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经验
2023-03-21包艳敏王丹丹王昕月王瑞平
包艳敏,邢 莹,王丹丹,王昕月,王瑞平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2.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放射性肠炎亦称放射性肠病、放射性黏膜炎、盆腔放射病,是腹盆腔、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后导致的肠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在腹部和盆腔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1]。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大便稀溏,排便次数增加,伴腹痛,甚则出现赤白脓血、里急后重等症状,不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若放射性肠炎迁延不愈,还可能导致肠坏死、溃疡、肠瘘等严重后果。同时,放射性损伤也是限制肿瘤治疗、影响肿瘤控制率不可忽略的瓶颈。目前,西医治疗放射性肠炎主要以止泻、抗感染、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为主,但疗效有限。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方法有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灸、耳穴压豆等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2]。中医内外兼治,能够显著改善放射性肠炎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病痛,提高生存质量。王瑞平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40 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辨治放射性肠炎尤甚,广受患者认可。笔者伺诊在侧,观吾师辨治放射性肠炎数得善效,兹搴撷王师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病机浅析
由于放射治疗被应用于临床的历史并不长,因此在传统中医古籍中并无“放射性肠炎”的病名记载,但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于“痢疾”“肠风”“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3]。放射治疗从中医角度来看多属“火”“热”“毒”之邪[4]。王瑞平教授认为,凡行放射治疗者,常有火热蕴结于肠道,肠道感邪受累,疾病起初感受火热毒邪,出现火热之象,可见壮火之证,疾病入里,则煎熬阴液,致津液亏虚之象;火热邪毒亦可直中营血,灼其血络,致血热妄行,则致久泻、便血、里急后重等症;亦因患癌病人常常担忧病情,并受病症折磨,常伴焦虑抑郁,日久情志失和,加之癌瘤凝聚于体内,瘀毒为患,火亦扰神,致肝郁气滞,瘀热互结于内,气血失于调达,加重肠腑负担;此外,恶性肿瘤日久,不断内耗损伤机体,加之火热之毒耗气伤津,脏腑失于濡润,病程日久则伤及中焦、下焦多脏腑;放射线虽然可有效控制癌瘤的生长,但本虚之体,邪气直中入里伤于脾土,甚则直中骨髓,中焦失于健运,脾失升清,中气亏虚,下元不固,损伤先天之本,阴阳俱虚,故本病病位在肠,病变涉及胃、脾、肾、肝等脏腑,多种因素发为本病,病机仍属本虚标实之证,病势若不加以干涉则易由轻转重,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临证分型验治
王教授认为临证时既不能过分夸大中医的疗效,也不能忽视中医药在扶正祛邪、减毒增效及防治传变中的作用[5]。放射性肠炎病机复杂,病程缠绵,王教授根据其病因病机,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2.1 益气健脾,扶正补虚
针对临床上放射治疗后以长期腹泻、水样便、便血表现为主证,伴乏力体倦、纳差食少、形体消瘦、面色晄白等症状的放射性肠炎,王教授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型。恶性肿瘤病程日久的患者正气已虚,长时间的恶性消耗使脏腑失养,出现诸多久病后气血亏虚之象,加之放射治疗虽然可控制肿瘤的发展,但随着放疗剂量和次数的不断累积,会更加耗伤机体机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放疗者(尤其是以腹盆腔为照射区的放疗者)常以肠胃受损为主要表现,致脾运失常,中气亏损,统摄无权,肠道传导失司,清浊不分,诸多因素损伤脾胃,精微无以运达,水湿无以化,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泄泻以成[6]。