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医案四则
2023-03-21刘东东
刘东东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眩晕是有差异的,有的十分严重,有的相对较轻。眩晕是一种平衡感缺失、视物变形乃至晕厥的病症。中医学常从风、火、痰、瘀、虚等论治眩晕[1]。在各类眩晕中,肝阳上亢型眩晕较为多见,且更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天麻钩藤饮加减是中医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常用方剂。本文根据对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医案四则,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提供参考依据。
1 眩晕的中医认识
《黄帝内经· 灵枢》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2]。指出了眩晕最根本的病位在脑。《黄帝内经·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3]。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汉代主要从外感风寒的角度治疗眩晕,即从外感风寒六淫、脑而中风的角度治疗本病。中医大家张仲景认为“痰饮致眩晕”。金元两代注重内风在眩晕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内风以肝热为主导,阴虚火旺、实热、气血两虚、风等其他因素也包含在内。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并提出“风火致眩”[4]。元代的朱震亨提出了“无虚不眩”的理论。眩晕的特性有虚有实,但各类眩晕都可从肝热亢盛、肝阳上亢的角度进行辨证论治[5]。
2 案例举隅
2.1 病案1
患者某某,男,56 岁。首诊:2020 年10 月7 日。主诉:间断头晕1 个月,加重1 d。1 个月前,患者突然感头晕、走动不稳、恶心呕吐、头疼、耳鸣、视物转动、视物成双,无意识丧失、尿失禁、胸闷气短、胸痛、肢体发麻、四肢无力,无肌张力障碍,无语言迟缓。约10 min 后头晕逐渐好转,当时患者并未在意。今日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遂就诊于我科。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窍闭痰瘀。治则:补阴通络,活血化瘀。处方:天麻12 g、钩藤10 g、三叶青30 g、菊花6 g、茯苓10 g、薄荷6 g、山萸肉10 g、淮山药10 g、白术10 g、川芎10 g、莱菔子10 g、甘松10 g。5 剂,水煎服,1 剂/d,分两次温服。二诊(2020年10 月14 日):患者自诉头晕显著减轻,无视物转动,无恶心呕吐,左臂、颈部酸痛,行走时左膝疼痛,口苦;舌红,苔白滑,脉濡。原方去甘松,加高良姜10 g。10 剂,服用方法同前。随访1 个月,患者自诉症状显著好转,未再次出现头晕。
按语:该患者眩晕发病间断1 个月并突然加重,无明显发病诱因。考虑患者年龄56 岁,属于中年向老年的转折期,有肝阳上亢的可能。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为眩晕,辨证属肝阳上亢,窍闭痰瘀。治则为补阴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淮山药、川芎可滋补血气,调理肝脾肾;山萸肉具有滋补肾阴、收敛止眩、舒缓耳鸣的功效;赤芍可养阴止痛,佐助全方活血化瘀;三叶青、菊花、薄荷均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肝阳上亢造成的眩晕;天麻、钩藤在全方中居于主体地位,是全方中最重要的治疗肝阳上亢的药对;莱菔子、白术、茯苓、甘松具有行气、健胃之功效。全方诸药合用,共奏补阴通络、活血化瘀之功。
2.2 病案2
患者某某,男,64 岁。首诊:2020 年10 月23 日。主诉:间断性头晕10 d,加剧1 d。近10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疼,扭头时加剧,平躺时减轻,偶有视物转动,无恶心呕吐、耳聋、耳鸣、耳道堵塞、视物成双、视物黑朦、喉咙嘶哑、饮水返呛,无神志不清。1 d 前感头晕加重,遂来我科就诊。自发病至今,患者精神差,饮食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时有眩晕。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 余年,血压控制不佳。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治则:化瘀滋阴,通络潜阳。处方:天麻30 g、钩藤30 g、白茅根15 g、决明子10 g、枸杞子15 g、菊花15 g、桑葚15 g、炒杜仲15 g、杏仁9 g、红花9 g、羌活30 g、川芎18 g、牛膝15 g、制何首乌10 g、茯苓15 g、益母草12 g、全蝎6 g、僵蚕6 g。7 剂,1 剂/d,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2020 年10 月30 日):患者自诉头晕改善,但仍略感头晕不适,口有苦味,小便赤,大便秘结,3 d 一行,饮食、睡眠一般;舌红,苔黄滑,脉涩。处方:火麻仁30 g、枳壳9 g、厚朴9 g、杏仁10 g、芍药10 g、黄芩20 g、茯苓12 g、瓜蒌20 g、黄连3 g。7 剂,服用方法同前。三诊(2020 年11 月7 日):患者自诉头晕显著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精神状态一般,大小便正常,纳眠尚可;舌红,苔薄,脉缓。处方:山参15 g、黄芩15 g、白术12 g、川芎12 g、山萸肉10 g、白芷10 g、龙骨9 g、牡蛎9 g、三叶青6 g、升麻9 g、茯苓12 g、夏枯草6 g。10 剂,服用方法同前。随访1 个月,患者诉头晕未再次发作,其他症状亦明显改善。
