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及发展途径
2023-03-21司明明
司明明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对居民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的重视程度增高,倡导全体居民共同参与体育健身运动。陈式太极拳作为我国太极文化的源流,是很多居民喜爱并选择的运动项目之一。在这一优势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并促进陈式太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进一步发展,是社会各界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1、我国国民体育运动与健康意识现状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我国积极推广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鼓励居民进行日常健身运动,持续推进对全体居民的健康教育,并保障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全方位为国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中指出,我国全体公民的身体综合素质和健康生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迎来了蓬勃开展时期,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全民健身事业已成为国家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已建成的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公民活动场地总计高达上万,场地中配套的基础健身设施也多种多样。在这些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的帮助下,我国城乡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合格率逐年提高,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降低;
其次,在国家全民健康教育的持续推进下,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方式愈加健康。在饮食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和一日三餐的营养均衡搭配,并逐渐养成了定时用餐、少油少盐等健康饮食习惯。在生活方式上,许多居民养成了早睡早起、定时锻炼的自律生活习惯。此外,居民对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信息媒介中分享的健康生活知识也更加关注,多数居民愿意积极学习健康知识。同时,全体居民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加,尤其是青年一代民众的体育运动关注度、参与度持续提高,不论校园还是社区,都有许多通过积极运动来增强自身体魄的年轻人。
2、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太极拳的历史源远流长,来源也众说纷纭。根据资料显示,太极拳可能最早萌芽于上古时代,道教的拳谱中曾提出太极拳是由黄帝在见到蛇鹊相斗后创立的,《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修炼之道也与太极强调的心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太极的进一步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经过多位道教大师的钻研、传承和发展,最终留下了可供世人参考、学习的拳谱,其中许多意象和理念在如今的太极拳法中都有所体现。到了唐代后,太极拳经过吸收、继承当时流行的不同拳法和儒、释、道三教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而基本成型。同时,唐朝时期学习太极拳的人数也开始慢慢增多,促进了太极拳的广泛传播。
陈式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所创,是太极拳传统派别之一。陈家世代有祖传拳法,这是陈氏太极拳的萌芽时期,到了陈王廷时期,他将拳法进行了系统创编和发展,此时陈氏太极拳处在“保卫桑梓,习拳自卫”的发展状态;后经陈家后人数代的完善和传播,进入了“打破门户,广收门徒”时期;最终,陈氏太极拳在多代太极拳大师的弘扬、扩展和创新下,经历濒危又走向壮大,如今融入在了全国各地居民的晨练健身活动中。现阶段出现的陈式太极拳部分属于传统的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武术,也有部分是汲取陈氏太极拳中的精髓,经大众化、简化后而来的具有陈式风格的体操拳法。此外,陈氏太极拳在传承和发展中也衍生出了其他杨式、孙式、吴式等不同的太极拳技术流派。
3、影响陈式太极拳发展的因素
在全民运动的主旋律倡导下,陈式太极拳无疑是帮助现代居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运动之一。同时,陈式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极高的传承价值。现阶段,影响陈式太极拳弘扬、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陈式太极拳的发展需要保住太极拳的完整拳术。目前,太极拳在历代传承中逐渐出现了套路失传、正宗削弱的问题。陈式太极拳想要持久发展,必须有“根”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活力,即正宗拳法的传承人。传承人就像是火种,而陈式太极拳是依附火种逐渐壮大的火苗。只有火种不熄,火苗才能通过火种的传播吸取能量、获得发展。而目前,真正掌握正宗太极拳法的拳师年事已高,火种式微,许多拳法也已经失传;
其次,陈式太极拳的发展需要专业拳师的传授、推广,避免传播中的失真。所有的运动都要讲究发力方式和方法,否则反而会伤到肌肉和关节,起不到健身效果。太极拳中的一招一式中都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气血经脉之说,同时也十分符合人体科学和用力规律。普通人在健身过程中如果得不到专业拳师的指导,仅追求拳法动作上的形似,而忽略了身体重心、呼吸的配合,反而达不到运动健身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太极拳的良性传播。此外,也有许多拳法大师多年来久居国外,国内人才流失,导致国内专业拳师数量不容乐观;