在治疗上,王师秉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认为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中,正气亏损是诸症之源,顾护脾胃、扶正健脾应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喜燥恶湿,易为湿邪所犯,内生湿邪困遏脾阳,则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失养,而脾虚益甚,虚实夹杂,互为因果。针对气血亏虚型放射性肠炎,王师常以健益脾气、扶正补虚为治疗原则,选方常以参苓白术散为基,健益脾气与渗利湿浊同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提升直肠癌放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7]。土旺则健运升清,故本方取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白术也有双向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合黄芪补气之效为君;山药、薏苡仁及白扁豆健脾渗湿为臣,茯苓可利水渗湿,与白术相伍主治脾虚泄泻,中土旺则脾气健运,后天之气乃生;加用陈皮、绿萼梅花行开郁理气燥湿之功,理气则后重自除;佐以诃子肉涩肠、芡实补脾止泻,诸药共施,使正气渐复,邪不可干。
2.2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对于主证为腹痛时作,里急后重,便下鲜血,肛门坠胀,或大便黏腻不爽带血,伴口干欲饮,小便黄赤,皮肤干燥,时有低热及手足心热,舌红紫少苔,脉细数的放射性肠炎,王师辨证分型为热毒伤阴型,正如吴瑭所说:“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放射治疗即为外邪由外侵犯人体,且温热性质显著锐利,可直中脏腑。放射性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可愈加严重,热象愈烈,则阴液损耗愈重,阴液亏虚为放射线致病有后期效应的主要因素[8]。《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放射线实为壮火[9]。经放射治疗后,患者机体正邪交争,虽有效减少了肿瘤细胞的扩散,但壮火食气,随着照射次数和剂量的不断增加,火热之毒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日久致阴液损耗,则出现阴虚之象,因此顾护阴液至关重要。考虑阴液耗损往往伴随热毒内壅,因此王师认为治疗热毒伤阴型放射性肠炎时急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在治疗上,常以沙参麦冬汤化裁,重用南、北沙参、天冬、麦冬为君药,以养阴生津,清降虚火;玉竹、石斛共为臣药发挥其养阴清热润燥之功用,并予黄芩、牡丹皮苦寒直折,清泻热毒,予醋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予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在清热养阴的同时仍需顾护胃气,稍佐山药、茯苓健脾,养阴的同时防止滋腻碍胃,养阴与解毒并进,大幅增益清热之功,使邪退正安,阴液得复。
2.3 调节血行,凉血散瘀
对于主证为腹部刺痛或肛周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尤甚,便血或大便黏腻不爽带血,伴面色晦暗黧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的放射性肠炎,王师辨证分型为血瘀阴伤型。叶天士云:“毒火盛而蔽其气瘀其血。”气滞血瘀,血瘀则气愈闭[10]。《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载:“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肿瘤患者机体本处于高凝状态,感大量火热之毒后,邪气直中营血,疾病向血热瘀滞演变,发展至中后期则毒邪瘀结于脏腑,阻碍气机,瘀滞复增。在治疗上,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宜调节血行,凉血散瘀。活血化瘀之品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及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与放疗相结合,可减轻放疗不良反应,并有增敏作用[11]。王师常以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血瘀阴伤型放射性肠炎。方中车前草清热凉血、赤芍凉血散瘀,二者相需为用,共为君药;川芎、怀牛膝活血化瘀,以调节血行,共为臣药;本证邪入营血,故予地榆炭凉血止血,紫草清热凉血;除凉血散血外,仍需“透热转气”,故佐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降火、清热凉血;莪术、延胡索可通血行气。诸药合用,清血分热毒,化血中之瘀,调和脏腑,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全方共奏调血行气、凉血散瘀之功,既无助邪之嫌又无伤正之弊。
3 验方举隅
