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研究
2023-03-21李嘉豪胡雪萍
李嘉豪,胡雪萍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全面发展“三农事业”要求组建一支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1.1 促进人才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由于大部分乡村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或者上学,村内大多为老人和幼童导致其人员结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乡村党政干部队伍结构也大多为村里的老人缺乏青年干部,其干部队伍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单一化趋势。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一种推动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青年人才回流的乡村人才“输入”战略,有利于破除乡村地区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发展困境,同时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紧张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其次,城乡融合是一个理念指导、方法指引,是乡村振兴的过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1]。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位作用和专业能力,拉动乡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促进乡村要素活跃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2 推进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善治的过程就是基层组织与农民关系的优化过程,重构乡村基层治理组织的“合法性”与“正当性”[2]。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经过层层审核形成的大学生村官群体总体上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有着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因此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全面有效落实上级领导部署的任务。同时又因为大学生村官学习阶段长期受到民主法制教育的影响,其民主法制意识较强,在乡村基层治理中不断改造传统乡村“全能型政府”,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组织的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大学生村官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优秀的个人能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在乡村基层组织中就职的优惠政策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不仅驻村而且“驻心”,用自己的踏实肯干和为村民谋利益的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涌现出像章颖、马蕊等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1.3 响应国家号召,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3]。一群有抱负,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乡村从事基层组织工作,热情服务广大村民群众回馈社会的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乡村基层组织的干部大多年龄较大,其工作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在新事物认知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弱化,组织机构涣散。大学生村官群体大多为党员,其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政治性,以自身为榜样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有助于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筑牢基层组织。
2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也存着一些问题弱化了大学生村官的职能效力。
2.1 认知发展困境
大学生村官是经过一定招录程序,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4]。大学生村官作为助理协助村长及村干部工作并没有实质的权力,部分大学生村官感觉这样是大材小用,使得他们难以对自己的职位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迫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这份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从未想过扎根农村从基层做起,导致工作期间缺乏内生动力,不能真正深入农村了解村情,无法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此外,部分大学生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促进乡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上面,更多的是为了应对上级领导的指示做一些表面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出现“身在农村,心在外”的现象。最后,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了解甚少,对其能力也产生一定的质疑,缺乏群众基础也会使得大学生村官无法很好地融入乡村中去,使得他们产生“边缘化”心理。
2.2 职业发展困境
首先,大学生村官制度并不能与我国现行制度体系中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充分适配,导致大学生村官“非官非民”的身份定位与“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以及“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缺乏有效制度连接[5]。这种职业困境使得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在对村务进行管理时缺乏一种“主人翁”意识,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其次,大学生村官待遇较差,职业发展不稳定。从生活环境来看,乡村的生活水平较低于城市的生活水平,大学生村官由于工作的要求需要长时间在乡村导致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村官难以和家人团聚。从薪酬方面来看,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较低于公务员和在编人员,不易留住人才。最后,大学生村官“借调”频繁,流动性较强。乡镇或县政府由于考虑到人手不够以及大学生村官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并且大学生村官的经费由国家统一拨款无需乡镇或县政府支出,导致“借调”趋势十分明显。同时,部分大学生村官由于害怕吃苦也乐意留在乡镇或县政府从事文员的工作刺激了“借调”现象的频繁出现,从而加大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
2.3 能力发展困境
首先,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就直接投身于乡村工作中,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乡村发展情况和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其大环境中,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工作上的失利也导致难以为乡村社会提供发展机遇,长此以往村民就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质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不能相适配。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选聘时并没有专业要求,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人数仅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非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占比较大,导致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临时学习相关知识也难以适应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再者,大学生村官的服务管理能力不强。大学生村官虽然拥有较高的素质并且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多数大学生村官并不了解具体乡村的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对其相关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再加上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使得他们在处理村内事务上就显得“水土不服”。
2.4 机制发展困境
首先,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只注重年末考核缺少过程考核,未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其次,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与公务员和在编人员在工资待遇方面的落差以及工作环境住宿条件的相对落后使得他们难以真正融入乡村工作中切实地为广大村民办事。最后,退出机制欠缺。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虽然制定了一些优惠激励政策,但对大学生村官未来的出路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4]。
3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困境纾解
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引领,政策扶持,注重因材施教和多元评价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发展困境。
3.1 思想引领,树立基层成才意识
刚出校园的大学生进入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因为对于自身工作过于理想化,在面对现实的工作情况时难免会不适应产生心理落差和畏难情绪。鉴于此,要想更好地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思想引领。首先,政府组织应联合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强化大学生服务乡村,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引导他们坚信在基层中能够稳步提升能力的思想,树立从基层做起,基层成才的意识。其次,高校应联合乡村基层组织开展有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结对子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村官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同时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传,帮,带”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摆正态度,扎根农村,带着真情实感投入农村基层工作中。最后,在工作期间,长期从事乡村基层工作的村干部应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了解并尊重其内心想法,为其排忧解难。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意识,保证其思想的先进性,真正做到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3.2 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财政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入资金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同时根据当地具体的发展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薪资待遇体系并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奖励制度,逐步缩小与公务员以及在编人员的收入差距。在福利待遇方面,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其次,加大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提拔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提拔程序并形成长效机制。上级单位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组织专人开展相关调研和进行访谈,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提拔制度以保证选聘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最终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提拔名单需在用人单位或所在乡镇公示,一定期限内无异议方可执行。最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大学生村官“非农非官”的身份困境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使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向法治化、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3 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乡村的整体状况受到地域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之间乡村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即便是同一地域不同村落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配置符合本村庄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村官,帮助村庄弥补短板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和个人能力优势,在促进乡村整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大学生村官在任职前也要深入了解所在村庄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情况,了解本村落的在地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乡村工作,同时也应该做到结合村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3.4 多元评价,优化考核评审机制
由于每个村的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也不能采取固定的评价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大学生村官考核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既要注重上级领导的评价,同时还应该将大学生村官个人述职、同事以及广大村民群众的评价纳入考核范围内。其次,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要在尊重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应结合大学生村官面对复杂的村情时所采取的主动策略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评估大学生村官的综合成绩。此外,可实行考核积分制,并将其作为管理和激励大学生村官的依据。积分靠前者增加福利待遇,积分靠后者应及时淘汰[6]。
4 结语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庄内部要素的激活也需要夯实组织堡垒,大学生村官政策无疑是实现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和国家“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乡村基层工作中为乡村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机遇。虽然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存在一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在其制度上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思想引领,政策扶持不断去调整大学生村官政策,助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