再次,太极拳的发展也需要青年一代的学习和传承,校园内的体育学习对太极拳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发扬创新者。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得到重视,各色体育运动也在中小学和高校中遍地生花。太极拳同样需要扎根学校,为学生提供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武术、传统运动的途径和机会。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未来为太极拳的传播发展和良性传承出力,帮助陈式太极拳更好地发挥其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等;
最后,国家的保护力度、居民健身运动环境的改善等同样会影响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
4、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健身价值
4.1、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历史悠久,是目前许多其他太极拳的起源之一。其在运动健身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拳法对人周身整体参与的强调、对腰部力量的强调及对中国传统阴阳结合理念的强调。
首先,陈式太极拳中的动作强调练习者对人体周身各个部位的整体把控。练习者需要首先了解自身经脉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做到在练习中实现自身发力、内劲的顺畅和统一。例如,陈式太极拳的老架拳法中,所有的上肢发力都以右手发力为主,这一动作正是强调出拳发力对心脏的保护,保证练习者的气血顺畅;
其次,陈式太极拳在运动中大多以腰为轴,讲究从腰部起,周身关节逐个贯通。练习者在运动中,腰部移动则带动全身的关节运动,腰部静止则周身部位静止。在太极拳的概念中,人体主要包含肩膀、膝盖、腰脊等九个大关节。练习者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没有中轴关节贯穿始终,就会出现在练习太极拳时手忙脚乱的情况。腰部离上身关节、下肢踝膝等部位的距离大致相同,有着天然的发力优势。且腰脊部位处于中轴,练习者通过腰部带动发力,双手能顺利打出向心力和离心力,将大脑支配四肢运动和物理学中力的作用规律实现完美统一;
此外,阴阳对立、调和是贯穿太极拳运动始终的总法则。阴阳理念是我国古代传统道教哲学中的观念,蕴含着辩证统一的经典哲学观。太极拳中的对立体现在拳术不同动作的快慢、刚柔、开合、进退之中,调和统一则体现在整套拳法中的快慢配合、上下相随、刚柔并济之中。
4.2、拳术的体用价值
首先,陈式太极拳在练习中强调人体的全身参与,因此,太极拳对协调身体性能、提高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反应能力有极大帮助。例如,太极拳中有一套专门的推手运动,这一套运动综合了擒、拿、跌打等多种竞技技巧,强调两位练习者在运动中的互相对抗和化解。在这一过程中,两位练习者需要平稳呼吸、专注感受对方的发力并调动自身力量来应对,从而使自身神经传递功能、神经反射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陈式太极拳强调运动者在运动和用力过程中对全身骨骼、关节和肌肉张弛有度的牵拉、绞转,能帮助练习者达到通筋活络、增强体质的效果。这些运动能使人体肌肉更加柔韧有力,增强肌肉对骨骼的保护效果,有助于练习者全身关节、肌肉和筋骨的健康。同时,太极拳在整个练习中重视运动者的呼吸、吐纳,能促进人体肺活量的提高、血脉的畅通。许多老年人会觉得胸口憋闷、呼吸不畅,练习太极拳能帮助其改善肺脏功能,从而起到激发老年人精神活力的作用。又如,中医认为人在受伤后体内会存有气血瘀阻,产生局部的麻、痛、肿等病变,而太极能够帮助打通人体的经络,使得全身气血顺畅流地布于周身,使得人体体质得到增强;
最后,许多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帕金森病症、不同关节病病症的治疗、缓解和预防都有一定的帮助。
4.3、拳术的文化价值
陈式太极拳中的许多招式都暗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我国思想文化观念在民族传统运动中的独特映射。这些优秀的文化观念能帮助修习者放平心态、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因此,拳术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太极拳对运动者心理健康价值的体现。
首先,太极拳能帮助练习者获得思想上对德行的重视,对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武术中也会重视考量学艺者的品行是否端正。陈式太极拳拳师在传授拳法时对于品行不端的学艺者同样不会传授。同时,太极拳的修习中强调尊师重道、立身正直、问心无愧等个人内心状态。因此,太极拳在帮助学习者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太极拳拳术理念实现对学习者思想上的健康教育;
其次,太极拳强调和谐统一,能帮助练习者在心灵上获得平静、顺应自然的健康心态。现代生活节奏较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时常会有矛盾、冲突,许多人会在冲突中迷失平衡。太极拳在理念上强调万物和谐、平心静气、顺应自然规律以及对练习者对自身的调配和控制,这一理念能帮助人通过运动在生活中找到自己与万物的平衡点、自己身心发展的平衡点,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5、促进陈式太极拳发展的策略
5.1、保住传承之根,保留“师徒制”
陈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发展首先需要留住其传承之根,即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传统陈式太极拳中强调“拜师学艺”,地方政府和真正想要传承太极拳运动的人应接受、认可“师徒制”。师徒传承制度是传统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保障,我国许多传统武术中强调神似和意境,尤其是太极拳中许多招式、发力等仅靠图形示意反而会把动作限定死,失去了太极拳运动的化境。陈氏太极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传承中确实需要师父数年的指导、纠正、亲授。又如,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并不是简单的一套拳法,也包含了枪、棍、剑等器械套路和刺枪术等对练套路,内涵丰富。因此,陈家沟应重视对传承人师徒制度保留,保障目前完整的太极拳武术代代相传,避免其招式套路的进一步失传。
