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办学气象

2023-03-21杨九俊

江苏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师高品质教师

杨九俊

每次流连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师附中”)的校园,每当与南师附中师生做有些深度的交流,总是感动于其积健为雄、浑厚大气的气象。南师附中在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创建过程中,这种文化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格局

南师附中是有格局的。

1.高的站位

南师附中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其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表达的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对于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葛军校长及其领导的团队能自觉地从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江苏不失时机地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正体现了江苏教育人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南师附中在申报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时,将发展报告和建设规划的标题定为《植根百年文化,培育社会中坚》《锐意实验探索规律,培养时代新人》,鸿鹄之志可见一斑。

2.宽的视野

南师附中始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力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并且引领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是因为葛军校长和他带领的团队认识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应结合科技、社会的变化进行培养目标的调整。南师附中大张旗鼓地提出“锐意实验”,使“怎样培养人”的实践体系在整体上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同时,葛军校长和他带领的团队也密切关注国内高中和国际发达国家高中的最新办学思考和实践,并努力在国际视野中与一流学校同台共舞,进而为之不断充实、不断优化。

3.好的心态

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学,需要具备强大的定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高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了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的确,教育教学是需要质量的,但学校用什么手段去争取高分数、高质量,却大有讲究。它需要校长,特别是教育家型校长,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想透做实,否则,在落实课程方案时就会“跑冒滴漏”,导致教育功能异化。南师附中坚持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之路。

二、境界

格局生成境界。南师附中的办学境界由蓬勃的朝气、书香的味道、探究的精神、开放的物境、民主的氛围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

1.蓬勃的朝气

林庚先生认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盛唐时期诗词中的蓬勃气象,这种蓬勃不只是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风格。”在我看来,这种对事物本质的精辟概括具有推及一般的价值。南师附中的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因为他们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得大事”而豪情万丈;是因为他们在南师附中的校园里,得以不断放飞梦想,不断创造人生积极的可能。南师附中的领导与教师团队焕发着向上向前的蓬勃朝气,是因为领导作为组织者和引领者,敢于争先,锐意进取;教师作为学校变革的核心力量,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2.书香的味道

学校自然应当是读书的地方。南师附中的教师认为,阅读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他们将阅读课程从人文阅读扩展到全科阅读,并构建基础、进阶两大阅读体系,开发出50 多门阅读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引导学生将读书融入日常生活。南师附中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优化读书环境,使整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座全时空打开的图书馆。更难能可贵的是,南师附中有一批爱读书的教师,他们自发组织了“地平线读书社”,自主研发系列讲座免费向社会开放,每次参与人数多达500 人次,甚至曾出现一家三代人一起参加的场面。

3.探究的精神

南师附中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教学项目,以“思维飞扬”为立意,倡导自主探究,主张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南师附中的课堂教学凸显这样四大特征:主体性,学生扮演专家的角色,参与设计、组织、探究活动;高阶性,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发展高阶思维;协商性,学生通过组织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启迪,促进思维的发展;分享性,学生在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中,丰富学习的意义。

4.开放的物境

境界是有“界”的,但是南师附中的学习又是无边界的。近几年,南师附中主要推行这样三种方式:一是重构学习空间,以全e 生态创建时空互联,综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二是以创客空间搭建实践载体,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个完整的创新设计过程;三是以任务驱动浸入社会情境,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向四面八方打开。

5.民主的氛围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条件的,其中尤为需要的是民主自由的文化。南师附中的教师具有独立人格,有主见,他们大多以内心的热爱,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在学校的民主氛围中,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设立“校园生活行动”等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在南师附中,“有序的民主”受到学生广泛的欢迎。

以上五个元素自成风景,又融为一体。不管是指向一个元素的“截图”,还是五个方面互为生成的整体风貌,都可以看出其内在的有机性。宋人郑獬有诗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有前贤认为,凡如这里的天光与水色,器度与景物整体通透地呈现,都可称为境界。境界的生成一定是真善美三位一体,并以美(乐)为重要表征的,而这正是我在观察南师附中课堂时看到的风景。

三、底气

南师附中的大格局,美境界。何以“能”?试答曰:底气也。

1.文化自信

南师附中建校120 年来,承担社会重任,定位于“研究普通教育之成法”,“教生实地练习”之场所,“普通学校”之模范,以“应社会所需要”“养成社会中坚人物”。百余年来,从南师附中走出一批知名校友,其中包含57 位院士、30 余位将军。“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成为南师附中文化的基石;“锐意实验”的创新传统,引领南师附中在教育改革中敢领风气之先;扎根本土、融贯中西的立场与视野,使南师附中能够呈现大的格局。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在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中得到进一步激活,使南师附中人常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

2.机制创新

普通高中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路,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南师附中有“锐意实验”的传统,在新时代更以创新尽可能创造更多积极的可能。仅以培养机制创新来说,南师附中就做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自2014 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合作,开设“科学菁英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签订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参与中国科学院的“紫金探究计划”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英才计划”,有力地推进了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3.倡导“人人名师”理念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南师附中向来名师辈出,在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工作中,倡导“人人名师”理念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我对南师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了解来看,第一,南师附中注重教师素养的涵育与提升。这是南师附中的文化熏陶出来的,教师在这座园子里教书育人,自然应当“腹有诗书”。第二,南师附中以教师教学的进步推进教师发展。南师附中倡导“研究的教学”,促使教师进行自觉的组织,探索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科实践的基本规律,不断为同行贡献“研究的教学”新成果。南师附中的名师主要是在“研究的教学”中成长的。第三,为教师成长设定目标。南师附中为教师的进阶提供支持保障,引导教师从预备走向经验,从经验走向专业,从专业走向道德,从道德走向审美,不断升腾自己的专业生命与精神生命。第四,紧贴学生需求创新教师发展举措。在课堂教学中,南师附中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保障,使教师明晰自身作为引导者、保障者、支持者的角色定位,进而教学相长,让师生在共同发展中相互映照。

《管子》云:“气道(导)乃生,生乃思,思乃知。”“气”不仅凝聚生命力,而且能思、能知。南师附中由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人人名师”理念融汇而成的底气,是丰富的、强大的。教师本着充分的文化自信,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创生美好境界,带来不凡的气象,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南师高品质教师
最美教师
读《甲骨文捃》(二)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说不尽的南怀瑾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