按语:该患者主诉为间断头晕,其年过60,有肝阳上亢、肾阴不制约肝阳的特点,上实下虚致血脉阻塞,血脉阻塞,血流不畅,乃致头晕。故辨证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予以治疗。方中枸杞子、菟丝子可滋养肝肾;桑葚可温补肾阳,调养实虚;羌活、川芎可活血化瘀理气,助气血顺畅;益母草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首乌藤、茯苓可安神定志;全蝎和僵蚕为对药,有通经活血通络之功效,全蝎善祛风止痛祛毒,僵蚕善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菊花、决明子可散风清热、解毒明目,能推动肝的疏泄运化,进而达到祛毒、平肝、熄风的目的;天麻和钩藤是本方的两大主药,有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效。研究发现,天麻、钩藤能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大脑皮质的活跃程度,有利于改善眩晕。本病案中,患者的主要表现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十分对症。此外,考虑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本方除治疗眩晕外,也能有效调节血压,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2.3 病案3
患者某某,女,66 岁。首诊:2020 年10 月15 日。主诉:间断性头晕伴恶心呕吐3 d。患者于3 d 前突然感头晕、出汗、心慌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头痛、耳鸣,无一过性黑朦,无意识丧失、尿失禁、胸闷气短、胸口痛、四肢麻木乏力、肌张力障碍。休息10 min 后症状好转,当时患者未引起重视,之后相关症状发作多次,故今日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头晕,发慌,恶心呕吐,运动后加剧,精神、饮食尚可,睡眠质量好,大小便一般;舌红,苔黄,脉细。既往病史:有10 年以上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一般;有乳腺结节病史2 年,近1 个月无明显不适;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1 年,持续感腰痛发作,持重物时腰疼显著,左腿间断性疼痛,左上臂间断性发麻伴颈部酸痛不适大半年以上;否认有传染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预防接触史不详。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气血亏虚;治则:滋阴潜阳,益气活血。组方:天麻15 g、钩藤15 g、柴胡20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川芎12 g、芍药12 g、黄芪10 g、人参15 g、枳壳10 g、竹茹10 g、姜片10 g、大枣20 g、续断30 g、巴戟天20 g、桂枝20 g、鸡血藤30 g。7 剂,1 剂/d,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2020年10 月22 日):患者自诉头晕稍减轻,无心慌气短、流汗、恶心呕吐,精神状况好转,仍感头部不适、腰痛,大小便尚可,食欲欠佳,睡眠状况一般,舌红,苔黄,脉细。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菊花6 g、薄荷6 g、川芎10 g、牛膝15 g、北沙参6 g、石决明10 g、制何首乌10 g、茯苓10 g、红曲6 g、夏枯草6 g、生地黄10 g。7 剂,服用方法同前。三诊(2020年10 月30 日):患者自诉头晕显著减轻,无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流汗,精神状态一般,腰痛,大小便一般,纳眠可,舌红,苔薄红,脉缓。处方:黄芩30 g、川芎12 g、白芍12 g、羌活12 g、杏仁12 g、红花12 g、穿山龙12 g、番木瓜9 g、伸筋草9 g、续断9 g、菟丝子9 g、夏枯草9 g。14 剂,服用方法同前。随访1个月,患者诉无明显头晕,腰痛亦明显好转,症状基本得到恢复。
按语:患者于3 d 前出现头晕不适感,属突然病发。但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1 年,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范畴,腰痛也可分成虚证和实证。患者腰痛已持续1 年,病久体弱,累及全身上下,造成头晕不适。患者66 岁,有腰痛病史,同时有10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多种原因累加,造成眩晕,辨证属“肝阳上亢,气虚血亏”,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炒白术、川芎、人参、黄芪、大枣能滋补血气,气血充沛得活,则病症明显减轻;巴戟天、续断可强筋壮骨,鸡血藤可活血化瘀、滋补肾阳,有利于缓解腰痛,改善上实下虚的表现;柴胡可清热凉血、解表退热,擅治气血亏虚之腰痛、头晕;芍药可调御肝风,柔肝止痛,改善患者肝阳上亢的表现;枳壳与竹茹共用,能清涤上窍,枳壳擅理气宽中、除胀,竹茹擅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二药共用,可消除体内残余的痰气。本例患者的眩晕尽管是突然出现的,但属于体虚病久初发,有痰瘀的表现,从本质上讲,肝阳上亢仍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天麻和钩藤是治疗肝阳上亢、上实下虚的药对,能有效缓解头痛、眩晕。方中的姜片能调和诸药,使全部药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此病案中,患者的眩晕是突然发作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年龄、病史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应从整体着手来论治本病。