又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重视发展陈家沟的太极拳“根”文化,为其传承和发展助力。陈氏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家沟“太极发源地”的身份目前也已被官方认可。相关部门应做好史料的发掘、整理工作,对相关的历史遗迹进行登记和保护,并定期开展一系列以太极为主题的健身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使陈家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故里”。只有陈家沟成为名副其实的“太极故里”,太极拳的良性传承和发展才有机会实现。
另外,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应和国家、地方的体育部门沟通、合作,从全套的陈式太极拳武术中继续提炼、发展出更多便于普通居民健身运动的简化版陈式太极拳。由传承人亲自操刀定制的推广型太极拳,既能原汁原味地保留陈式太极拳的特色,又能帮助普通居民日常进行太极拳运动,促进了陈式太极拳在全民运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传承、推广和发展。
5.2、加大校园宣传,实现太极进校园
陈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实现太极运动进校园并深入校园,在中小学及高校中加大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目前有些高校会开设太极拳作为大学生的体育选修课,向学生教授简化后的陈式太极拳。但整体来看我国校园中学习太极拳的氛围不够浓厚,对陈式太极拳的广泛发展不利。
教育部门应考虑将陈式太极拳列入必修课,实现太极拳的进一步普及。一方面,太极拳作为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项目,既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又能帮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学校将太极作为体育运动引入校园,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又如,学校作为组织学生集体开展有序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应在举办更多和太极相关的运动活动、组织优质的教师队伍。各级学校除了将陈式太极拳引入平常的体育课程外,在开办运动会时,也可以将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进行引入,在运动会开始仪式或结束仪式上邀请专业的太极武术专家进行传统陈式太极拳表演,或是组织学习太极拳课程的学生进行表演;在平时的校园文化节中,学校可以开辟体育专栏,向学生介绍陈式太极拳的发源、传承、理念等文化知识,也可邀请武术专家、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在文化节上开办讲座向学生宣传学习陈式太极拳的益处、陈式太极拳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太极拳运动氛围,而且学生能对陈式太极拳有更加系统、真实的了解,引起学生对陈式太极拳的兴趣,为陈式太极拳在学生群体中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积极邀请陈式太极拳传承人作为体育课特邀教师,为陈式太极拳提供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传授的,途径、机会。学校也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访问交流、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的陈式太极拳专业水准和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从而促使陈式太极拳能够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园运动之中。
5.3、利用网络资源,发展“互联网+太极”
陈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中通过网络手段加大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同时开办陈式太极拳网络交流平台,为广大陈式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互相学习、交流心得的途径。
例如,陈式太极拳传承人、资深爱好者可以在网络各个平台建立并运营自媒体账号,“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各种短视频平台都是可以同步运营的自媒体账号。传播者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精美的视频、图文内容,向平台上的网友介绍、演示陈式太极拳的一些经典招式,日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益处,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和历史文化价值等。这些平台用户广泛,从儿童到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是平台受众,十分有利于大家了解陈式太极拳的魅力,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各地人群在日常运动、健身中选择太极拳运动,促进陈式太极拳的发展。
此外,陈式太极拳推广者、传承人也可以尝试用直播的形式开展太极拳运动,在直播中向观众讲解、演示陈式太极拳的整套招式、练习注意事项等,并尝试带领直播观众一起通过陈式太极拳进行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网络能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陈式太极拳通过网络途径的宣传、推广同样能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上这一项运动,从而促进其长远发展。
6、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参与运动的人数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高。陈式太极拳历史悠久,是许多居民所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陈式太极拳同样也对练习它的居民身体、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国家和当地政府应注意对陈式太极拳正宗传承的保护,并推动其发展、传承。