较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美术、音乐活动往往更受幼儿青睐,这类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身心感到放松、愉悦,还可以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放飞、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此外,教师开可以通过美术、音乐鉴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明快的音乐,让幼儿体会音乐表达的美好与积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生活。最后,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志愿者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并开展“打扫烈士陵园”的活动,鼓励幼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们讲述烈士们的故事,培养幼儿们爱国之情、奉献精神,让烈士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坚定信念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四)推动家园共育
推动家园共育,从家庭、幼儿园两个维度入手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园教育成效,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家庭的情感氛围更加浓厚。推动家园共育的第一步是教师与家长应该取得共识,共同致力于幼儿情感教育。这一点可以通过提高教师与家长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来实现。第二步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以及家长与幼儿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网上社交平台来实现线上沟通,家长会、开放日的举办来实现线下沟通。教师与幼儿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最好与幼儿建立朋友关系,以便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与情感,在幼儿情感倾向出现偏差时可在第一时间对幼儿进行情感干预。而家长与幼儿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则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一定指导,这是因为部分家长在与幼儿沟通时缺乏技巧,态度比较生硬或严厉,导致幼儿不愿意向家长倾吐内心的情感与想法,不利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落实。
(五)发挥技术优势
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促成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来促进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提高整体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便利向幼儿播放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带入主角视角,跟随主角一起去感受、体验各种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为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电视搬家”一节,让幼儿跟随主角一起意识到撒谎是错误的行为。
四、结语
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及发展十分关键,在幼儿教学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积极落实情感教育。除教师外,家长在幼儿情感教育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情感教育中,重视幼儿情感引导与交流。此外,在实践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客观差异,积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与特点以及家庭情况,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抓住重点不断调整、优化情感教育方式及方法,使情感教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在确保情感教育全面渗透至幼儿教育教学的同时提高情感教育的整体成效,为幼儿茁壮成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