2.4 病案4
患者某某,女,65 岁。初诊时间:2020 年11 月2 日。主诉:头晕1 周。现病史:患者于1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视物成双,无语言表达及理解障碍,无四肢麻木、抽搐。患者头晕间断发作,与转头、低头等体位变动无明显关系,发作无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时不影响日常生活,未予重视,今晨头晕症状较前加重,遂就诊于我科门诊。刻下症:头晕,精神差,纳食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缓。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 余年,血压控制欠佳,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否认有脑梗死病史,否认有传染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证;治则: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18 g、栀子9 g、川牛膝12 g、杜仲9 g、益母草9 g、桑寄生9 g、茯神9 g、首乌藤9 g、夜交藤9 g、夏枯草10 g、茯苓10 g、焦山楂6 g、焦神曲6 g、党参10 g、甘草6 g。7 剂,1 剂/d,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2020 年11 月9 日):患者自诉头晕较之前减轻,但活动后仍感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视物成双、视物黑朦,无心悸、头痛,感口干、口苦,小便色黄,大便不爽,精神饮食尚可,睡眠一般;舌红,苔腻,脉滑。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决明子12 g、栀子12 g、杜仲9 g、半夏10 g、厚朴15 g、陈皮10 g、猪苓10 g、茯苓15 g、泽泻10 g、合欢花10 g、茯神9 g、夜交藤9 g、莱菔子12 g、三七粉3 g、甘草6 g、半夏9 g。7 剂,服用方法同前。三诊(2020 年11 月16 日):患者自诉头晕明显缓解,活动后头晕减轻,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视物黑朦,无心悸、头痛,口苦、口干缓解,大小便正常,精神、饮食尚可,睡眠一般;舌红,苔白,脉细濡。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15 g、栀子9 g、益母草12 g、杜仲9 g、茯神9 g、益母草12 g、夏枯草10 g、莱菔子12 g、夜交藤9 g、首乌藤9 g、三叶清12 g、甘草9 g。7 剂,服用方法同前。随访1 个月,患者头晕较之前明显好转,自诉到目前为止未再次出现头晕症状,活动后亦无头晕。
按语:该患者头晕1 周来就诊,也是属于突然起病的典型案例。突然起病说明患者病情来势迅速,但1 周内眩晕不能缓解,之前未出现过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头晕,说明夙有病根,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隐匿病因,有可能是引起此次持续1 周头晕的原因之一。加之患者年龄偏大(65 岁),身体机能减退,肝肾阴虚,故辨证为“肝阳上亢证”,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化裁治疗。方中天麻、钩藤为君药,是本方中平抑肝阳、潜阳补阴最重要的药对;首乌藤、夜交藤、茯神、茯苓这几味中药都有改善失眠的功效,同时也可以安神,辅助治疗眩晕;杜仲、桑寄生可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石决明由鲍鱼的贝壳制成,中医讲取相比类,海中之贝壳具有潜阳之功效,并且可以清肝明目退翳,改善视物旋转;栀子、夏枯草可清热明目;川牛膝可活血通经、补肝肾,引血下行以平抑肝阳;焦神曲、焦山楂可消食健脾和胃,党参、甘草可调和诸药、补气血。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眩晕。
3 讨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是中医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专方[6]。天麻和钩藤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本方中二者共为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能调血脂、安神、助眠,牛膝和石决明能提升脑血容量,白茅根能消除自由基、保护心脑血管[7],因此天麻钩藤饮能显著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上眩晕的中医证型颇多,加之笔者自身也有不足之处,该病案分享也有提高空间,望广大同仁再接再厉,将眩晕研究得更加透彻。但肝阳上亢作为眩晕的常见证型,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