周某,女,49 岁,因“宫颈癌放疗后,便血半年余”于2021 年7 月11 日初诊。现病史:患者于2019 年7 月确诊宫颈鳞癌,建议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拒行手术,予放射姑息治疗,遂行盆腔照射25 f,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2 Gy,并予多周期同步化疗等治疗,现治疗已结束,无特殊处理。近半年来,患者时常大便带血,点滴而出,腹痛时作,可见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肛门灼热不适感。自行服用蒙脱石散+ 思连康,疗效微末,遂来就诊。刻下:大便带血,血色鲜红,量少,每日1 行,伴见肛门处疼痛,无法久坐久立;自感身热,情绪焦躁,言语激进,纳少,不欲饮食,喜冷饮,时有口干乏力,小便色黄,失眠多梦,夜寐不安。查体:患者取被动俯卧位,下腹压痛(+),余(-);四诊合参:患者慢性疼痛病容,难以久坐,形体消瘦,口有异味,舌质干色暗红,苔少而黄,脉细数。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红细胞(+++)/HP,隐血(+++)。西医诊断:放射性肠炎(宫颈癌放疗后);中医诊断:便血(热毒伤阴证)。治疗上,王师认为此证乃火热毒邪侵犯肠道日久,耗竭阴液所致,急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拟方如下:南北沙参各15 g、天冬麦冬各15 g、山药20 g、枸杞子15g、茯苓15 g、玉竹10 g、石斛10 g、醋鳖甲12g、女贞子10 g、酸枣仁15 g、蜜远志10g、地榆炭10 g、车前草10 g、赤芍10g。水煎服,每日2 剂,共14 剂。并予黄芩油膏外用于肛周,嘱患者平素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宜情志平和舒达,如有不适随诊。
二诊:2021 年8 月6 日,患者自诉近半月来大便带血次数较前减少,大便带脓血明显好转,肛周疼痛好转,身热渐退,口干好转,食欲欠佳,夜卧不安;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治疗初见成效,拟方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去地榆炭,加紫草8 g、炒鸡内金15 g、焦楂曲15 g、陈皮10 g、绿萼梅花6g,酸枣仁量增至30g,水煎服,每日2 剂,共14 剂。
三诊:2021 年8 月21 日,患者此次就诊自行坐立,未见疼痛面容,诉服药半月来,再无黏液脓血便排出,腹痛缓解,体重较前增加1kg,无口干口臭,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渐复,夜寐少梦,睡眠时长较前增多1 ~2h,仍有疲乏,下肢乏力;舌质淡红,苔少色白,右脉稍弱。继续予上方加减:去天冬、麦冬、车前草、赤芍,加太子参15g、党参15 g、炒白术15g、酒萸肉10g。水煎服,每日2 剂,共14 剂。2022 年3 月随访后得知:三诊服药后,患者乏力明显好转,情志得舒,近半年未见便血,日常生活可自理,并至当地医院定期复查。这不失为王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又一成功案例。
按:患者放疗后便血,色鲜红,伴脓血便,点滴而出,辨病属放射性肠炎范畴;伴自感身热,情志焦虑,口干,舌质干,色暗红,脉细,提示火热伤阴,辨证为热毒伤阴证,予沙参麦冬汤加减。重用养阴生津药物,佐醋鳖甲潜阳散结,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治标宜止血,予地榆炭凉血止血,车前草、赤芍清热凉血,山药、茯苓健脾,养阴的同时防止滋腻碍胃,患者夜寐不安,予酸枣仁、蜜远志宁心安神。二诊时见患者便血症状好转,已无血便,去地榆炭,考虑到患者食欲欠佳,予炒鸡内金、焦楂曲健脾和胃增进食欲,虽然养阴疗效初见,但热势仍存,王师在原来养阴药物的基础上,加紫草,取其清热凉血之功,使营分之热转气外达,并见患者情志不舒,仍有焦虑等情绪,予陈皮、绿萼梅花,倍用酸枣仁,三药互用,以达理气疏肝、开郁安神之功。三诊可见患者养阴效佳,目前滋阴药物偏重,而患者症见疲乏,舌脉均有脾虚之象,易内生湿邪,故去天冬、麦冬、车前草等寒凉之品,为振脾阳,调理全身阴阳平衡,予太子参、党参、炒白术和中健脾,配伍酒萸肉壮元兴阳,先后天并补,调整机能,以至阴平阳秘,气血乃还。
4 结语
放射性肠炎是腹部及盆腔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王瑞平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肠,病变涉及胃、脾、肾、肝等脏腑,多种因素发为本病,病机仍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提出益气健脾、扶正补虚、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调节血行、凉血散瘀的治法,以经方为基础,灵活运用各类药物,虚实兼顾,阴阳并调,为临床上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王教授也常常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合理疏导情志,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感,积极配合治疗,其医术医德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